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逐级渐进吸附Li原子的高通量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107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逐级渐进吸附Li原子的高通量计算方法,属于材料表面领域,针对某材料,当真空层足够厚且方向在z轴进行弛豫计算,输出总能量。接着,对新吸附Li原子,每个吸附位点对应一个结构文件,由此构成结构库,批量导入所有结构文件,重复高通量的驰豫计算,输出各结构文件对应的总能量,从中选择最小值对应的结构作为最稳定结构,计算其平衡电压。当平衡电压大于0或吸附位点未达到满吸附,在最低能量结构的基础上继续吸附另一个Li原子,构建吸附结构库并重复驰豫计算;逐级添加直到满足条件,利用所有平衡电压值,绘制理想电压曲线,得到Li吸附中间相的相对形成能,Li吸附阈值以及理论容量等。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新材料设计提供有利的帮助。提供有利的帮助。提供有利的帮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逐级渐进吸附Li原子的高通量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表面
,具体涉及一种表面逐级渐进吸附Li原子的高通量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便携式储能技术中,可再充电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能量、高能量密度以及合理的循环寿命而备受关注,而在其中二维电极材料的短电子(或离子)扩散路径、与电极的接触面积更大等优点,成为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的新热潮。
[0003]在二维电极材料研究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如开路电压、体积电容等,依然是制约电极材料使用的一个关键性难题。现有的开路电压理论研究,大多通过计算确定个数的Li原子负载结构,直接得到一个电子或是满吸附的开路电压,如文献:Tang Q,Zhou Z,Shen P W,Journal of Ametican Chemical Society 134(2012)16909

16916;Ong S P,Chevrier V,Ceder G,et al.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 4(2011)3680

3688.但是,目前算法得到的开路电压稳定性不高,亟需探索出一种获得高稳定性的理想电压曲线的方法。
[0004]基于材料基因组计划的高通量计算的提出,打破了以往实验试错研究的长周期性问题,减少了实验成本,大幅度缩短新材料研发应用周期。高通量计算可应用于材料表面的Li吸附计算当中,筛选得到电极材料的理想电压曲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理论计算中二维电极材料开路电压无法准确计算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逐级渐进吸附Li原子的高通量计算方法,通过逐级吸附原子,获得电极材料稳定的Li吸附结构和Li吸附阈值,达到了准确计算开路电压、理论容量的目的。
[0006]所述的高通量计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7]步骤一、针对某二维电极材料X,确定材料的表面类型并导入结构文件;
[0008]判断材料X的表面是否为确定的组成,如果是,将这一确定表面的结构文件导入;否则,X表面的组成复杂,表面原子排布不确定,存在多种表面结构,需并行导入对应的一系列结构文件,进行后续计算处理。
[0009]结构文件内容符合材料计算模拟软件VASP(Vienna Ab

initio Simulation Package)中的结构文件要求,包括:元素种类、各元素原子总数、超胞基矢大小及各原子坐标。
[0010]步骤二、判断材料X的结构文件中的真空层厚度是否达到以上且方向是否在z轴,如果是,进入步骤三,否则,进行结构优化后重新判断;
[0011]结构优化是指:当z轴不是真空层的方向,则调整基矢使真空层在z轴方向;当真空层厚度小于则增大真空层的大小。
[0012]步骤三、利用材料计算模拟软件VASP对材料X的当前结构文件进行弛豫计算,获得稳定的表面结构文件,并输出该稳定结构文件的总能量E(XLi
x
)
num

[0013]其中,x表示当前结构文件中吸附的Li原子数量;由于材料X初始表面还未吸附Li原子,驰豫时,x是0,构建的结构库中只含初始二维材料对应的结构文件;num表示为x个Li原子构建的结构库中对应的当前结构文件的编号。
[0014]对垂直于二维材料的z方向的基矢不进行弛豫。
[0015]步骤四、获取二维材料X表面所有可能的n个吸附位点,将一个Li原子吸附到其中一个吸附位点上,每个吸附位点对应一种结构文件,所有吸附位点对应的n个结构文件形成了结构库;
[0016]吸附位点根据材料自身的材质与特性人为判定;
[0017]步骤五、令Li原子的吸附个数x=x+1,批量导入结构库中的n个结构文件,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三进行高通量计算筛选,直到结构库中n个结构文件计算完毕;
[0018]Li原子吸附到表面在结构文件中表现:Li原子个数加一,同时,加入的Li原子位于原二维材料z方向上方,且与近邻二维材料原子之间距离不大于两原子半径之和。
[0019]步骤六、筛选x个Li吸附原子下n个总能量E(XLi
x
)
num
的最低值,并计算该最低值对应的平衡电压;
[0020]根据n个结构文件输出的n个总能量E(XLi
x
)
num
,筛选最低值MIN(E(XLi
x
)
num
)的结构作为最稳定结构,并将其能量定义为E(XLi
x
);保留该最稳定结构文件,并将结构库中其他结构文件删除。
[0021]平衡电压的计算公式为:
[0022]其中,F是法拉第常数,E(Li)表示单个Li原子在体相下的能量。
[0023]通过带入x

