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清洗用全塑包裹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154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件清洗用全塑包裹框架结构,属于零件生产及清洗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板和塑料支撑件,零件竖直放置于塑料支撑件内,支撑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插孔,每个插孔内均插接一个塑料支撑件,塑料支撑件包括底座和容纳槽,零件放置于容纳槽内并且零件的底壁与容纳槽的槽底贴合,容纳槽的内径大于零件的内径,底座固定连接于容纳槽下方;支撑板上表面靠近四角处连接有四个堆叠柱,堆叠柱上表面连接有定位球,支撑板底壁上位于每个堆叠柱下方均开设有一个与定位球适配的对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将原有的整体塑料改版为独立塑料,消除整体受热形变膨胀对零件本体的挤压影响,不易对零件外表造成损伤的效果。不易对零件外表造成损伤的效果。不易对零件外表造成损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件清洗用全塑包裹框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零件生产及清洗
,特别涉及一种零件清洗用全塑包裹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零件生产完成后,由于在零件生产过程中切削过程中会产生铁屑粘在零件表面,以及部分机油、冷却液附着在零件表面,为保证零件的出厂质量需要在出厂前对其进行清洗,达到去除表面污垢及杂质的作用。现有技术中清洗零件需要使用镂空固定板对零件的多个维度进行防伤包裹,使得清洗机在产品进行旋转清洗时能够有效防护零件,避免刚性接触的划伤以及损伤。
[0003]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镂空板通常为整体的塑料板,零件插接在镂空板上,零件在超声波清洗后需要高温烘干,而高温烘干会导致塑料受热膨胀,造成零件收到挤压难以取出,而强行取出易导致零件损伤,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清洗用全塑包裹框架结构,具有将原有的整体塑料改版为独立塑料,消除整体受热形变膨胀对零件本体的挤压影响,不易对零件外表造成损伤的效果。
[0005]一种零件清洗用全塑包裹框架结构,包括支撑板和塑料支撑件,零件竖直放置于所述塑料支撑件内,所述支撑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插孔,每个所述插孔内均插接一个塑料支撑件,所述塑料支撑件包括底座和容纳槽,零件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且零件的底壁与容纳槽的槽底贴合,所述容纳槽的内径大于零件的内径,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容纳槽下方;
[0006]所述支撑板上表面靠近四角处连接有四个堆叠柱,所述堆叠柱上表面连接有定位球,所述支撑板底壁上位于每个所述堆叠柱下方均开设有一个与定位球适配的对位槽。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孔的槽壁上沿位于插孔直径两端处形成有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顶端和底端均延伸至支撑板的顶壁和底壁上并形成有开口,所述底座侧壁上分布有两个与定位槽适配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由所述定位槽底部开口穿出后与所述支撑板下表面贴合,所述容纳槽外壁上形成有定位座,所述底座插接于插孔内时所述定位座与支撑板上表面贴合。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分布有多条透水孔,所述底座内沿轴向开设有圆孔,所述容纳槽底部与底座的连接处镂空且一体成型有十字型的支撑座。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下表面长度方向两侧垂直固定有两条第一加强板,两条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垂直固定有多个第二加强板。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位于四个所述堆叠柱正下方设置有四个支脚,所述对位槽开设于支脚下表面。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孔沿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的一条直线开设数量
为24个,所述插孔沿垂直于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的一条直线开设数量为12个。
