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位置可调节光伏组件支架立柱连接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135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三向位置可调节光伏组件支架立柱连接装置,包含连接于柱脚底部的第一安装件和连接于桩顶的第二安装件,第一安装件包含顶板和连接于该顶板的外筒,顶板与柱脚板的相对应位置设有长轴方向相互垂直的椭圆孔,并通过连接件穿过固定,使顶板与柱脚板可有相对位移,第二安装件包含底板和连接于该底板的内筒,内、外筒上均设置至少2组上下分布的内、外筒孔组,外筒套设于内筒外,通过固定件穿过其中1组外筒孔组和其中1组内筒孔组二者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光伏组件支架立柱在高度方向、纵、横向轴线方向调节,有效弥补桩基础成桩时的造成的施工误差,保证上部支架的安装精度,无论预制管桩桩端板螺纹孔位于任意位置均可采用螺栓将连接装置安装牢。将连接装置安装牢。将连接装置安装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向位置可调节光伏组件支架立柱连接转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光伏发电领域的一种可实现三向调节的光伏组件支架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电池组件支架预制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速度快、耐久性好、便于抬升组件下沿标高,在光伏发电站建设中得到了应用广泛。
[0003]光伏电站组件预制混凝土管桩基础土建施工时由于定位精度较低,成桩后的桩顶标高、轴线内及轴线外位置偏差较大,极易影响上部支架安装精度,给光伏组件安装造成不便。而且,预制管桩桩端板上虽然留有用于接桩的螺栓孔,但预制管桩施工时桩端板的螺纹孔在水平面内的位置是随机的,如果光伏支架柱脚板预留螺栓孔与桩端板螺纹孔直接对接安装将无法保证光伏组件支架轴线方位角满足设计要求。
[0004]实际工程中光伏组件支架立柱安装时多采用焊接方式,用若干块钢板垫在支架柱脚板和预制管桩桩端板之间调节柱脚板设计标高,同时在桩顶平面轴线内及轴线外移动,直到符合支架立柱的设计平面定位后进行现场焊接。现场焊接条件恶劣质量难以保证,尤其高支架需要空中焊接作业,施工难度更大。立柱在高温焊接时防腐镀锌层被破坏、抗腐蚀耐久年限短,导致现场防腐处理工作量大,运行期间需要多次防腐维护,投入维护费也较高。如果能够实现光伏组件支架与预制管桩现场螺栓安装连接,将有效解决焊接带来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三向位置可调节光伏组件支架立柱连接装置,在高度方向、纵向轴线方向、横向轴线方向调节,可有效弥补桩基础成桩时的造成的施工误差,保证上部支架的安装精度,无论预制管桩桩端板螺纹孔位于任意位置均可采用螺栓将连接装置安装牢固。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7]一种三向位置可调节光伏组件支架立柱连接装置,包含连接于柱脚底部的第一安装件和连接于桩顶的第二安装件;第一安装件包含顶板和连接于该顶板的外筒,所述顶板连接于柱脚底部,顶板与柱脚板的相对应位置设有长轴方向相互垂直的椭圆孔,并通过连接件穿过固定,以使顶板与柱脚板在相对固定之前可发生横向、纵向的相对位移;第二安装件包含底板和连接于该底板的内筒,所述底板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桩顶;所述外筒上设置至少2组上下分布的外筒孔组,所述内筒上设置至少1组上下分布的内筒孔组,所述外筒套设于内筒外,通过固定件穿过其中1组外筒孔组和其中1组内筒孔组将第一、第二安装件固定。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上设置12个外筒孔,其组成3组外筒孔组,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一外筒孔为一组,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二外筒孔为一组,该第二外筒
孔相对于第一外筒孔向沿外筒轴向上偏移距离为n,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三外筒孔为一组,该第三外筒孔相对于第一外筒孔沿外筒轴向下偏移距离为n;所内筒上设置12个内筒孔,其组成3组内筒孔组,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一内筒孔为一组,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二内筒孔为一组,该第二内筒孔相对于第一内筒孔沿内筒轴向上偏移距离为m,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三内筒孔为一组,该第三内筒孔相对于第一内筒孔沿内筒轴向下偏移距离为m;所述12个外筒孔、12个内筒孔均沿30
°
圆周均匀分布。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内筒孔的上部区域增加一组内筒孔,其为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四内筒孔,其相对于第二内筒孔沿内筒轴向上偏移距离为m,且其与第三内筒孔的位置沿内筒轴方向上下对应。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内筒孔的下部区域增加一组内筒孔,其为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五内筒孔,其相对于第三内筒孔向下偏移距离为m,且其与第二内筒孔的位置沿内筒轴上下对应。
[0011]进一步的,光伏组件支架立柱的柱脚板允许安装标高误差为
±
n/2,m=2n,可补偿的桩顶标高施工误差可调节范围为
±
kn,k为内筒侧壁上的内筒孔组的组数,为奇数组。
[0012]进一步的,内筒侧壁上的内筒孔组的组数k=3。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板3为环形结构,该底板通过复数个均匀分布在底板外沿的固定装置固定于桩端板上,每个固定装置包含压块、垫板和安装螺栓,所述压块的内沿压在底板的外沿上,压块的内边缘距离内筒为1~2mm,压块的外沿下方设有垫板6,该垫板的厚度与底板一致,所述压块上预设穿孔,所述安装螺栓顺次穿过所述穿孔、底板与垫板之间的空隙之后穿入桩端板的安装孔,将底板向桩端板上压紧固定,所述底板的外径尺寸比复数个安装螺栓围成的圆直径小1~2mm,使在安装螺栓固定前底板可整体自由转动调整方位。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上的第二外筒孔距外筒底部的距离为a,距筒顶部的距离为b,所述内筒4上的第三内筒孔距筒底部的距离为c,距筒顶部的距离为d,压块的厚度为t,且c≥a+t,b≥d。
