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071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包括构架,其中,所述构架两侧有支架、中间下方能够通过传输装置,所述构架两侧中固定有竖直的导轨一,所述导轨一间可由伺服电机驱动转动地设有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两端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一中;所述构架两侧还固定有两条竖直的导轨二,所述导轨二间可上下滑动地设有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的中心对应吸附组件的中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吸附范围越大时连接滑块和伸缩滑块延伸的长度也越长,以适应吸附不同大小的物体;吸盘能够受力均匀地吸附物体,避免受力集中而影响吸附的稳定性;能够改变打磨的半径,以适应与不同大小的打磨物体,充分利用打磨的动能,提高打磨的效率。提高打磨的效率。提高打磨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磨装置
,具体是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钣金件是汽车零件中常见的一种零件形式,如大梁、车顶、车门等,无论是冲孔、激光切割还是等离子切割,这些加工工序都会在钣金件表面形成锋利的边缘和毛刺。特别是等离子切割时,熔渣(氧化物和金属残留物的混合物)会顽固沉积在零件边缘。因此,对切割后的钣金件进行去毛刺加工相当重要。
[0003]在对钣金件进行去毛刺加工时,很多企业仍依赖于手工操作。例如让一些有经验的工人用刷子或角磨机磨除边缘、毛刺和飞溅物。这种方式的缺点主要在于:劳动强度大,加工时间长。而且加工效果达不到高度一致,无法保证持续的高效加工。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会面临工时和成本压力不断增加,行业内对钣金件表面质量要求却不断提高的挑战。
[0004]现有技术中,使用设备入摆动滚筒等去毛刺机进行去除毛刺工作,能够高效地完成去毛刺工序。这为节省工时、获得更多订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现有的去毛刺机通过将零件放在传送带中传入滚筒进行打磨,而在打磨过程中仅依靠传送带的摩擦力提供支撑,零件容易在打磨过程中晃动和跑位,影响打磨效果;
[0005]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吸盘吸附住零件的方式进行打磨,从而确保打磨过程稳定,但是,汽车钣金零件有较多的曲面和高低不平的面,不同平面吸盘难以平稳的进行吸附,并且不同大小的零件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吸盘,增加了打磨设备的费用。
[0006]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包括构架,其中,所述构架两侧有支架、中间下方能够通过传输装置,所述构架两侧中固定有竖直的导轨一,所述导轨一间可由伺服电机驱动转动地设有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两端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一中;
[0008]所述构架两侧还固定有两条竖直的导轨二,所述导轨二间可上下滑动地设有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的中心对应吸附组件的中心;
[0009]且,所述打磨组件与构架底部的最大间距大于吸附组件旋转到竖直方向时的高度。
[0010]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吸附组件包括转板,所述转板两侧与导轨一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转板中四条边的垂直方向上各开设有两道转板滑槽,每组转板滑槽中可滑动地设有连接滑块,所述连接滑块背面的转板上设有贯穿转板滑槽于其可紧定地连接的螺栓;
[0011]所述连接滑块远离转板的一面中均匀分布有多个与转板垂直的吸盘组件。
[0012]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滑块的两端内可伸缩地设有伸缩滑块,且所述吸盘
组件能够随着伸缩滑块的伸缩而改变间距,从而在连接滑块和伸缩滑块中均匀分布。
[0013]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滑块两端的伸缩滑块的远离连接滑块的一端中对称地铰接有调整连杆,所述调整连杆的另一端共同铰接到转板边缘中间的位置中。
[0014]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吸盘组件包括伸缩管,所述伸缩管贯穿连接滑块/伸缩滑块中的吸盘滑槽进入其内,所述伸缩管远离转板的一端可伸缩地设有吸盘,且所述伸缩管中套设有能够锁定其长度的松紧螺母,所述伸缩管远离吸盘的一端为导管接头,每个所述导管接头通过导管连接负压泵。
[0015]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每个所述伸缩管中可转动地套设有两根“X”型分布的剪叉连杆,且每根相邻的剪叉连杆末端铰接道一起,位于每根伸缩滑块远离连接滑块一端的伸缩管与伸缩滑块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打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与导轨二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壳体下方可转动地连接有由电机驱动的转盘,所述转盘中可拆卸地连接有多个毛刷盘。
