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路式充填开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122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路式充填开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划分矿房和矿柱,对矿房进行回采;在矿房回采结束后,在矿房回采结束后形成的第一采空区的一侧架设气囊,并使得所述气囊在充气后与所述第一采空区一侧的矿柱贴合,然后对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一采空区另一侧的矿柱之间的空间采用第一填充料进行充填;进行矿柱回采时,将所述气囊进行排气,并将排气后的气囊拖拽出,形成矿柱回采的爆破自由空间;依靠所述爆破自由空间,在矿柱内直接钻孔爆破落矿,并在出矿完毕后,对矿柱回采结束后形成的第二采空区采用第二填充料进行充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开采方法大大提高了矿柱回采效率,并降低了回采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路式充填开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
,特别涉及一种进路式充填开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进路式充填开采法是一种适用于矿体围岩不稳固矿体的采矿方法。该方法首先划分矿房和矿柱,开采顺序为先采矿房,在矿房中施工炮孔爆破后出矿,待出矿完毕后进行尾砂胶结充填或混凝土充填,而后回采矿柱,待矿柱回采结束后进行非胶结尾砂充填。该方法在回采矿柱时,仍需要按照进路掘进方式再次施工掏心眼、辅助眼和周边眼,导致开采成本骤增、开采效率降低。
[0003]申请号为CN111088979B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减少了充填材料中水泥的使用量,降低了充填成本,同时提高了充填体的强度,并缩短了等待充填材料达到强度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开采效率。但是该方法在一次采空区完全充填后再进行其他矿块二次回采,回采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0004]申请号为CN111663945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空顶切割巷式上向宽进路充填采矿法,极大提高了单采场生产能力,但该方法需在一步采或二步采条形进路均沿全长预留宽3m、高1m的空顶切割巷,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0005]申请号为CN103206215B的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预控顶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该方法提高了下分层回采效率,生产能力较高。但该方法在一个回采单元回采完毕后,完全充填,在回采相邻单元时,需重新开挖补偿空间,极大降低了开采效率,增加了开采成本。
[0006]申请号为CN111894667B的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垂直中深孔落矿小分段进路充填采矿法,该方法一方面减少了充填养护时间,加快了采场整体回收效率;另一方面采用了可拆卸的掩护支架,以保证上向双分层进路回采充填的顺利实施。每两层仅底部分层进行支护,降低了支护作业时间,但该方法对采空区完全充填,在开采相邻矿体时需重新开挖补偿空间,采矿成本高,效率低。
[0007]综上,现有的开采方法普遍存在开采成本较大、开采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路式充填开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开采方法所存在的开采成本较大、开采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进路式充填开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1]划分矿房和矿柱,对矿房进行回采;
[0012]在矿房回采结束后,在矿房回采结束后形成的第一采空区的一侧架设气囊,并使得所述气囊在充气后,与所述第一采空区一侧的矿柱贴合,然后对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一采空区另一侧的矿柱之间的空间,采用第一填充料进行充填;
[0013]进行矿柱回采时,将所述气囊进行排气,并将排气后的气囊拖拽出,形成矿柱回采
的爆破自由空间;
[0014]依靠所述爆破自由空间,在矿柱内直接钻孔爆破落矿,并在出矿完毕后,对矿柱回采结束后形成的第二采空区,采用第二填充料进行充填。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填充料为尾砂胶结充填料浆或混凝土充填料浆。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填充料为非胶结尾砂充填料浆。
[0017]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包括囊体和用于测量所述囊体内气压的压力表。
[0018]进一步地,所述囊体的材质为塑料、橡胶以及编织物中的任意一种。
[0019]进一步地,所述囊体为长方体结构。
[0020]进一步地,所述囊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囊体充气和排气的气口。
[0021]进一步地,所述气口上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气口可开合,用于对所述气口进行封堵的封堵结构。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3]本专利技术的进路式充填开采方法通过在矿房采空区一侧架设气囊后充填,为矿柱爆破回采预留了爆破自由空间,避免了在矿柱回采时再次施工掏心眼、辅助眼和周边眼等繁琐过程,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直接在矿柱内凿岩爆破即可实现矿柱回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矿柱回采效率,并降低了矿柱回采成本。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路式充填开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6]图2是矿房和矿柱划分示意图;
[0027]图3是矿房开采形成第一采空区的示意图;
[0028]图4是气囊架设示意图;
[0029]图5是采用第一填充料进行充填的示意图;
[0030]图6是气囊排气并回收形成爆破自由空间的示意图;
[0031]图7是矿柱爆破回采示意图;
[0032]图8是对第二采空区进行充填的示意图;
[0033]图9是充气状态的气囊示意图;
[0034]图10是未充气呈卷曲状态的气囊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矿柱;2、矿房;3、第一采空区;4、气囊;5、第一充填体;
[0037]6、爆破自由空间;7、炮孔;8、第二充填体;9、压力表;10、囊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路式充填开采方法,该方法在采用进路式充填采矿法时,首先划分矿房和矿柱,先采矿房,出矿完毕后架设气囊,充填采空区,充填完毕后将气囊放气回收。而后回采矿柱,以抽方式气囊形成的空间作为爆破自由空间,在矿柱上施工炮孔进行爆破落矿,出矿完毕后充填采空区。具体地,请参阅图1至图10,该方法的执行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40]S1,划分矿房2和矿柱1,对矿房2进行回采;
[0041]S2,在矿房2回采结束后,在矿房2回采结束后形成的第一采空区3的一侧架设气囊4,并使得气囊4在充气后,与第一采空区3一侧的矿柱1贴合,然后对气囊4与第一采空区3另一侧的矿柱1之间的空间,采用第一填充料进行充填,形成第一充填体5;其中,第一填充料为尾砂胶结充填料浆或混凝土;
[0042]S3,进行矿柱1回采时,将气囊4进行排气,并将排气后的气囊4拖拽出,形成矿柱1回采的爆破自由空间6;
[0043]S4,依靠爆破自由空间6,在矿柱1内直接施工炮孔7,利用炮孔7爆破落矿,并在出矿完毕后,对矿柱1回采结束后形成的第二采空区,采用第二填充料进行充填,形成第二充填体8;其中,第二填充料为非胶结尾砂充填料浆。
[0044]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气囊4包括囊体10和用于测量囊体10内气压的压力表9。其中,囊体10的材质为塑料、橡胶以及编织物中的任意一种,囊体10为长方体结构。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囊体10的材质和形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路式充填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划分矿房和矿柱,对矿房进行回采;在矿房回采结束后,在矿房回采结束后形成的第一采空区的一侧架设气囊,并使得所述气囊在充气后,与所述第一采空区一侧的矿柱贴合,然后对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一采空区另一侧的矿柱之间的空间,采用第一填充料进行充填;进行矿柱回采时,将所述气囊进行排气,并将排气后的气囊拖拽出,形成矿柱回采的爆破自由空间;依靠所述爆破自由空间,在矿柱内直接钻孔爆破落矿,并在出矿完毕后,对矿柱回采结束后形成的第二采空区,采用第二填充料进行充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路式充填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料为尾砂胶结充填料浆或混凝土充填料浆。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帅李佳建黄智强秦仕文宋卫东王爱爱张欢赵紫月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