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热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电池的容量不断的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也不断的加大,相应的电池模组的发热量会逐渐增多,现有电池模组采用的液冷技术为下箱体集成液冷板,液冷板与电池模组底部接触,通过液冷板进行电池模组的冷却或加热等热管理。当电池系统需要冷却时,箱体底部液冷板通过管路和外部冷却机构相连,管路中循环冷却液,将电池热量带走,再通过整车集成的的冷却机构进项冷热交换。当电池系统需要加热时,液冷板再通过整车集成PTC加热机构进行冷热交换。由于液冷板集成在电池模组下箱体,下箱体和外界直接接触,会导致将近10%能源因下箱体和外部的热交换而浪费。其次,当电池系统处于加热模式下,尤其是冬天低温环境下,需要整车端PTC加热再传到电池模组,导致将近20%能源的浪费,从而影响整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板和液冷板,所述电热板的一侧贴合电池模组的侧面设置,所述电热板的另一侧和所述液冷板贴合设置,所述液冷板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液冷板的内具有平行设置的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内通入冷却液,所述液冷板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液冷框柱和水平平行设置在两所述液冷框柱之间的多个液冷流道,多个所述液冷流道分别和所述液冷框柱连通,多个所述液冷流道之间连通设置有增流管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液冷框柱其中一个的上端设置进液口,另一个的上端设置出液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组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昊,刘大为,朱连峻,姚帅,马满堂,周科,刘明义,裴杰,曹传钊,朱勇,曹曦,徐若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