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074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系统,包括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流程模块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区域性污染,存在区域性污染要判断是跨区县区域性还是区县内区域性然后经过处理转化或排放;PM2.5重污染跨市级区域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首先要识别区域性污染和局地性污染,然后判断PM2.5/PM2.5~10是否偏高,最后比较各监测点PM2.5浓度;PM2.5重污染跨区县区域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判断PM2.5/PM2.5~10是否偏高,再比较各个监测点PM2.5浓度;PM2.5重污染局地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判断PM2.5/PM2.5~10是否偏高,再判断PM2.5和CO是否显著相关。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精确识别导致重污染天气的污染源排放和区域范围,科学、精确缩小应急管控空间范围和污染源数量,降低空气重污染治理社会成本,实现精准治污和经济发展。展。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污染严重区域的雾霾污染治理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气质量作为一种环境公共物品,其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决定了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性公共服务。目前PM2.5区域性污染依然是空气污染问题的主要方面之一,区域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仍然是PM2.5 区域性污染治理的关键性战略举措。
[0003]为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不断改善空气
……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
……
持续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因地制宜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业窑炉治理、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 10%以上。未来五年,重点区域空气污染治理仍将是实现生态文明制度目标要求和全面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落脚点。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多次出现的重污染天气过程,有关专家就重污染成因和变化趋势等问题进行了解读,例如,在各类传染性疾病发生期间,社会活动处于较低水平,各类污染源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下降,但仍然发生重污染天气,一方面是频繁出现长时间静稳、强逆温、高湿的不利气象条件,另一方面是高污染、高能耗的资源型行业存在不可中断的生产工序,以及集中供热等固定污染源需要连续运转。可见,要做到持续改善区域性PM2.5污染状况,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加精准、精细化的区域性PM2.5污染识别,识别对象需要进一步精确到监测点尺度,并给出可能性的污染源排放成因。
[0004]目前国家层面没有给出更为明确的PM2.5区域性重污染判别规则和技术规范,基本上是根据城市尺度的PM2.5浓度高位连片区域进行定义的,将空间上具有共同高浓度的城市列为PM2.5区域性重污染地区,如京津冀2+26城市、汾渭平原11市等,但是,在PM2.5污染管控上却存在较为管理目标不明确、行动上“一刀切”的问题,不能够实现PM2.5区域性联防联控的社会成本最小化的问题。
[0005]综上所述:主要存在的主要缺陷为:
[0006]当前城市尺度的PM2.5区域性重污染判别访视无法满足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精细化的需要。PM2.5区域性重污染判别需要精细化到监测点尺度,由监测点尺度的PM2.5区域性重污染识别,判别出是否属于跨地级市、是否属于跨县区、是否属于局地污染,都需要给出明确的科学判定。当前的较为笼统的城市尺度的PM2.5区域性重污染判别方式,很显然不够具体,也无法给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0007]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系统将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缺陷,为进一步促进区域性PM2.5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精细化提供技术方法和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系统,能够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上述不足。
[0009]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0]一种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系统,包括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流程模块、PM2.5重污染跨市级区域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PM2.5重污染跨区县区域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和PM2.5重污染局地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其中,
[0011]所述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流程模块,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区域性污染,存在区域性污染要判断是跨区县区域性还是区县内区域性、判断α值是否偏高、判断为一次污染还是二次污染,然后经过处理转化或排放。
[0012]所述PM2.5重污染跨市级区域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首先要识别区域性污染,包括对区域性污染和局地性污染,然后判断 PM2.5/PM2.5~10是否偏高,最后比较各监测点PM2.5浓度。
[0013]所述PM2.5重污染跨区县区域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首先判断PM2.5/PM2.5~10是否偏高,再比较各个监测点PM2.5浓度。
[0014]所述PM2.5重污染局地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首先判断 PM2.5/PM2.5~10是否偏高,再判断PM2.5和CO是否显著相关。
[0015]进一步地,识别区域性污染还是局地性污染,区域性污染是3 个及以上相邻监测点浓度超标且相似;局地性污染是1个和相邻的2个监测点超标。
[0016]进一步地,PM2.5重污染跨市级/跨区县区域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其中判断PM2.5/PM2.5~10是否偏高,若PM2.5偏高,需要判断PM2.5浓度上升阶段,SO2/CO、NO2/CO小时值是否下降,若 O2/CO、NO2/CO小时值下降,表明SO2和NO2转化形成PM2.5,若SO2/CO、 NO2/CO小时值不变或上升,表明CPM转化形成PM2.5;若 PM2.5/PM2.5~10不偏高,直接排放导致PM2.5浓度高,为一次污染,对于跨区县/区县的一次污染,污染源一定是排放量较大的固定源。
[0017]进一步地,所述比较各监测点PM2.5浓度,由于不同区县的地理扩散条件不同,可以先比较污染日浓度在全年浓度中的排名百分位高低来判断固定源位置。
[0018]进一步地,PM2.5重污染局地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中的判断 PM2.5/PM2.5~10是否偏高时,若PM2.5/PM2.5~10偏高,要判断 PM2.5和NO2相关系数是否偏高,其次再判断SO2/CO、NO2/CO小时值是否下降,再判断早晚高峰NO2浓度是否上升;若 PM2.5/PM2.5~10不偏高,则说明PM2.5和PM2.5~10浓度均升高,固定源排放导致PM2.5浓度高,为一次污染。
[0019]进一步地,所述PM2.5重污染局地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中的判断PM2.5和CO是否显著相关,若PM2.5和CO不相关或相关系数偏低,说明当日CO无与PM2.5同步升高趋势;若PM2.5和CO显著正相关,说明当日CO与PM2.5同步升高,颗粒物的排放源为燃烧源。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精确识别导致重污染天气的污染源排放和区域范围,可以科学、精确缩小应急管控空间范围和污染源数量,减少重污染应急管控措施执行的“一刀切”负面影响,降低空气重污染治理社会成本,实现精准治污和有序的经济发展,减少政府因环境公共物品提供所造成的政府失灵的无效政策干预。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系统的PM2.5污染(超标)原因识别技术方法的流程图。
[0023]图2是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流程模块、PM2.5重污染跨市级区域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PM2.5重污染跨区县区域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和PM2.5重污染局地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其中,所述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流程模块,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区域性污染,存在区域性污染要判断是跨区县区域性还是区县内区域性、判断α值是否偏高、判断为一次污染还是二次污染,然后经过处理转化或排放;所述PM2.5重污染跨市级区域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首先要识别区域性污染,包括对区域性污染和局地性污染,然后判断PM2.5/PM2.5~10是否偏高,最后比较各监测点PM2.5浓度;所述PM2.5重污染跨区县区域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首先判断PM2.5/PM2.5~10是否偏高,再比较各个监测点PM2.5浓度;所述PM2.5重污染局地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首先判断PM2.5/PM2.5~10是否偏高,再判断PM2.5和CO是否显著相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识别区域性污染还是局地性污染,区域性污染是3个及以上相邻监测点浓度超标且相似;局地性污染是1个和相邻的2个监测点超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区域性重污染原因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PM2.5重污染跨市级/跨区县区域性污染识别方法模块,其中判断PM2.5/PM2.5~10是否偏高,若PM2.5偏高,需要判断PM2.5浓度上升阶段,SO2/CO、NO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国君刘帅何伟张波宋天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数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