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栓同步装卸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125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栓同步装卸工具,包括螺丝刀头和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与第一传动轴连接构成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设有第一动力转向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转向装置通过第二传动轴与第二动力转向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转向装置通过第三传动轴与螺丝刀头连接构成同步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势:在同步装卸时,可避免均布螺栓中心所在圆周的直径过大时需要较大尺寸的主动齿轮;能够轻松解决距离某障碍物之间距离较小的端面螺栓的同步装卸问题;能够解决矩形或线性布置螺栓的同步装卸问题;也能够轻松解决类似法兰盘在内的螺栓的同步装卸问题,避免螺栓中心的管道将阻碍问题。避免螺栓中心的管道将阻碍问题。避免螺栓中心的管道将阻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栓同步装卸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螺栓装卸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螺栓同步装卸工具。

技术介绍

[0002]螺栓是一种常用的连接件,在工业、制造业等领域中,对螺栓的装卸一般采用扳手工具进行。按照动力方式所用工具可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手动工具较为传统,而自动工具,除能够自动装卸螺栓以外,还可以对螺栓的预紧力进行精确控制。螺栓的预紧力大小是否合适对机械结构的安全稳定运行十分重要,此外,自动工具的出现,提高了工具的成本,但与之而来的是高效、高精度的装卸螺栓,解放了劳动力。
[0003]目前,对于均布分布的螺栓,包括端面周向连接螺栓和非端面周向连接螺栓,如轴承闷盖螺栓属于端面周向连接螺栓,如轴承通盖螺栓、法兰盘连接螺栓、管道连接螺栓、管道密封螺栓等属于非端面周向连接螺栓,这些螺栓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在圆周上均匀分布,可以是一周均匀分布3个、4个、5个或者6个等。这样的螺栓在装卸螺栓时,不管是使用手动工具,还是自动工具,均需要一个螺栓一个螺栓的装卸,效率并不是很高。更重要的是,对于高精度领域的对称螺栓,采用一个螺栓一个螺栓的去装卸,将会使得连接件承受着偏载,导致连接件发生不同程度的翘曲等情况发生,影响连接的可靠性。在密封领域尤其是高压密封领域,将会导致密封件寿命减少,甚至导致密封失效。在高精密领域,将会损耗设备精度。若采用多个手动或自动工具对对称螺栓进行装卸,这不仅操作麻烦、效率低下,更不容易保证预紧力的同步性,如采用多电机同时驱动而构成均布分布紧固工具,其成本高,经济性不好,故障率高,同时各电机的性能相同难以保证。
[0004]对于端面周向连接螺栓的装卸,现有技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6272248A)公开了一种螺栓装卸装置,通过一个主动齿轮带动多个与之外啮合的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从动轮安装轴同步转动的套筒旋转,以完成螺栓装卸,是针对车轮固定安装用的4

