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凤飞专利>正文

一种改善力学环境的交锁髓内钉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76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力学环境的交锁髓内钉套件,包括第一髓内钉、第二髓内钉和第三髓内钉;第一髓内钉、第二髓内钉和第三髓内钉均包含杆头段和杆身段,杆头段的近端部开设有最近端静力锁定孔,杆身段的远端部开设有最远端静力锁定孔,第一髓内钉的杆头段上还开设有第一近端动力锁定孔,第一髓内钉的杆身段上还开设有第一远端静力锁定孔,第二髓内钉的杆身段上还开设有第二近端静力锁定孔和第二远端静力锁定孔,第三髓内钉的杆身段上还开设有第三近端静力锁定孔和第三远端动力锁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髓内钉的锁定孔分布位置和类型,调整了骨折部位周围的应力分布,改善了局部力学环境,在维持髓内钉轴向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其抗旋转能力。了其抗旋转能力。了其抗旋转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力学环境的交锁髓内钉套件
[0001]本专利技术是申请号为202010491422.9,申请日为2020年06月02日,名称为“一种加强抗扭型交锁髓内钉套件”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力学环境的交锁髓内钉套件。

技术介绍

[0003]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股骨干包括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的骨干。股骨干发生骨折时,目前流行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交锁髓内钉的最近端和最远端各开设有静力锁定螺钉孔,分别通过螺钉交锁固定股骨干的最近端和最远端。传统这种结构的交锁髓内钉固定方式存在以下缺点:没有细分股骨干骨折的具体发生位置和类型,而一刀切全部采用静力型固定,导致了骨折部位周围的应力比较集中,且骨折部位两端的螺钉距离较远,局部力学环境不佳,抗旋转能力差,不利于骨折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力学环境的交锁髓内钉套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力学环境的交锁髓内钉套件,包括:第一髓内钉,用于固定股骨干上1/3骨折处;所述第一髓内钉包含从近至远依次分布的第一杆头段和第一杆身段,所述第一杆头段的近端部开设有第一最近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一杆身段的远端部开设有第一最远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一杆头段上还开设有第一近端动力锁定孔,所述第一近端动力锁定孔位于第一杆头段的远端部,所述第一杆身段上还开设有第一远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一最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第一最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一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3;第二髓内钉,用于固定股骨干中1/3骨折处;所述第二髓内钉包含从近至远依次分布的第二杆头段和第二杆身段,所述第二杆头段的近端部开设有第二最近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二杆身段的远端部开设有第二最远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二杆身段上还开设有从近至远依次分布的第二近端静力锁定孔和第二远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二最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二近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第二最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二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3,所述第二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二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第二最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二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3,所述第二远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二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第二最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二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3;第三髓内钉,用于固定股骨干下1/3骨折处;所述第三髓内钉包含从近至远依次分布的第三杆头段和第三杆身段,所述第三杆头段的近端部开设有第三最近端静力锁定孔,
所述第三杆身段的远端部开设有第三最远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三杆身段上还开设有从近至远依次分布的第三近端静力锁定孔和第三远端动力锁定孔,所述第三远端动力锁定孔位于第三杆身段的远端部,所述第三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三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第三最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三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3。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三远端动力锁定孔与第三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第三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三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10~1/7。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髓内钉的两端面之间的距离为360~420mm,所述第二髓内钉的两端面之间的距离为360~420mm,所述第三髓内钉的两端面之间的距离为360~420mm。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最近端静力锁定孔和第一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360~390mm,所述第二最近端静力锁定孔和第二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360~390mm,所述第三最近端静力锁定孔和第三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360~390mm。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杆头段的长度为70~90mm,所述第二杆头段的长度为70~90mm,所述第三杆头段的长度为70~90mm;所述第一杆身段的外大径为9~13mm,所述第二杆身段的外大径为9~13mm,所述第三杆身段的外大径为9~13mm。优选但不局限于为80mm。