[0015]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和柱脚板上的椭圆孔的长轴长度为成桩时位移控制允许误差的2倍。
[0016]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的装配公差为0.5-1.5mm。
[0017]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专利技术是三向转换装置,可对柱脚板标高进行上、下调节、在水平面内的位置进行横、纵双方向的调节,从多方面保证光伏组件支架安装精度和上部光伏组件安装精度。由于桩端板的螺纹孔在水平面内的位置是随机的,无论桩端板的螺纹孔位于桩端平面什么位置,均可采用螺栓连接并通过三向的调整保证上方的光伏组件支架处于正确的设计位置。
[0019]2、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立柱连接转换装置实现光伏支架立柱与混凝土管桩之间螺栓连接,且装置本身在出厂前已预制好,在施工现场直接拼装,用螺栓紧固连接即可,不需要现场焊接、浇筑养护等作业,便于现场施工、安装速度快,还有利于高支架的空中安装作业,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安全性高。另外,由于施工现场不对连接位置进行焊接,避免破坏原有的防腐层结构,大大减少防腐运行维护工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转换装置的整体装配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转换装置的纵向剖面图。
[0022]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剖面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转换装置的柱脚部分俯视图。
[0024]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转换装置中的第一安装件立体结构图。
[0025]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转换装置中的第一安装件俯视结构图。
[0026]图5C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转换装置中的第一安装件侧视结构图。
[0027]图6A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转换装置中的第二安装件立体结构图。
[0028]图6B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转换装置中的第二安装件俯视结构图。
[0029]图6C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转换装置中的第二安装件侧视结构图。
[0030]图7为外筒结构展开示意图。
[0031]图8为内筒结构展开示意图。
[0032]图9为第一实施例的高度调节匹配图。
[0033]图10为第二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向位置可调节光伏组件支架立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连接于柱脚底部的第一安装件和连接于桩顶的第二安装件;第一安装件包含顶板(1)和连接于该顶板(1)的外筒(2),所述顶板(1)连接于柱脚底部,顶板(1)与柱脚板(10)的相对应位置设有长轴方向相互垂直的椭圆孔,并通过连接件穿过固定,以使顶板(1)与柱脚板(10)在相对固定之前可发生横向、纵向的相对位移;第二安装件包含底板(3)和连接于该底板(3)的内筒(4),所述底板(3)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桩顶;所述外筒(2)上设置至少2组上下分布的外筒孔组,所述内筒(4)上设置至少1组上下分布的内筒孔组,所述外筒(2)套设于内筒(4)外,通过固定件穿过其中1组外筒孔组和其中1组内筒孔组将第一、第二安装件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向位置可调节光伏组件支架立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2)上设置12个外筒孔,其组成3组外筒孔组,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一外筒孔(21)为一组,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二外筒孔(22)为一组,该第二外筒孔(22)相对于第一外筒孔(21)向沿外筒轴向上偏移距离为n,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三外筒孔(23)为一组,该第三外筒孔(23)相对于第一外筒孔(21)沿外筒轴向下偏移距离为n;所内筒(4)上设置12个内筒孔,其组成3组内筒孔组,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一内筒孔(41)为一组,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二内筒孔(42)为一组,该第二内筒孔(42)相对于第一内筒孔(41)沿内筒轴向上偏移距离为m,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三内筒孔(43)为一组,该第三内筒孔(43)相对于第一内筒孔(41)沿内筒轴向下偏移距离为m;所述12个外筒孔、12个内筒孔均沿30
°
圆周均匀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向位置可调节光伏组件支架立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筒孔(42)的上部区域增加一组内筒孔,其为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第四内筒孔,其相对于第二内筒孔(42)沿内筒轴向上偏移距离为m,且其与第三内筒孔(43)的位置沿内筒轴方向上下对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向位置可调节光伏组件支架立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敬马龙海林伟王吉高刘军徐忠伟刘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