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蟹池综合养殖效益的鱼虾蟹混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065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提高蟹池综合养殖效益的鱼虾蟹混养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整个养殖时间周期,有效把控养殖节奏,在混合养殖期间科学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以河蟹为主养品种,小龙虾为主要增利品种,搭配经济鱼类鳜鱼,同时利用白鲢和花鲢一起调节水体环境,提高养殖环境的水体品质;并且根据这些养殖品种特有的生活、摄食习性,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有效增加养殖密度,降低养殖期间饲料的投入成本,从整体上提高蟹池的综合养殖效益。从整体上提高蟹池的综合养殖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蟹池综合养殖效益的鱼虾蟹混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蟹池综合养殖效益的鱼虾蟹混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是我国特有的淡水蟹养殖品种,也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淡水蟹类,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营养极为丰富,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水产珍品之一。除有食用价值外,还可从蟹壳中提取甲壳质,甲壳质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0003]河蟹适应性较强,养殖范围广,但是现阶段河蟹养殖普遍盈利能力有限,一是塘头价行情低迷,二是亩产普遍偏低,河蟹养殖户大多处于保本状态,河蟹养殖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养殖户都在寻求更大的养殖利润空间,而单纯的河蟹养殖已满足不了各位养殖户对利润的追求。经过近几年的养殖模式摸索,逐渐推广河蟹与其他品种水产品的混养模式,比如现在市面上比较广泛的混养模式是虾蟹混养模式(混养虾有南美白对虾、青虾、小龙虾等),但是这样的虾蟹混养模式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不高,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混合养殖模式来提高河蟹养殖的综合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河蟹养殖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养殖利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蟹池综合养殖效益的鱼虾蟹混养方法,以河蟹为主养品种,小龙虾为主要增利品种,搭配经济鱼类鳜鱼,同时利用白鲢和花鲢一起调节水体环境,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密度,从而有效提高蟹池的综合养殖效益。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蟹池综合养殖效益的鱼虾蟹混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对养殖用蟹池进行放养前预处理;
[0007]S2、放养河蟹苗,放苗时间12

2月份,放苗规格100

120只/斤,放苗密度1500

2000只/亩;
[0008]S3、放养花鲢苗,放苗时间3月份,放苗规格2

5尾/斤,放苗密度10

20尾/亩;
[0009]S4、放养鳜鱼苗,放苗时间5

6月份,放苗规格3

5cm/尾,放苗密度20

30尾/亩;同时放养白鲢水花苗,放苗密度20

25万/亩;
[0010]S5、放养小龙虾苗,7

8月份,放苗规格100

120只/斤,放苗密度4000

5000只/亩。
[0011]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养殖用蟹池在放养前进行清池消毒、栽植水草和肥水的预处理。
[0012]进一步优选,所述在养殖用蟹池全池内栽植水草伊乐藻,株行距为5米
×
6米,在伊乐藻中搭配种植轮叶黑藻、苦草和黄草。
[0013]进一步优选,所述养殖用蟹池在苗种放养前10

15天,向养殖平台4个角落分别堆放磷肥15公斤/亩和碳铵20公斤/亩;堆肥后20

30天追施生物肥。
[0014]本专利技术采用在池塘堆肥的方式进行施肥,磷肥和碳铵肥堆在一起,缓慢释放,长期有效可持续到当年6月,因此全年仅需堆肥一次即可。与现有的工人每隔半月就对池塘泼洒肥料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堆肥方式可以极大的减少工人劳动成本。
[0015]进一步优选,混养期间每间隔10天对蟹池水体补充碳源和乳酸菌制剂。
[0016]进一步优选,在混养期间对蟹池进行饲养管理:3月初

5月上旬,养殖水温10

20℃,投喂率5%

8%;5月中旬

7月上旬,养殖水温20

28℃,投喂率4%

6%;7月中旬

8月上旬,养殖水温28

32℃,投喂率3%

5%;8月中旬后,养殖水温32

24℃,投喂率2%

4%。
[0017]更进一步优选,混养期间投喂高档螃蟹膨化配合饲料。
[0018]1、对养殖水质的调控。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随着饲料投喂量逐渐加大,高温天出现蓝藻的频率越来越高,通过杀藻的方式处理风险较大,并且容易形成药物残留,对河蟹品质也具有较大影响。本专利技术不采用药物来处理蓝藻,而是在蟹苗放苗前在池塘中放养大规格的花鲢(2

