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42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电芯模组和温度采集系统;温度采集系统包括:线束隔离托盘和低压柔性电压温度采集线,线束隔离托盘与模组上盖连接,低压柔性电压温度采集线设置于线束隔离托盘上;电芯模组包括:至少两组并联的电芯组,每组电芯组包括至少一个方形电芯,其中,第一电芯组还包括一个模拟电芯,模拟电芯为一加热组件,方形电芯之间以及方形电芯与模拟电芯之间均设置有隔热垫,温度采集系统设置于电芯模组上方,方形电芯的正负极均朝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力电池模组可以有效模拟热失控情况。有效模拟热失控情况。有效模拟热失控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热失控引发纯电动汽车起火事故频发,如何有效的控制电芯热失控后热蔓延至整个电池包甚至车体内部等安全性问题,目前仍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稳健发展的瓶颈。为了进一步研究模组、电池系统、车辆在电芯热失控时的安全性和防护功能有效性,急需提供一种新的动力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进一步地改善电芯热失控后热蔓延至整个电池包甚至车体内部等安全性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芯模组和温度采集系统;
[0006]所述温度采集系统包括:线束隔离托盘和低压柔性电压温度采集线,所述线束隔离托盘与模组上盖连接,所述低压柔性电压温度采集线设置于线束隔离托盘上;
[0007]所述电芯模组包括:至少两组并联的电芯组,每组电芯组包括至少一个方形电芯,其中,第一电芯组还包括一个模拟电芯,所述模拟电芯为一加热组件,所述方形电芯之间以及方形电芯与模拟电芯之间均设置有隔热垫,所述温度采集系统设置于所述电芯模组上方,所述方形电芯的正负极均朝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线束隔离托盘设有卡扣,所述模组上盖设有与所述卡扣对应的凹槽;
[0009]其中,所述模组上盖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托盘的上方。
[0010]进一步地,所述低压柔性电压温度采集线包括:温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保险丝;
[0011]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激光焊接在电芯汇流排上;
[0012]所述电压传感器和所述保险丝通过所述卡扣固定在所述线束隔离托盘上,且通过热熔柱铆焊固定在所述线束隔离托盘上;
[0013]其中,所述低压柔性电压温度采集线通过热熔柱铆焊固定。
[0014]进一步地,动力电池模组还包括:高压快接底座、高压铜排和低压连接接口;
[0015]所述高压铜排与所述高压快接底座配合连接,所述高压快接底座与所述壳体一侧的模组端板连接;
[0016]所述低压连接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另一侧的模组端板上;
[0017]其中,所述模组端板设置于壳体的相对两侧。
[0018]进一步地,所述高压快接底座包括:
[0019]弹簧触指和触指安装座,所述弹簧触指通过触指固定螺栓固定在触指安装座上;
[0020]绝缘安装保护套,所述绝缘安装保护套设置在所述弹簧触指和所述触指安装座的外部;
[0021]其中,所述绝缘安装保护套的还设有卡扣,与所述模组端板的开孔配合卡接固定;所述弹簧触指卡接所述高压铜排与所述高压快接底座配合端。
[0022]进一步地,所述模拟电芯包括:
[0023]加热片和加热模块,所述加热片相对设置在所述加热模块的两侧,所述加热片通过加热电源线并联连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模块的中心部分为缓冲支撑橡胶,所述缓冲支撑橡胶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隔热胶带和第二隔热胶带。
[0025]进一步地,电芯模组上方还设置有定向释放模块,所述定向释放模块设有将所述加热电源线引出的圆孔;
[0026]其中,所述定向释放模块的一面与所述线束隔离托盘粘合连接,另一面与所述电芯模组的正负极端对应连接。
[0027]进一步地,所述定向释放模块的两端设有热量释放开口;
[0028]所述定向释放模块与所述电芯模组的正负极端对应连接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的切口对应于方形电芯上的防爆阀位置设置;
[0029]所述定向释放模块的内部还设有热量释放通道,每个盲孔切口通过所述热量释放通道相连通。
[0030]进一步地,所述定向释放模块的材质为云母片材质。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力电池模组,可用于模拟电芯热失控的试验,对热失控试验的模拟和还原程度高,试验效果更真实可靠;同时提供了一种可以加热的模拟电芯,同时所述模拟电芯具有可快速安装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增加了线束隔离托盘,有效的保护了热失控时的线束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33]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0034]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模组的开盖后俯视图;
[0035]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6]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7]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38]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压快接底座的结构剖视图;
[0039]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拟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向释放模块的安装示意图;
[0043]图1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向释放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向释放模块的正视图;
[0045]图1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向释放模块的剖视图;
[0046]图1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向释放模块的俯视图;
[0047]图15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的定向释放模块的剖视图。
[0048]附图标记说明:
[0049]1-线束隔离托盘;2-定向释放模块;21-盲孔的切口;22-热量释放通道;23-热量释放开口;3-模组端板;4-方形电芯;5-隔热垫;6-模组侧板;7-模拟电芯;71-加热片;72-加热模块;721-第一隔热胶带;722-缓冲支撑橡胶;723-第二隔热胶带;8-高压快接底座;81-弹簧触指;82-触指安装座;83-绝缘安装保护套;9-高压铜排;10-加热电源线;11-低压柔性电压温度采集线;12-电芯汇流排;14-热熔柱;13-模组上盖;15-低压连接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0051]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0052]在本专利技术的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芯模组和温度采集系统;所述温度采集系统包括:线束隔离托盘(1)和低压柔性电压温度采集线(11),所述线束隔离托盘(1)与模组上盖(13)连接,所述低压柔性电压温度采集线(11)设置于线束隔离托盘(1)上;所述电芯模组包括:至少两组并联的电芯组,每组电芯组包括至少一个方形电芯(4),其中,第一电芯组还包括一个模拟电芯(7),所述模拟电芯(7)为一加热组件,所述方形电芯(4)之间以及方形电芯(4)与模拟电芯(7)之间均设置有隔热垫(5),所述温度采集系统设置于所述电芯模组上方,所述方形电芯(4)的正负极均朝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隔离托盘(1)设有卡扣,所述模组上盖(13)设有与所述卡扣对应的凹槽;其中,所述模组上盖(13)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托盘(1)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柔性电压温度采集线(11)包括:温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保险丝;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激光焊接在电芯汇流排(12)上;所述电压传感器和所述保险丝通过所述卡扣固定在所述线束隔离托盘(1)上,且通过热熔柱(14)铆焊固定在所述线束隔离托盘(1)上;其中,所述低压柔性电压温度采集线(11)通过热熔柱铆焊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快接底座(8)、高压铜排(9)和低压连接接口(15);所述高压铜排(9)与所述高压快接底座(8)配合连接,所述高压快接底座(8)与所述壳体一侧的模组端板(3)连接;所述低压连接接口(15)设置于所述壳体另一侧的模组端板(3)上;其中,所述模组端板(3)设置于壳体的相对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快接底座(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杨彬李彦良代康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