1个Li原子的最低能量和x个Li原子的最低能量,得到x个Li原子吸附下的平衡电压值。
[0024]步骤七、判断平衡电压是否大于0或吸附位点是否未达到满吸附,如果是,则在此最稳定结构文件的基础上逐级继续吸附第二个Li原子,直到满足条件结束,进入步骤八;否则,直接进入步骤八;
[0025]逐级吸附Li原子的过程为:在此最稳定结构文件的基础上继续吸附另一个Li原子A,根据吸附位点构建Li原子A可能存在的吸附结构库;即除已吸附Li原子的位点外,其余所有吸附位点结构的构建。
[0026]重复将Li原子A构建的结构库中所有结构文件都输入VASP,得到各自对应的总能量,并选择最低值及对应的平衡电压;直至平衡电压小于0或者最稳定结构文件的吸附点全部吸满,则停止计算,此时吸附的Li原子数为M,材料X表面最大Li吸附容量m=M

1。
[0027]步骤八、输出所有平衡电压值,绘制理想电压曲线,得到Li吸附中间相的形成能,Li吸附阈值,以及理论容量。
[0028]材料X的形成能计算公式为:
[0029]E
f
(XLi
x
)=E(XLi
x
)

(x/m)E(XLi
m
)

(1

x/m)E(X)
[0030]其中,E(XLi
x
)表示材料表面吸附x个Li原子输出的总能量,E(XLi
m
)表示材料表面吸附m个Li原子输出的总能量,E(X)表示二维材料X驰豫后输出的总能量。
[0031]理论容量C
A
的计算公式为:
[0032]其中,Z
A
是吸附元素的化合价数,M
X
对应材料X的分子量,M
A
对应Li原子的分子量。
[003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34]1、一种表面逐级渐进吸附Li原子的高通量计算方法,对不同材料表面Li原子吸附结构进行筛选,运用高通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逐级渐进吸附Li原子的高通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针对某二维电极材料X,确定材料的表面类型并导入结构文件;对结构文件进行优化,当真空层厚度达到以上且方向在z轴,对结构文件进行弛豫计算,获得稳定的表面结构文件,并输出该稳定结构文件的总能量E(XLi
x
)
num
;x表示当前结构文件中吸附的Li原子数量;num表示为x个Li原子构建的结构库中对应的当前结构文件的编号;然后,获取二维材料X表面所有可能的n个吸附位点,将一个Li原子吸附到其中一个吸附位点上,每个吸附位点对应一种结构文件,所有吸附位点对应的n个结构文件形成了结构库;更新Li原子的吸附个数x=x+1,批量导入结构库中的n个结构文件,重复进行高通量弛豫计算,直到结构库中n个结构文件计算完毕;筛选总能量E(XLi
x
)
num
的最低值,并计算该最低值对应的平衡电压;接着,在此最低值对应的稳定结构的基础上逐级继续吸附第二个、第三个Li原子
……
直到满足平衡电压小于0或吸附位点达到满吸附;最后,输出所有平衡电压值,绘制理想电压曲线,得到Li吸附中间相的形成能,Li吸附阈值,以及理论容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逐级渐进吸附Li原子的高通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确定材料X的表面类型具体为:判断材料X的表面是否为确定的组成,如果是,将这一确定表面的结构文件导入;否则,X表面的组成复杂,表面原子排布不确定,存在多种表面结构,需并行导入对应的一系列结构文件,进行后续计算处理;结构文件包括:元素种类、各元素原子总数、超胞基矢大小及各原子坐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逐级渐进吸附Li原子的高通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优化是指:当z轴不是真空层的方向,则调整基矢使真空层在z轴方向;当真空层厚度小于则增大真空层的大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逐级渐进吸附Li原子的高通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材料X初始表面还未吸附Li原子,驰豫时,x是0,构建的结构库中只含初始二维材料对应的结构文件;对垂直于二维材料的z方向的基矢不进行弛豫。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逐级渐进吸附Li原子的高通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丰谷艺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