[0017]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转盘的边缘圆周均匀分布地铰接有多根圆周连杆,所述圆周连杆为向同一方向弯曲的弧形连杆,所述圆周连杆通过松紧销钉与转盘可松紧地连接;
[0018]每根所述圆周连杆靠近吸附组件的一面中固定有多个毛刷盘。
[0019]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每根所述圆周连杆分别与相邻的两根圆周连杆各通过联锁杆连接,所述联锁杆一端与圆周连杆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开有腰形槽,并与另一根圆周连杆通过腰形槽可滑动地连接。
[0020]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圆周连杆与联锁杆通过松紧销钉可松紧地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专利技术中,当连接滑块在转板滑槽中改变位置时,通过调整连杆的作用拉动伸缩滑块伸缩,使得吸附范围越大时连接滑块和伸缩滑块延伸的长度也越长,以适应吸附不同大小的物体;
[0022]本专利技术中,当伸缩滑块在连接滑块中伸缩时,通过剪叉连杆的作用,两端的伸缩管拉动其间的其他伸缩管均匀地改变间距,使其间的间距总是相等,从而使其上的吸盘能够受力均匀地吸附物体,避免受力集中而影响吸附的稳定性;
[0023]本专利技术中,,由于联锁杆将每根圆周连杆连起来,当松紧销钉松开时,能够通过转动其中一根圆周连杆,使每根圆周连杆保持间距相同地同步转动,并改变圆周连杆围成的圆形的大小,从而改变打磨的半径,并在调整完成后紧固松紧销钉,以适应与不同大小的打磨物体,充分利用打磨的动能,提高打磨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的吸附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的吸盘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的打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构架;2、导轨一;3、吸附组件;4、导轨二;5、打磨组件;31、转板;32、吸盘组
件;321、吸盘;322、伸缩管;323、导管接头;324、松紧螺母;33、连接滑块;34、伸缩滑块;35、转板滑槽;36、调整连杆;37、剪叉连杆;38、吸盘滑槽;51、转盘;52、圆周连杆;53、毛刷盘;54、联锁杆;55、腰形槽;56、松紧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9]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包括构架1,其中,所述构架1两侧有支架、中间下方能够通过传输装置,所述构架1两侧中固定有竖直的导轨一2,所述导轨一2间可由伺服电机驱动转动地设有吸附组件3,所述吸附组件3两端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一2中;
[0030]所述构架1两侧还固定有两条竖直的导轨二4,所述导轨二4间可上下滑动地设有打磨组件5,所述打磨组件5的中心对应吸附组件3的中心;
[0031]且,所述打磨组件5与构架1底部的最大间距大于吸附组件3旋转到竖直方向时的高度。
[0032]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组件3包括转板31,所述转板31两侧与导轨一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转板31中四条边的垂直方向上各开设有两道转板滑槽35,每组转板滑槽35中可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包括构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1)两侧有支架、中间下方能够通过传输装置,所述构架(1)两侧中固定有竖直的导轨一(2),所述导轨一(2)间可由伺服电机驱动转动地设有吸附组件(3),所述吸附组件(3)两端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一(2)中;所述构架(1)两侧还固定有两条竖直的导轨二(4),所述导轨二(4)间可上下滑动地设有打磨组件(5),所述打磨组件(5)的中心对应吸附组件(3)的中心;且,所述打磨组件(5)与构架(1)底部的最大间距大于吸附组件(3)旋转到竖直方向时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3)包括转板(31),所述转板(31)两侧与导轨一(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转板(31)中四条边的垂直方向上各开设有两道转板滑槽(35),每组转板滑槽(35)中可滑动地设有连接滑块(33),所述连接滑块(33)背面的转板(31)上设有贯穿转板滑槽(35)于其可紧定地连接的螺栓;所述连接滑块(33)远离转板(31)的一面中均匀分布有多个与转板(31)垂直的吸盘组件(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滑块(33)的两端内可伸缩地设有伸缩滑块(34),且所述吸盘组件(32)能够随着伸缩滑块(34)的伸缩而改变间距,从而在连接滑块(33)和伸缩滑块(34)中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滑块(33)两端的伸缩滑块(34)的远离连接滑块(33)的一端中对称地铰接有调整连杆(36),所述调整连杆(36)的另一端共同铰接到转板(31)边缘中间的位置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毛刺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组件(32)包括伸缩管(322),所述伸缩管(322)贯穿连接滑块(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锋何俊杰徐亚丹刘冬梅李游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