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07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键盘设备。键框架具有键支撑部件,可枢转地支撑在其上的多个键。多个音锤结构按照与所述键的对应关系并在所述键下方可枢转地设置,每个所述音锤结构与对应的一个键的按压操作按联锁关系进行枢转。在键框架的后部上,设置有上止动件,其是长形的并且在键排列的方向上延伸。上止动件限定每个音锤结构的枢转运动的上端限度。开口部形成在所述键支撑部件与所述上止动件之间。与具有对应于所述键的开关的电路板连接的线缆在所述键支撑部件下方延伸,然后通过开口部并由此上拉到所述上止动件上方,以使所述线缆被引出到上止动件上方的区域。利用此种配置,能够避免线缆与音锤结构之间的干扰。(*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装备有可枢转地设置于各键下方的音锤结构的键盘设备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H9-198037(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和2003-42206(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装备有可转动地设置于各键下方的音锤结构的类型的键盘设备的实例。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键盘设备中,每个白键和黑键通过框架可枢转地支撑在键的后端部,而且通常由板簧所偏置。此外,包括杠杆基座和重物(weight)的枢轴杠杆被设置为每个键下方的音锤结构,并且由设置于键上的驱动部件来驱动枢轴杠杆。随着将按压的键释放,键通过板簧的弹性力返回其初始位置。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键盘设备中,每个键通过键盘框架支撑在键的后端支撑部,音锤结构的重量构件设置在键的下方,键和重量构件由S形弹簧来保持。重量构件由形成在键上的下凸部来驱动。还公开了通过V形弹簧来可枢转地保持每个键的结构。在装备有诸如音锤结构等活动部件的电子键盘设备中,必须考虑从安装有键开关的开关电路板安装电子线缆,用于检测键盘设备各键的开/关状态。如果线缆安装不正确,例如,如果线缆接触诸如键的活动元件,则将遇到以下问题对键的触感产生了不利影响,出现诸如摩擦噪声的机械噪声,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线缆被损坏从而产生电子故障。此外,如果优先考虑线缆,则将出现音锤结构等受限于相关设计局限的问题。为了避免如音锤结构和键的驱动部件与线缆之间不必要的接触和干扰,例如能够想到安装线缆以从键盘的相对侧引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线缆的长度必须增加以与主电路板相连接。特别地,在如同专利文献1或2所公开的键盘设备中板簧(例如S形弹簧)等将设置在每个键下方的情况下,还需要避免板簧等与线缆之间的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键盘设备,其能够通过音锤结构的适当动作提供良好的键触感,并且使从开关电路板适当安装的线缆置于键下方,从而在线缆与音锤结构之间没有干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键盘设备,其包括多个键;键框架,由其键支撑部件可枢转地支撑所述多个键;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键下方并具有对应于所述键的开关;多个音锤结构,按照与所述键的对应关系并在所述键下方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键框架上,每个所述音锤结构与对应的一个键的按压操作按照联锁关系进行枢转;以及上止动件,设置于所述键框架的后部,所述上止动件是长形的并且在键排列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上止动件限定每个所述音锤结构的枢转运动的上端限度,开口部形成在所述键支撑部件与所述上止动件之间。在本技术的键盘设备中,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线缆在所述键框架的键支撑部件下方延伸,然后通过所述开口部并由此上拉到所述上止动件上方,以使所述线缆被引出到所述键框架后面的区域。根据本技术,以如下方式安装与电路板相连接的线缆,即线缆首先在键框架的键支撑部件下方延伸,然后通过开口部并由此向上延伸到上止动件上方,以使线缆最终被引出到所述键框架后面的区域。另外,每个音锤结构的向上枢转运动受限于上止动件。利用此种配置,能够避免线缆与音锤结构之间不必要的干扰。因为与具有对应于所述键的开关的电路板相连接的线缆能够安装为向上延伸至键框架后面的区域,而在线缆与音锤结构之间没有干扰,所以本技术能够获得多种有益效果;例如,即使线缆长度相对较小,也能够使线缆容易地连接至设置在键框架后面的主电路板。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键包含在键单元中,所述键单元由合成树脂一体形成以提供固定部件和多个微厚部,并且所述多个键经各自的微厚部与所述固定部件相连接。所述键通过各自微厚部的弹性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枢转,并且所述固定部件由所述键框架的键支撑部件支撑。因为键单元中的每个键在按压操作之后能够通过相应微厚部的弹性返回其初始位置,所以本技术能够消除对于特定键返回弹簧的需求,从而降低成本。通过由此免除键返回弹簧,能够使线缆的安装更容易,并且一体形成的键单元能够显著简化用于支撑键的结构,因此键盘设备的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键盘设备还包括向上开口的壁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上止动件上方的所述键框架上,与形成在所述键支撑部件与所述上止动件之间的所述开口部的位置相通,并且经所述开口部上拉到所述上止动件上方的线缆经所述壁部件的向上开口而向后引出至所述区域。因为通过所述壁部件的向上开口的线缆能够被环绕线缆的壁部件保持,所以能够可靠地避免线缆与周围元件之间的干扰。