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污分流井
[0001]本申请涉及雨污分离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污分流井。
技术介绍
[0002]雨水是水资源循环中的一部分,也是非常宝贵的水资源。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不透水路面的面积日益增多,大量的雨水径流未加以利用就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了水量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加大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因而对雨水加以适当处理,不仅可节约水源,还可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0003]相关技术中,雨水的收集通常依靠与地面道路上的井盖连通的下水管道内,收集后的雨水,雨水统一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回收处理,最后将回收处理后的水再用于对城市绿植进行灌溉。
[0004]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污水处理厂中需要同时接受各种污水,该些污水混合之后再进行统一处理,而路面污水相对于其余的生活污水和工厂污水来说含有的污染物较少,统一处理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污水厂的处理压力,本申请提供一种雨污分流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雨污分流井采用如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1)以及用于安装井体(1)的基层,所述基层开设有空腔(2),所述井体(1)置于空腔(2)内,所述基层设置有与空腔(2)连通的腔口(20),所述井体(1)上开设有入水口(10),所述入水口(10)与腔口(20)连通,所述井体(1)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有用于排出污水的管道一(12)和用于排出净水的管道二(13),所述管道一(12)的高度低于管道二(13)的高度,所述井体(1)的底部与空腔(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12),所述井体(1)内设置有用于封堵管道一(12)与管道二(13)的切换板(30),所述切换板(30)上设置有支撑切换板(30)的支撑结构(31),所述切换板(30)能够与井体(1)之间发生相对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1)包括支撑杆(310),所述支撑杆(310)竖直设置,所述支撑杆(310)贯穿井体(1)的底板,所述支撑杆(310)与井体(1)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310)的两端分别与切换板(30)、空腔(2)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1)还包括支撑板(311),所述支撑板(311)与支撑杆(310)底端固定,所述支撑板(3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德生,黄展锋,王文燕,张梓鸿,黄玉辉,陈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润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