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蟹类生物学测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369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蟹类生物学测定装置,支架上配置有通过溶液流通管相连通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第二容器内有养殖笼;第二容器的内部设置有滤水板,滤水板上设有滤水孔,滤水板的一端与第二容器的底面相连,滤水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容器的侧壁相连;养殖笼的底部位于第二容器底部的上方,并且养殖笼位于滤水板的出水侧;溶液流通管上远离第一容器的一端通过进液件与第二容器的内部连通,进液件设于第二容器侧面的底部,并且进液件的出口端与滤水板相对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从侧方进液,可降低蟹类应激,保持实验溶液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洁净、准确度高的测定装置。高的测定装置。高的测定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蟹类生物学测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品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蟹类生物学测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虾蟹类均为甲壳动物,蟹是十足目短尾次目的通称,常见的有关公蟹、梭子蟹、溪蟹、招潮蟹、绒螯蟹等属,其形态各异,有圆型、方型、近方型、梨型和梭型等,经济价值较高。蟹类等水生动物的摄食、生长和代谢等于环境条件存在密切的关系。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 206821694 U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蟹类毒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包括实验溶液制备容器、实验溶液暴露实验容器、蟹类养殖笼和溶液流通管,溶液流通管一端连通实验溶液制备容器的底部,另一端连通实验溶液暴露实验容器,在溶液流通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在实验溶液制备容器上设有第一加热器、第一标尺和第一充气管;在实验溶液暴露实验容器上设有第二加热器、第二标尺和第二充气管,在实验溶液暴露实验容器底部还设有排水管,在排水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在使用过程中,先将实验溶液在实验溶液制备容器完成配置,将蟹类养殖笼置于实验溶液暴露实验容器中,在实验时,将实验溶液引入实验溶液暴露实验容器中,通过标尺和加热器控制实验溶液的体积和温度,保证实验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在实验溶液制备容器完成实验溶液的配置,便于更换实验溶液,保证实验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洁净、无污染、准确性高的蟹类生物学测定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蟹类生物学测定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配置有用于提供实验溶液的第一容器和用于进行测试试验的第二容器,第二容器内配置有养殖笼,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通过溶液流通管相连通;溶液流通管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二容器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如此,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独立设置又彼此连通,将待测试的蟹类放入养殖笼内,通过溶液流通管将测试试验中所需的反应溶液或者液体等从第一容器内释放到第二容器内,并使养殖笼浸没在液体内。通过支架在不同高度放置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二者之间设有高度差,便于实验溶液的转移。另外,设置支架可扩大测定空间,也便于操作人员实时观察待测蟹在实验溶液中的状况。
[0007]第二容器的内部设置有滤水板,滤水板上设有滤水孔,滤水板的一端与第二容器的底面相连,滤水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容器的侧壁相连;养殖笼的底部位于第二容器底部的上方,并且养殖笼位于滤水板的出水侧;
[0008]溶液流通管上远离第一容器的一端通过进液件与第二容器的内部连通;进液件为“L”型管件,进液件设于第二容器侧面的底部,并且进液件的出口端与滤水板相对设置。
[0009]如此,第二容器内部通过底部的滤水板对养殖笼形成支撑,待测蟹在养殖笼内生
存期间产生的排泄物以及食物碎屑等可以沿滤水板的表面向下滑移至两个滤水板中部空间,便于收集清理。第一容器内部的实验溶液通过溶液流通管以及进液件,从第二容器底部的左右两侧流入,相较于现有技术顶部进液的方式可降低蟹类应激反应,使待测蟹处于稳定状态,另外还可以避免顶部进液导致实验溶液飞溅,避免进液的液体中挥发性物质逸出,保证实验条件的可靠性,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0010]第二容器内左右对称的设置两个滤水板,能够对通过侧方的进液件进入液体进行导流作用,进入第二容器内部的液体通过滤水板上的滤水孔流向养殖笼所在空间,避免液体对养殖笼的直接冲击。另外,进入液体通过滤水孔进行分流和混合,促进进入液体中不同成分的混合,保证实验溶液的均一性,提高测试准确度。另一方面,进入液体对养殖笼的进行冲击,可以保持养殖笼的清洁,模拟蟹类生存环境避免其与自然环境状态差异过大。