5尾/斤)10

20尾/亩,利用花鲢来处理蓝藻。花鲢为滤食性鱼类,蓝藻相对于其他有益藻类由于其颗粒较大,更容易被滤食性鱼类花鲢摄食到体内,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并阻碍蓝藻的生长,从而有效稳定河蟹养殖期间的水质。本专利技术在河蟹苗投放之后同时投放鳜鱼和白鲢水花(20

25万尾/亩)。鳜鱼可及时捕获病、残、活力弱的虾、蟹,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改善虾蟹生存的水质环境。而白鲢水花能大量吞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以及部分虾、蟹、鱼类的粪便,促进白鲢水花生长的同时,又能从本质上净化水质。在养殖期间配合调水产品的使用,每间隔10天使用补充一次碳源和乳酸菌制剂,进一步达到稳定水质的作用,并有效预防蓝藻爆发。
[0019]2、对养殖密度的调控。本专利技术中虾、蟹是水体下层爬行动物,鳜鱼主要在水体底层大范围活动,而花、白鲢主要在水体中、上层活动。本专利技术中的养殖品种分布在水体的不同层次,可以有效提高对水体养殖空间的利用,从而提高整体养殖密度。尤其是主养品种河蟹的放养密度明显高于普通养殖水平,普通养殖条件下河蟹的放养密度一般为1000

1200只/亩,而本专利技术中的河蟹养殖密度可以达到1500

2000只/亩,明显提高河蟹的养殖密度。并且白鲢水花是鳜鱼的生物饵料,鳜鱼又可及时捕获病、残、活力弱的虾、蟹,使整个养殖水体中养殖动物的密度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为河蟹的养殖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使主养品种河蟹达到高规格高品质。
[0020]3、对养殖节奏的调控。本专利技术对养殖节奏进行良好的把控,根据养殖品种的养殖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段投放适合的养殖品种,充分利用了整个养殖时间周期。首先在蟹池中放养河蟹苗;然后投放花鲢,调节水质;之后同时投放鳜鱼和白鲢水花,进一步调节水质;最后再投放小龙虾苗。本专利技术在整个养殖期间的不同时间段放养不同的养殖品种,极大的提高了对养殖时间的利用率。尤其是本专利技术在7

8月河蟹规格相对较大的情况下放养生长迅速的小龙虾苗,避免了小龙虾蚕食螃蟹造成主养品种产量损失的情况,同时可以将小龙虾的上市时间控制在当年9

10月,这个时间段小龙虾消费量最大,卖价最高,可实现高盈利。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科学合理搭配养殖品种,可以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提高养殖密度和养殖时间的利用率,从而养成多个水产品种,显著提高整个蟹池的综合养殖效益。而且本专利技术将河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蟹池综合养殖效益的鱼虾蟹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养殖用蟹池进行放养前预处理;S2、放养河蟹苗,放苗时间12

2月份,放苗规格100

120只/斤,放苗密度1500

2000只/亩;S3、放养花鲢苗,放苗时间3月份,放苗规格2

5尾/斤,放苗密度10

20尾/亩;S4、放养鳜鱼苗,放苗时间5

6月份,放苗规格3

5cm/尾,放苗密度20

30尾/亩;同时放养白鲢水花苗,放苗密度20

25万/亩;S5、放养小龙虾苗,7

8月份,放苗规格100

120只/斤,放苗密度4000

5000只/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虾蟹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养殖用蟹池在放养前进行清池消毒、栽植水草和肥水的预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虾蟹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养殖用蟹池全池内栽植水草伊乐藻,株行距为5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淑云陈效儒张璐金雄华王用黎胡生华方巍陈首文刘松赵鑫
申请(专利权)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