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3D技术制备活性多孔Co
‑
Cu
‑
Ti4O7复合三维电极的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电极制造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利用3D技术制备活性多孔Co
‑
Cu
‑
Ti4O7复合三维电极的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污水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蕴藏丰富的化学能,是水处理过程所需能量的9~10倍。实现污水处理能量自给或产能,推动水处理向资源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是当今水处理技术改革的重要方向。
[0003]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技术,利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将污水中有机质的化学能转换为可直接利用的电能,具有对底物的利用范围宽,受温度影响小、能量转化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MFC输出电流低,属于“低品位”电能难以直接利用,是制约其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问题。MFC产电本质是阳极上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催化分解并实现电子向电极(阳极)的传递过程,所以微生物负载量以及电子传递速率是影响MF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3D技术制备活性多孔Co
‑
Cu
‑
Ti4O7复合三维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1)制备Co
‑
Cu前体:将可溶性铜盐和可溶性钴盐溶于水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结束后经离心、洗涤、干燥,得到Co
‑
Cu前体;(2)选材:选取纳米级的Ti4O7粉末为原料;(3)改性处理:以重量分计,取2份Ti4O7粉末,0.2
‑
0.5份无水乙醇,放入容器中混合;再利用加热磁力搅拌器在90℃的条件下将容器中混合液体加热至干燥;然后放入烘箱,并设定烘箱温度为60
°
并烘烤10h;接着将烘烤完成的粉剂放入球磨仪进行研磨,所得到的粉末为经过改性处理的Ti4O7粉末;改性处理的Ti4O7经无水乙醇改性表面带有羟基基团;(4)混料:以质量百分数计,改性处理的Ti4O7粉体质量百分数为45%~65%,高分子粘结剂环氧树脂质量百分数为10%~15%,Co
‑
Cu前体质量百分数为25%~40%;将所述改性处理的Ti4O7粉体、高分子粘结剂环氧树脂和Co
‑
Cu前体按照质量百分数进行混合,再放入球磨仪进行机械混合和研磨,使改性处理Ti4O7粉体、高分子粘结剂环氧树脂和Co
‑
Cu前体达到完全均匀混合;且Co
‑
Cu前体和改性处理Ti4O7粉体经羟基基团和高分子粘结剂环氧树脂紧密复合,得到Co
‑
Cu
‑
Ti4O7复合粉末;(5)3D建模:使用三维制图软件绘制出所需要打印的三维模型电极并设定3D打印参数;(6)铺设打印粉末:将(3)中得的Co
‑
Cu
‑
Ti4O7复合粉末铺设于3D打印机中的升降平台与刮料板之间的区域,待Co
‑
Cu
‑
Ti4O7复合粉末完成铺设后,利用刮料板将超过设定厚度的Co
‑
Cu
‑
Ti4O7复合粉末刮除得到设定厚度的打印粉末层,每层打印粉末层厚度一致,其厚度为0.1mm
‑
0.2mm;(7)激光扫描:3D打印机中的激光头发出激光光束按照设定的程序扫描打印粉末层,使区域内扫描的打印粉末相互结合在一起,激光预热温度为50
‑
70℃,烧结温度为1200
‑
1600℃,激光功率为5
‑
10W,扫描间距为0.1mm
‑
0.2mm,扫描速度为1500
‑
2000mm/s;(8)平台下降:扫描完一层打印粉末层后,3D打印机中的升降平台按照设定的程序下降单一打印粉末层的高度;然后,依次重复步骤“铺设打印粉末
‑
激光扫描
‑
平台下降”,直至使多层打印粉末层烧结成(5)中绘制的三维模型电极;(9)余料清除:将3D打印完成的电极取出用水冲洗,清除电极上未打印的粉末,获得多孔Co
‑
Cu
‑
Ti4O7复合三维电极;(10)增强活性:将多孔Co
‑
Cu
‑
Ti4O7复合三维电极放入到含有活性物质的溶液中浸泡1~5h,冷冻干燥处理10~30h,得掺杂有活性组分多孔Co
‑
Cu
‑
Ti4O7复合三维电极前体;然后将多孔Co
‑
Cu
‑
Ti4O7复合三维电极前体进行热处理,得到活性多孔Co
‑
Cu
‑
Ti4O7复合三维电极。2.一种利用3D技术制备活性多孔Co
‑
Cu
‑
Ti4O7复合三维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1)制备Co
‑
Cu前体:将可溶性铜盐和可溶性钴盐溶于水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结束后经离心、洗涤、干燥,得到Co
‑
Cu前体;(2)选材:选取纳米级的Ti4O7粉末为原料;(3)改性处理:以重量分计,取2份Ti4O7粉末,0.2
‑
0.5份无水乙醇,放入容器中混合;再利用加热磁力搅拌器在90℃的条件下将容器中混合液体加热至干燥;然后放入烘箱,并设
定烘箱温度为60
°
并烘烤10h;接着将烘烤完成的粉剂放入球磨仪进行研磨,所得到的粉末为经过改性处理的Ti4O7粉末;改性处理的Ti4O7经无水乙醇改性表面带有羟基基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忠艳,吕斯濠,李威,林辉,杨立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