[0011]另外,养殖笼的底部不与第二容器的底部相接触,可以避免蟹类的排泄物以及食物碎屑在养殖笼内堆积,模拟蟹类生存环境,避免与自然环境状态差异过大,使待测蟹在养殖笼内正常生存。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滤水板为弧形板材,并且滤水板上面向进液件的侧面为凹面,背向进液件的侧面为凸面。如此,可以增强滤水板的导向作用。养殖笼内产生的蟹类排泄物以及食物碎屑等杂质可以在滤水板的凸面的导向作用下向下滑落,防止堵塞滤水孔,并将杂质收集在第二容器底部、两滤水板之间的有限空间内,便于收集和清理。另一方面,弧形的滤水板使进入液体从不同角度进入养殖笼所在空间,更有利于实验溶液的混合。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二容器的底部有水平设置的移动隔板,养殖笼设于移动隔板的上方;
[0014]移动隔板与滤水板抽拉配合;滤水板的底部配置有长条状缺口,第二容器的内侧壁上配置有开槽,开槽与缺口对应设置,滤水板上的滤水孔位于缺口或开槽的上方;
[0015]移动隔板套设在缺口内,并且缺口与开槽的宽度均与移动隔板的厚度相当;
[0016]由此,通过移动隔板在两个滤水板之间、养殖笼的下方设置一个可以开合的独立空间,可用于收集蟹类排泄物以及食物碎屑等杂质,避免杂质浸泡在实验溶液内,以防污染。尤其对于毒理学试验,将排泄物等杂质与实验溶液隔离,可以避免毒液的功效被杂质弱化,保证测试的准确度。另外,移动隔板与滤水板配合,进入液体可以对移动隔板的表面进行冲洗,保持清洁。
[0017]移动隔板远离开槽的一端配置有限位块,移动隔板的另一端配置有突出部;移动隔板能够在缺口内左右移动,并带动移动隔板上远离限位块的末端嵌入或脱离开槽。通过限位块与突出部对移动隔板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防止移动隔板脱离滤水板上的缺口,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0018]进一步的,移动隔板上设有限位块的一端可以与伸缩气缸的输出端相连,通过伸缩气缸驱动移动隔板往返移动。
[0019]进一步的,移动隔板内可设置第一磁石,第二容器前后两个侧面的外壁设置移动把手,移动把手内设置与第一磁石相吸的第二磁石,移动把手可沿第二容器的外表面左右移动,通过第一磁石与第二磁石之间的吸引作用实现移动隔板的往返移动。
[0020]进一步的,两个对称设置的滤水板并不相连,第二容器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位于两个对称设置的滤水板之间,并且位于移动隔板的下方。如此,可以将移动隔板下部
空间与排污管连通,便于清理第二容器内部的污物,提高实验环境的清洁度,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二容器的前后侧壁均配置有第一导向槽,移动隔板的边缘嵌入第一导向槽内。由此,增强导向作用,保证移动隔板的移动方向准确,防止脱轨。
[0022]进一步的,滤水板为两个,两个滤水板左右对称设置,养殖笼设于两个滤水板之间。如此,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滤水板对养殖笼进行支撑,养殖笼左右受力均衡,可增强稳定性。另外,进液件也可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实验溶液左右对称的进入第二容器内部,溶液冲击、旋流,可以提高混合效果。
[0023]对称设置的两个滤水板之间彼此不连接,移动隔板设置在两个滤水板之间,并且与移动隔板配合缺口以及开槽分布设置在两个对称的滤水板上。滤水板对蟹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食物碎屑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蟹类生物学测定装置,包括支架(100),所述支架(100)上配置有用于提供实验溶液的第一容器(10)和用于进行测试试验的第二容器(20),所述第二容器(20)内配置有养殖笼(23),所述第一容器(10)与所述第二容器(20)通过溶液流通管(30)相连通;所述溶液流通管(30)上设有第一阀门(31),所述第二容器(20)的底部设有排水管(21),所述排水管(21)上设有第二阀门(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器(20)的内部设置有滤水板(40),所述滤水板(40)上设有滤水孔(41),所述滤水板(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器(20)的底面相连,所述滤水板(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容器(20)的侧壁相连;所述养殖笼(23)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容器(20)底部的上方,并且所述养殖笼(23)位于所述滤水板(40)的出水侧;所述溶液流通管(30)上远离所述第一容器(10)的一端通过进液件(60)与所述第二容器(20)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液件(60)为“L”型管件,所述进液件(60)设于所述第二容器(20)侧面的底部,并且所述进液件(60)的出口端与所述滤水板(40)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蟹类生物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板(40)为弧形板材,并且所述滤水板(40)上面向所述进液件(60)的侧面为凹面,背向所述进液件(60)的侧面为凸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蟹类生物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器(20)的底部有水平设置的移动隔板(50),所述养殖笼(23)设于所述移动隔板(50)的上方;所述移动隔板(50)与所述滤水板(40)抽拉配合;所述滤水板(40)的底部配置有长条状缺口(42),所述第二容器(20)内配置有开槽(43),所述开槽(43)与所述缺口(42)对应设置,所述滤水板(40)上的滤水孔(41)位于所述缺口(42)的上方;所述移动隔板(50)套设在所述缺口(42)内,并且所述缺口(42)与所述开槽(43)的宽度均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占晖朱文斌戴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