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最远端静力锁定孔的中心至第一杆身段的最远端端面的距离为7~8mm,所述第二最远端静力锁定孔的中心至第二杆身段的最远端端面的距离为7~8mm,所述第三最远端静力锁定孔的中心至第三杆身段的最远端端面的距离为7~8mm。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杆头段呈圆柱形,所述第一杆身段呈弯曲形,所述第一杆头段的直径大于第一杆身段的外大径,所述第一杆头段的远端设置有与第一杆身段平滑过渡连接的第一过渡锥台部,所述第一杆身段的远端设置有平滑过渡的第一末端锥台部,所述第一末端锥台部的末端边缘设置有第一倒圆角;所述第二杆头段呈圆柱形,所述第二杆身段呈弯曲形,所述第二杆头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杆身段的外大径,所述第二杆头段的远端设置有与第二杆身段平滑过渡连接的第二过渡锥台部,所述第二杆身段的远端设置有平滑过渡的第二末端锥台部,所述第二末端锥台部的末端边缘设置有第二倒圆角;所述第三杆头段呈圆柱形,所述第三杆身段呈弯曲形,所述第三杆头段的直径大于第三杆身段的外大径,所述第三杆头段的远端设置有与第三杆身段平滑过渡连接的第三过渡锥台部,所述第三杆身段的远端设置有平滑过渡的第三末端锥台部,所述第三末端锥台部的末端边缘设置有第三倒圆角。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杆身段的远端部凸侧设置有第一减应力槽,所述第二杆身段的远端部凸侧设置有第二减应力凹槽,所述第三杆身段的远端部凸侧设置有第三减应力凹槽;所述第一杆头段的远端部前后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减压倾斜平面,所述第一减压倾斜平面从第一杆头段延伸至第一过渡锥台部的远端;所述第二杆头段的远端部前后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减压倾斜平面,所述第二减压倾斜平面从第二杆头段延伸至第二过渡锥台部的远端;所述第三杆头段的远端部前后侧对称设置有第三减压倾斜平面,所述第三减压倾斜平面从第三杆头段延伸至第三过渡锥台部的远端。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杆身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梅花形、齿形或V形,所述第二杆身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梅花形、齿形或V形,所述第三杆身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梅花形、齿形或V形;所述第一髓内钉的材质为不锈钢、钛合金、铬钴合金或钴镍合金,所述第二髓内钉的材质为
不锈钢、钛合金、铬钴合金或钴镍合金,所述第三髓内钉的材质为不锈钢、钛合金、铬钴合金或钴镍合金。
[0014]优选地,所述改善力学环境的交锁髓内钉套件还包括至少四个螺钉,所述螺钉与对应的锁定孔相配合。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根据股骨干上/中/下1/3的骨折,分别设计相应锁定孔分布的髓内钉,通过改变髓内钉的锁定孔分布位置和具体类型,调整了骨折部位周围的应力分布,改善了局部力学环境,在维持髓内钉轴向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其抗旋转能力,有效地防止了旋转、短缩及成角畸形的发生,提高了骨折端的稳定性,有利于骨愈合单元活跃成骨,减少骨不连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力学环境的交锁髓内钉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髓内钉,用于固定股骨干上1/3骨折处;所述第一髓内钉包含从近至远依次分布的第一杆头段和第一杆身段,所述第一杆头段的近端部开设有第一最近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一杆身段的远端部开设有第一最远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一杆头段上还开设有第一近端动力锁定孔,所述第一近端动力锁定孔位于第一杆头段的远端部,所述第一杆身段上还开设有第一远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一最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第一最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一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3;第二髓内钉,用于固定股骨干中1/3骨折处;所述第二髓内钉包含从近至远依次分布的第二杆头段和第二杆身段,所述第二杆头段的近端部开设有第二最近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二杆身段的远端部开设有第二最远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二杆身段上还开设有从近至远依次分布的第二近端静力锁定孔和第二远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二最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二近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第二最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二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3,所述第二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二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第二最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二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3,所述第二远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二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第二最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二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3;第三髓内钉,用于固定股骨干下1/3骨折处;所述第三髓内钉包含从近至远依次分布的第三杆头段和第三杆身段,所述第三杆头段的近端部开设有第三最近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三杆身段的远端部开设有第三最远端静力锁定孔;所述第三杆身段上还开设有从近至远依次分布的第三近端静力锁定孔和第三远端动力锁定孔,所述第三远端动力锁定孔位于第三杆身段的远端部,所述第三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三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第三最近端静力锁定孔与第三最远端静力锁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3;至少四个螺钉,所述螺钉与对应的锁定孔相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杆头段呈圆柱形,所述第一杆身段呈弯曲形,所述第一杆头段的直径大于第一杆身段的外大径,所述第一杆头段的远端设置有与第一杆身段平滑过渡连接的第一过渡锥台部,所述第一杆身段的远端设置有平滑过渡的第一末端锥台部,所述第一末端锥台部的末端边缘设置有第一倒圆角;所述第二杆头段呈圆柱形,所述第二杆身段呈弯曲形,所述第二杆头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杆身段的外大径,所述第二杆头段的远端设置有与第二杆身段平滑过渡连接的第二过渡锥台部,所述第二杆身段的远端设置有平滑过渡的第二末端锥台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凤飞
申请(专利权)人:林凤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