以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本技术不限于所说明的实施例,不脱离基本原理可对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型。因此,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确定本技术的范围。附图说明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它特征,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其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图1为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键盘设备的基本部件的剖面侧视图;图2A和图2B分别为图1的键盘设备实施例中的白键单元的俯视图和剖面侧视图;图3A和图3B为该实施例中的白键单元的分解俯视图;图4为采用该键盘设备实施例的电子乐器的剖面侧视图;以及图5为示出该键盘设备实施例中的键框架和音锤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键盘设备的基本部件的剖面侧视图,图2A和图2B分别为该键盘设备中的白键单元的俯视图和剖面侧视图,图3A和图3B为该白键单元的分解俯视图,图4为采用本技术的键盘设备的电子乐器的剖面侧视图。请注意图1至图5每幅图中的左侧是靠近键盘演奏者的一侧,图1至图4每幅图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是键盘设备的键排列的方向(即键排列方向)。在以下说明中,电子乐器和键盘设备的靠近演奏键盘的演奏者的一侧称为“前”,而演奏者的对侧称为“后”。此外,在以下说明书和附图中,用以识别乐音音高(音高名)的附图标记均由数字、连字符及大写字母的组合表示。另外,在某些情况下,“白键”和“黑键”通称为“键”。如图4所详细示出的,在电子乐器中,主体壳体包括下壳体10D和上壳体10U,键盘设备100的键框架110通过螺钉N1、N2和N3固定至下壳体30D。在沿键盘设备100的键排列的方向(即键排列方向)的多个位置上采用这种通过螺钉N1、N2和N3的固定。在键盘设备100中,键11和21由键框架110支撑,以下将详述;上壳体10U形成为覆盖键盘设备100的键11和21各自的后部。主电路板20经凸台10a等固定至键11和21后面的上壳体10U的后内表面部。如图3A和图3B所示,白键单元1包括多个白键11、与各键11的后端一体连接的多个微厚部12、以及将键单元1中多个微厚部12的后端一体连接起来的公共固定部件13。白键单元1的键11、微厚部12和公共固定部件13是由白色合成树脂一体形成的。如图3A所示,第一键单元1是四个白键11(“C”、“E”、“G”和“B”键)的一体形成单元;如图3B所示,第二键单元1是三个白键11(“D”、“F”和“A”键)的一体形成单元。与白键单元1类似并且如双点划线所示,黑键单元2包括多个键21、与各键21的后端一体连接的多个微厚部22、以及沿键排列方向将多个微厚部22的后端一体连接起来的公共固定部件23(见图1)。黑键单元2的键21、微厚部22和公共固定部件23是由黑色合成树脂一体形成的。黑键单元2是五个黑键21(“C#”、“D#”、“F#”、“G#”和“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键盘设备,包括:    多个键;    键框架,由其键支撑部件可枢转地支撑所述多个键;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键下方并具有对应于所述键的开关;其特征是还包括:    多个音锤结构,按照与所述键的对应关系并在所述键下方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键框架上,每个所述音锤结构与对应的一个键的按压操作按照联锁关系进行枢转;以及    上止动件,设置于所述键框架的后部,所述上止动件是长形的并且在键排列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上止动件限定每个所述音锤结构的枢转运动的上端限度,    其特征是,所述键盘设备还包括开口部,在所述键支撑部件与所述上止动件之间形成;    其中,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线缆在所述键框架的键支撑部件下方延伸,然后通过所述开口部并由此上拉到所述上止动件上方,以使所述线缆被引出到所述键框架后面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7-21 2005-2116491.一种键盘设备,包括多个键;键框架,由其键支撑部件可枢转地支撑所述多个键;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键下方并具有对应于所述键的开关;其特征是还包括多个音锤结构,按照与所述键的对应关系并在所述键下方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键框架上,每个所述音锤结构与对应的一个键的按压操作按照联锁关系进行枢转;以及上止动件,设置于所述键框架的后部,所述上止动件是长形的并且在键排列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上止动件限定每个所述音锤结构的枢转运动的上端限度,其特征是,所述键盘设备还包括开口部,在所述键支撑部件与所述上止动件之间形成;其中,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线缆在所述键框架的键支撑部件下方延伸,然后通过所述开口部并由此上拉到所述上止动件上方,以使所述线缆被引出到所述键框架后面的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多个键包含在键单元中,所述键单元由合成树脂一体形成用以设置固定部件和多个微厚部,并且所述多个键经各自的微厚部与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田贤一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