[0012]在清洗零件之前,首先将每个塑料支撑件对应安装到每个插槽内,令底座两侧的定位件插入定位槽顶部开口,当定位座与支撑板上表面贴合后,此时定位件由定位槽底部开口穿出,转动塑料支撑件使定位件与定位槽错开,塑料支撑件的安装完成。将每个零件对应放置在一个塑料支撑件内,每个支撑板上共计能够放置288个零件,当一个支撑板上放满后在另一个支撑板上的塑料支撑件内继续放置零件,最后将一个支撑板叠放在另一个支撑板上,定位球顶部位于对位槽内再放入清洗机内。由于塑料支撑件为分体式设计,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整体受热膨胀造成对零件侧壁的挤压,从而避免对零件造成伤害。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通过支撑板以及插接于插孔内的塑料支撑件的设置,有效避免由于整块塑料板受热膨胀造成对零件的挤压;
[0015]2.通过形成于底座上的定位件以及形成于容纳槽侧壁上的定位座,便于塑料支撑件与支撑板之间的连接和定位;
[0016]3.通过形成于容纳槽侧壁上的透水孔,提高其透水性,对零件具有更好的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用于体现支撑板底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用于体现塑料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中A部放大图;
[0021]图5为图2中B部放大图。
[0022]图中,1、支撑板;11、堆叠柱;12、定位球;13、支脚;14、对位槽; 15、第一加强板;16、第二加强板;2、插孔;21、定位槽;211、开口;3、塑料支撑件;31、底座;311、定位件;32、容纳槽;321、定位座;322、透水孔;323、支撑座;33、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4]实施例: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中设计的一种零件清洗用全塑包裹框架结构,包括支撑板1和塑料支撑件3,零件竖直放置于塑料支撑件3内,支撑板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插孔2,插孔2沿支撑板1长度方向的一条直线开设数量为24个,插孔2沿垂直于支撑板1长度方向的一条直线开设数量为 12个。每个插孔2内均插接一个塑料支撑件3,塑料支撑件3包括底座31 和容纳槽32,零件放置于容纳槽32内并且零件的底壁与容纳槽32的槽底贴合,容纳槽32的内径大于零件的内径,底座31固定连接于容纳槽32下方。
[0026]如图1至图5所示,支撑板1上表面靠近四角处连接有四个堆叠柱11,堆叠柱11上表面连接有定位球12,支撑板1底壁上位于每个堆叠柱11下方均开设有一个与定位球12适配的对位槽14。支撑板1下表面位于四个堆叠柱11正下方设置有四个支脚13,对位槽14开设于支脚13下表面。支撑板1 下表面长度方向两侧垂直固定有两条第一加强板15,两条第一加强板15之间垂直固定有多个第二加强板16。
[0027]如图3至图5所示,插孔2的槽壁上沿位于插孔2直径两端处形成有两个定位槽21,定位槽21的顶端和底端均延伸至支撑板1的顶壁和底壁上并形成有开口211,底座31侧壁上分布有两个与定位槽21适配的定位件311,定位件311由定位槽21底部开口211穿出后与支撑板1下表面贴合,容纳槽32外壁上形成有定位座321,底座31插接于插孔2内时定位座321与支撑板 1上表面贴合。容纳槽32的侧壁上分布有多条透水孔322,底座31内沿轴向开设有圆孔33,容纳槽32底部与底座31的连接处镂空且一体成型有十字型的支撑座323。
[0028]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清洗零件之前,首先将每个塑料支撑件3 对应安装到每个插槽内,令底座31两侧的定位件311插入定位槽21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清洗用全塑包裹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和塑料支撑件(3),零件竖直放置于所述塑料支撑件(3)内,所述支撑板(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插孔(2),每个所述插孔(2)内均插接一个塑料支撑件(3),所述塑料支撑件(3)包括底座(31)和容纳槽(32),零件放置于所述容纳槽(32)内并且零件的底壁与容纳槽(32)的槽底贴合,所述容纳槽(32)的内径大于零件的内径,所述底座(31)固定连接于容纳槽(32)下方;所述支撑板(1)上表面靠近四角处连接有四个堆叠柱(11),所述堆叠柱(11)上表面连接有定位球(12),所述支撑板(1)底壁上位于每个所述堆叠柱(11)下方均开设有一个与定位球(12)适配的对位槽(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清洗用全塑包裹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2)的槽壁上沿位于插孔(2)直径两端处形成有两个定位槽(21),所述定位槽(21)的顶端和底端均延伸至支撑板(1)的顶壁和底壁上并形成有开口(211),所述底座(31)侧壁上分布有两个与定位槽(21)适配的定位件(311),所述定位件(311)由所述定位槽(21)底部开口(211)穿出后与所述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德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奥特凯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