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堵塞的磁力泵冷却润滑循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04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磁力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堵塞的磁力泵冷却润滑循环结构,包括泵体、叶轮、泵轴、轴套、内磁转子总成、屏蔽套、一号滑动轴承、二号滑动轴承、调节垫片、泵盖,叶轮和内磁转子总成为一体组件,叶轮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盖板,且后盖板的内部开设有平衡孔M,叶轮进口后盖板中心处开有流通孔,内磁转子总成内径均匀开有流通孔,叶轮设置有6片叶片,叶轮的5个叶片进口设有5个平衡孔M,且后盖板进口中心处设有流通孔,叶轮后盖板延伸与内磁转子总成成为一体组件,这样可以使轴承的两个支路润滑循环设计和前端调整垫片上的流道分布设计,使介质流通更均匀,并能有效防止介质杂质堵塞流道,提高了磁力泵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磁力泵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磁力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堵塞的磁力泵冷却润滑循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磁力泵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堵塞的磁力泵冷却润滑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磁力泵的冷却润滑循环系统是利用少量的介质对内磁转子与隔离套之间的环隙区域和滑动轴承的摩擦副进行冲洗冷却润滑。当冷却润滑液不够或流体压力不够、特别是输送的介质中含有颗粒杂质时,就会进入到滑动轴承与轴套的间隙、因流通不畅而堵塞,造成滑动轴承磨损、永磁体高温无法冷却,导致磁力泵损坏。
[0003]目前,传统技术磁力泵的内冷却润滑结构是由叶轮出口的高压区通过泵盖上的进液开孔流入,一部分通过隔离套内腔的环形通道后由泵轴中心开设的回流孔流入到叶轮进口中心低压区回流孔,将隔离套内的热量带走;同时,另一部的介质通过滑动轴承和轴套之间的配合间隙及滑动轴承与止推轴承的配合面上开设的过流槽,进入叶轮后盖板与叶轮同等数量的平衡孔流回到叶轮进口低压区,对滑动轴承进行冷却和润滑。
[0004]上述现有技术磁力泵的冷却润滑结构,两个支路的压力匹配不合理,会导致冷却受阻,如果介质内含有颗粒,即使是微小的颗粒,也会由于液流循环不畅,使滑动轴承和轴套的间隙堵塞,流回到叶轮入口低压区受阻,失去润滑冷却的作用,导致磁力泵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一种防止堵塞的磁力泵冷却润滑循环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泵体、叶轮、泵轴、轴套、内磁转子总成、屏蔽套、一号滑动轴承、二号滑动轴承、调节垫片、泵盖,所述叶轮和内磁转子总成为一体组件,所述叶轮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盖板,且后盖板的内部开设有平衡孔,所述叶轮进口后盖板中心处开有流通孔,所述内磁转子总成内径均匀开有流通孔,所述叶轮设置有 6片叶片,所述叶轮的5个叶片进口设有5个平衡孔M,且后盖板进口中心处设有流通孔,所述叶轮后盖板延伸与内磁转子总成成为一体组件,所述内磁转子总成设置在屏蔽套的U形内腔内。
[0006]优选的,所述屏蔽套靠近轴侧端部与一号滑动轴承端部之间设有轴向流通间隙。
[0007]优选的,所述内磁转子总成内径均匀开设有流通孔,且五个通流孔与平衡孔相通,形成五个流道。
[0008]优选的,所述一号滑动轴承和二号滑动轴承内径与轴套之间有环向间隙流道,且向间隙流道与调节垫片上环形流通槽相通。
[0009]优选的,所述一号滑动轴承和二号滑动轴承内径开设有半圆通孔与轴套之间有流道,且流道与调节垫片十字连通槽端部半圆孔相通。
[0010]优选的,所述调节垫片上设有深度为1mm的环形流通槽,所述调节垫片的顶端开设有十字连通槽,所述叶轮后盖板条形槽与调节垫片上十字连通槽相通。
[0011]优选的,所述泵轴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有细轴,且细轴穿过调节垫片和叶轮中心的流通孔,形成环向间隙流道,所述泵轴前端与调节垫片之间设置有轴向流通间隙。
[0012]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新型中循环效率高,循环介质压力分配均衡,充分流过内磁转子总成和隔离套之间,轴承腔间隙,带走磁力泵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和对轴承进行充分润滑。