6颗螺栓进行一次性装卸工作,提高了车轮的装配效率。在该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动力源(手轮23)与套筒33分别位于壳体1的相反两侧,从说明书附图中,可以显而易见地得出,套筒33与动力源传递轴是在互相平行的直线上的,如此设置,运用场合将被限制在犹如该现有技术所述的车轮固定螺栓上。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其拓展到端面周向连接螺栓的装卸上,即在螺栓装卸侧没有阻碍物影响使用该现有技术对该类端面螺栓进行同步装卸。
[0005]对于该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一下类型或情况下的螺栓无法运用:
[0006]①
大端面螺栓,以圆周均布螺栓为例,当均布螺栓中心所在圆周的直径过大时,该类运用一个中心齿轮带动周边行星齿轮完成同步装卸螺栓的方案,将变得不可行。具体原因为:由于均布圆周直径过大,将带来行星轮轴(现有技术中套筒33)将很大,那么将导致主动齿轮22半径过大,与之带来的是该技术方案对应的螺栓装卸装置整体尺寸过大,如此使用是不现实的。
[0007]②
对于非端面螺栓,即螺栓装卸侧有阻碍物,可以管道联轴器为例说明,该类联轴
器上的连接螺栓,由于两端都有管道位于中心,属于非端面螺栓。如果使用现有技术中所述的装置去装卸,将不可能实现,螺栓中心的管道将阻碍工具的使用。
[0008]③
对于距离某障碍物之间距离较小的端面螺栓,如端面螺栓一侧距一定距离有一个平面,单个扳手拆卸时具有足够的扳手空间,但使用如上述的现有技术去装卸该类螺栓,也将是不可信的。
[0009]④
对于矩形排布或者是线性排布的螺栓,如果使用现有技术中所述的装置去装卸,是不可能或很难实现实现同步装卸的。
[0010]上述的四类或四种情况下的螺栓,在工业、工程中是很常见的,尤其是第二类非端面中的管道联轴器螺栓,在管道运输、气动液动领域是相当常见和普遍的,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解决。
[0011]此外,上述对比文件中的螺栓装卸装置,在一经成型,将不能改变其套筒33中心的周向直径,不能根据需要调整以适应不同轴向直径布置的螺栓。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是提供一种螺栓同步装卸工具,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螺栓同步装卸工具,其包括:包括螺丝刀头和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与第一传动轴连接构成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设有第一动力转向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转向装置通过第二传动轴与第二动力转向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转向装置通过第三传动轴与螺丝刀头连接构成同步转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将动力源的转动传递至第一动力转向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转向装置将动力进行一次转向后,再经所述第二传动轴将转动传递给第二动力转向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转向装置将动力进行二次转向后,通过所述第三传动轴传递给螺丝刀头,最终使得所述螺丝刀头转动,实现对螺栓的装卸。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力转向装置包括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且构成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一锥齿轮外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在第二传动轴靠第一动力转向装置一端上,且构成同步转动。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动力转向装置包括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构成同步转动,且设在靠第二动力转向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三锥齿轮一侧啮合设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设置在第三传动轴上且构成同步转动。
[0016]优选的,在所述第三传动轴下端设有第一连接头,且构成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一连接头下端活动卡接有螺丝刀头。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均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且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一壳体之间至少设有两处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穿透第一壳体处外侧设有第一端盖;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一壳体之间至少设有一处轴承支撑,且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设有第二端盖。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均设置在第二壳体内,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二壳体之间至少设有一处轴承支撑,且在所述第二壳体外侧设有第三端盖;所述第三传动轴与第二壳体之间至少设有两处轴承支撑,且在所述第三传动轴穿透第二壳体处外侧设有第四端盖。
[0019]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轴、第二动力转向装置、第一连接头以及螺丝刀头可在第一动力转向装置周向设有多个。
[0020]优选的,所述动力源设置为转动手柄。
[0021]优选的,将所述第二传动轴在中间截断,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个断头处均设有第二连接头,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头中间活动卡接有增长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二连接头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增长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头构成同步转动。
[0022]优选的,所述动力源设置为驱动电机,第一锥齿轮与与第五锥齿轮啮合,第五锥齿轮设置在中间传动轴上,且构成同步转动,在中间传动轴上还设有同步转动的第六锥齿轮,第六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同时,中间传动轴通过至少两处轴承支撑设置在第一壳体上。
[0023]优选的,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栓同步装卸工具,包括螺丝刀头(700)和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与第一传动轴(100)连接构成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一传动轴(100)下端设有第一动力转向装置(200),所述第一动力转向装置(200)通过第二传动轴(300)与第二动力转向装置(400)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转向装置(400)通过第三传动轴(500)与螺丝刀头(700)连接构成同步转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100)将动力源的转动传递至第一动力转向装置(200),所述第一动力转向装置(200)将动力进行一次转向后,再经所述第二传动轴(300)将转动传递给第二动力转向装置(400),所述第二动力转向装置(400)将动力进行二次转向后,通过所述第三传动轴(500)传递给螺丝刀头(700),最终使得所述螺丝刀头(700)转动,实现对螺栓的装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同步装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转向装置(200)包括第一锥齿轮(204),所述第一锥齿轮(204)设置在第一传动轴(100)上且构成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一锥齿轮(204)外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205),所述第二锥齿轮(205)设置在第二传动轴(300)靠第一动力转向装置(200)一端上,且构成同步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栓同步装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转向装置(400)包括第三锥齿轮(404),所述第三锥齿轮(404)设置在第二传动轴(300)上构成同步转动,且设在靠第二动力转向装置(400)的一端,所述第三锥齿轮(404)一侧啮合设有第四锥齿轮(405),所述第四锥齿轮(405)设置在第三传动轴(500)上且构成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三传动轴(500)下端设有第一连接头(600),且构成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一连接头(600)下端活动卡接有螺丝刀头(70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栓同步装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转向装置(200)还包括第一壳体(201),所述第一锥齿轮(204)与第二锥齿轮(205)均设置在第一壳体(201)内,且在所述第一传动轴(100)与第一壳体(201)之间至少设有两处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传动轴(100)穿透第一壳体(201)处外侧设有第一端盖(202);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家鹏潘宏歌蒋丽影魏芸婷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