【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温度静力触探的能源桩热交换管优化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中能源桩
,具体是指一种基于温度静力触探的能源桩热交换管优化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已有的能源桩热交换管的布置方法主要有1
‑
U型、1
‑
W型、多
‑
U型串并联型、螺旋型。螺旋型是将热交换管做成螺旋型,从而延长传热路径和传热时间,提高总体传热效率,但实际情况下土层较为复杂,不同土层导热系数差别较大,螺旋管单位管长传热效率不高,无法有效利用地热能而且成本较高,不利于实施。因此,开发一种基于加热型温度静力触探的能源桩热交换管优化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基于温度静力触探的能源桩热交换管优化设计方法,解决现有热交换管无法考虑不同土层的复杂土性条件以及螺旋热交换管传热效率不高的问题,来提高能源桩的换热效率以及节约能源。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温度静力触探的能源桩热交换管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型温度静力触探试验方法,和对混凝土桩和热交换管结构的改进,所述混凝土桩为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包括混凝土、主筋、箍筋和端头板,所述混凝土桩体竖直设置,并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体包裹住所述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螺距依据不同土层的导热系数确定,所述热交换管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并且所述热交换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外露于所述混凝土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80,由普通硅酸盐水泥、微硅粉、添加剂、砂、碎石等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端头为钢板,中间空心的是混凝土筒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筋为PC钢棒,用于预应力张拉主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为Q235普碳钢,用于连接受力主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包括第一螺旋管和第二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品强,任志文,陶翔令,朱启银,高柳,李瑞林,刘尧,李国耀,林浩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