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服务器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146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采集的车内环境数据;所述环境数据包括传感器数据、视频及音频信号;将所述视频及音频信号导入预存的行为模型,判断是否有人,若有人则对所述传感器数据进行判断;将所述传感器数据与预设风险级别对应的条件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传感器数据对应的风险级别;根据风险级别对应的报警方式进行报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云端服务和大数据分析解决系统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对采集的视频及音频信号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对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历史数据关联分析,实现对车内环境报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危险发生的几率。降低了危险发生的几率。降低了危险发生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服务器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智能报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内人体检测报警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方案大多依靠传感器进行车内环境检测,采集到的信号经过中控台判断车内是否有人存在;若达到报警条件,一方面,通过发短信等方式通知车主、或向路人发出求救信号。另一方面,少数方案还通过车载装置控制车内设备,如车门自动解锁、车窗开启、空调开启通风等,帮助车内人员脱困;
[0003]但是,以上方案中的中控台大多不联网,处于独立单机工作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由于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外部环境的干扰,而单机工作模式下的中控台计算能力有限,导致影响报警触发条件的准确性,容易产生误报情况或者对意外情况反应不及时的情况;
[0005]2、单机工作模式下的中控台运算能力和交互方式受到了系统物理条件的约束,无法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学习能力,系统功能无法自适应学习完善;
[0006]3、目前方案关注的重点为对车内环境进行检测、以及发生意外后的自动处置上,不能实时与车内进行交互,查看车内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服务器及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中控台不联网,计算能力有限,导致判断的准确度不高、且无法实现系统功能的自适应学习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接收采集的车内环境数据;所述环境数据包括传感器数据、视频及音频信号;
[0010]将所述视频及音频信号导入预存的行为模型,判断是否有人,若有人则对所述传感器数据进行判断;
[0011]将所述传感器数据与预设风险级别对应的条件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传感器数据对应的风险级别;
[0012]根据风险级别对应的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0013]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风险级别对应的条件是基于历史数据分析获得的。
[0014]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内环境数据由车辆的中控台采集得到。
[0015]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内环境数据由所述车辆的中控台在确定车辆熄火,且震动幅度低于预设的震动阈值后,采集得到。
[0016]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行为模型是基于Tensorflow和OpenCV搭建的动态行为模型。
[0017]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险级别至少包括:低级别和高级别;
[0018]所述根据风险级别对应的报警方式进行报警,具体包括:
[0019]若所述风险级别为低级别,发送警报消息至车主终端;
[0020]若所述风险级别为高级别,发送警报消息至车主终端,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收到所述车主终端的响应,则电话所述车主终端;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收到车主响应,则向派出所终端发送报警信息。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0022]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采集的车内环境数据;所述环境数据包括传感器数据、视频及音频信号;
[0023]视频及音频信号识别模块,用于将所述视频及音频信号导入预存的行为模型,进行模式识别,若判断为有人,则对所述传感器数据进行判断;
[0024]传感器数据识别模块,用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与预设风险级别对应的条件进行比对;
[0025]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传感器数据对应的风险级别;根据风险级别对应的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专利技术的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方法中的方法步骤。
[0027]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服务器及其方法,通过云端服务和大数据分析解决系统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对采集的视频及音频信号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对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历史数据关联分析,实现对车内环境报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危险发生的几率。
附图说明
[0028]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方法流程图。
[0029]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方法中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0030]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方法中的报警流程示意图。
[0031]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车内人体检测报警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3]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4]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101、接收采集的车内环境数据;环境数据包括传感器数据、视频及音频信号;
[0036]具体的说,车内环境数据由车辆的中控台采集车内传感器数据得到,中控台采集环境数据前先持续检测车辆熄火后的震动幅度,若所述震动幅度始终低于预设的震动阈值,开始启动其他车载传感器开始工作,检测车内环境数据。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预设时间为5分钟。
[003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接收的传感器数据包括车辆震动参数值、温湿度参数值、氧气浓度参数值及人体红外线参数值。具体应用中,可根据需要采集其它参数值,在此不再赘述。
[0038]此外,检测到的车内环境数据在车辆的中控台上经过了数据降噪,并根据预设的车内环境因素的阈值初步判定车内状况,再上报此次检测的环境数据到云平台。
[0039]进一步说明,车辆的中控台每间隔一段时间即上报一次环境数据至云平台,其中,本实施例中的中控台通过4G网络实现与云平台的通信连接;环境数据根据modbus标准协议封装数据进行传输;间隔时间为30秒。
[0040]此外,在出现断网情况下,中控台延时3分钟自动重连网络,直至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0041]102、将所述视频及音频信号导入预存的行为模型,判断是否有人,若有人则对所述传感器数据进行判断;
[0042]请参阅图2,具体的说,云平台接收到中控台上传的视频及音频信号后,通过Tensorflow和OpenCV搭建的动态行为模型,对该视频及音频信号进行模式识别,并判断是否有人存在;若判断为有人,再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判断。
[00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采集的车内环境数据;所述环境数据包括传感器数据、视频及音频信号;将所述视频及音频信号导入预存的行为模型,判断是否有人,若有人则对所述传感器数据进行判断;将所述传感器数据与预设风险级别对应的条件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传感器数据对应的风险级别;根据风险级别对应的报警方式进行报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风险级别对应的条件是基于历史数据分析获得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环境数据由车辆的中控台采集得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环境数据由所述车辆的中控台在确定车辆熄火,且震动幅度低于预设的震动阈值后,采集得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为模型是基于Tensorflow和OpenCV搭建的动态行为模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人体检测报警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鲸豚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