[0014]2、本新型中轴承的两个支路润滑循环设计和前端调整垫片上的流道分布设计,使介质流通更均匀,并能有效防止介质杂质堵塞流道,提高了磁力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剖面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叶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叶轮;2、泵体;3、泵盖;4、内磁钢总成;5、泵轴; 6、调节垫片;7、一号滑动轴承;7b、二号滑动轴承;8、轴套;9、屏蔽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参照图1

2,一种防止堵塞的磁力泵冷却润滑循环结构,包括泵体2、叶轮1、泵轴5、轴套8、内磁转子总成4、屏蔽套9、一号滑动轴承7、二号滑动轴承7b、调节垫片6、泵盖3,叶轮1和内磁转子总成4为一体组件,叶轮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盖板,且后盖板的内部开设有平衡孔,叶轮1进口后盖板中心处开有流通孔,内磁转子总成4内径均匀开有流通孔,叶轮1设置有6片叶片,叶轮1的5个叶片进口设有5个平衡孔,且后盖板进口中心处设有流通孔,叶轮1 后盖板延伸与内磁转子总成4成为一体组件,内磁转子总成4设置在屏蔽套9的U形内腔内。
[0021]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屏蔽套9靠近轴侧端部与一号滑动轴承 7端部之间设有轴向流通间隙,内磁转子总成4内径均匀开设有流通孔,且五个通流孔与平衡孔相通,形成五个流道,调节垫片6内开设的十字连通槽上端平衡孔,与轴套8和内磁转子各半个圆形空相通。
[0022]叶轮1和十字连通槽端部半圆孔相通,一号滑动轴承7和二号滑动轴承7b内径与轴套8之间有环向间隙流道,且向间隙流道与调节垫片上环形流通槽相通,一号滑动轴承7和二号滑动轴承7b内径开设有半圆通孔与轴套8之间有流道,且流道F与调节垫片6十字连通槽端部半圆孔相通。
[0023]调节垫片6上设有深度为1mm的环形流通槽,调节垫片6十字连通槽,泵轴5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有细轴,且细轴穿过调节垫片6和叶轮1中心的流通孔,形成环向间隙流道,泵轴
5前端与调节垫片6之间设置有轴向流通间隙。
[0024]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5]叶轮1的出口液体介质在高速旋转的作用下使能量增加,通过泵体2排出,有一部分液体介质会流到叶轮1后盖板与泵盖3之间形成高压腔,在叶轮1的入口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产生压降,形成低压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就是利用液体的压力从高压流向低压区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压力分配,将高压区的液体介质通过需要冷却的部位充分冷却后从低压区流出,形成一个合理的冷却循环系统,并使循环液体介质流经过一号滑动轴承7和二号滑动轴承7b的内外间隙和叶轮1中心回流出口处不会被介质杂质堵塞。
[0026]冷却循环液从叶轮1与泵盖3之间的高压腔开始流经屏蔽套9与内磁转子总成4外径之间的流道,流入屏蔽套9的U形内腔底部后,进入内磁转子总成4内径和屏蔽套9之间的流道,再进入屏蔽套9靠近轴侧端部与滑动轴承端部之间之间的轴向流通间隙后,流体被分成四个流通部分:流体进入内磁转子总成4内孔之一的流道,然后进入叶轮1后盖板与一号滑动轴承7接触的调节垫片6上十字流通槽,经过滑动轴承7与轴套8之间流通间隙,最后进入环形流道流出到叶轮 1入口低压区;流体进入内磁转子总成4内孔另外5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堵塞的磁力泵冷却润滑循环结构,包括泵体(2)、叶轮(1)、泵轴(5)、轴套(8)、内磁转子总成(4)、屏蔽套(9)、一号滑动轴承(7)、二号滑动轴承(7b)、调节垫片(6)、泵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1)和内磁转子总成(4)为一体组件,所述叶轮(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盖板,且后盖板的内部开设有平衡孔,所述叶轮(1)进口后盖板中心处开有流通孔,所述内磁转子总成(4)内径均匀开有流通孔,所述叶轮(1)设置有6片叶片,所述叶轮(1)的5个叶片进口设有5个平衡孔,且后盖板进口中心处设有流通孔,所述叶轮(1)后盖板延伸与内磁转子总成(4)成为一体组件,所述内磁转子总成(4)设置在屏蔽套(9)的U形内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止堵塞的磁力泵冷却润滑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9)靠近轴侧端部与一号滑动轴承(7)端部之间设有轴向流通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止堵塞的磁力泵冷却润滑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磁转子总成(4)内径均匀开设有流通孔,且五个通流孔与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丽周朦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世亚太汇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