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支架的固定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472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乐器支架的固定座,主要是于一座体内设有一束套,束套上形成有轴向穿孔,供一内杆穿设其间,又束套于其壁面上形成数个呈相间交叉状的迫紧臂,各迫紧臂内壁是配合穿孔孔壁弧度,再座体内于束套的迫紧臂外设有一压板,并由水平方向穿入一旋杆以通过压板抵压迫紧臂,当迫紧臂受压迫时,其内壁将突出束套内壁,而以较大的接触面积迫紧固定其间的内杆。(*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乐器支架的固定座,尤指一种可以较大接触面积执行迫紧固定功能的固定座。一般乐器的固定支架大多具有调整高度的功能,其高度的调整多半是利用相互穿套的内、外管构成,至于内、外管相对拉伸至适当高度后的定位,以往是利用一螺杆贯穿外管并抵压于内管表面,内管外管壁紧靠于外管的内管壁,来达到定位的目的,但此种定位方式存在数个缺点(一)首先为保持内管确实固定在预定高度上,须提高螺杆一端相对于内管表面的抵紧程度,但因螺杆仅以一端点与内管表面接触,如施以较大的压力,极容易造成内管表面的接触部位凹陷而造成损坏。(二)另外,通过压迫内管,使其管壁抵紧于外管内壁而构成定位,亦因二者间的接触面积较小,无法达到确实的定位目的。由于传统的乐器支架存在上述缺点,现已有多种改进结构,其中一种乐器支架固定座是如图6所示,其主要是于一座体90内设有一束紧筒91,束紧筒91上形成有轴向通孔910,通孔910间则穿设有一内杆92,该内杆92可在座体90内作上下方向的高度调整;又束紧筒91于通孔910内壁适当处形成有一垂直方向且贯穿下端及内外的狭槽911,又于通孔910内壁上端环设形成一适当角度且贯穿内外的环槽912,环槽912一端与狭槽911相通,借此使狭槽911与环槽912内的束紧筒91筒壁形成一可向通孔910内壁突出的迫紧块913,该迫紧块913外侧壁形成有一突出的推压部914。再座体90上由侧边穿设有一旋杆93,该旋杆93是以螺合方式螺入座体90,其内侧端对应于束紧筒91上的推压部914。当束紧筒91内的内杆92拉伸至适当高度时,即转动该旋杆93,令其内侧端向推压部914推进,而使迫紧块913向通孔910内壁突出,进而迫紧其间的内杆92。由于旋杆93是间接以迫紧块913的内壁面抵紧内杆92,为面接触方式,故不会令内杆92表面受损。另外,因迫紧接触面的增加,故可使内杆92较稳定地固定于该高度上。上述结构固然已比传统乐器支架固定座的效果有所改进,但仍有缺陷,如其束紧筒91的迫紧块913受压迫时,事实上仅为受力处呈条状的较小接触面与内杆92表面接触而已,又由于通孔910孔径并未改变,故实际上束紧筒91仅以相对的两点夹持住内杆92,并无法达到预期的「面」迫紧及使内杆92确实定位的目的。因此,本技术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以较大接触面达成迫紧定位目的的乐器支架固定座。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主要是于一座体内设有一束套,束套上形成有轴向穿孔,供一内杆穿设其间,又束套于其壁面上形成数个呈相间交叉状的迫紧臂,各迫紧臂内壁是配合穿孔孔壁弧度,当迫紧臂受压迫时,其内壁将突出束套内壁,而以较大的接触面积迫紧固定其间的内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乐器支架的固定座,其特点在于其主要是于一座体内设有一束套,束套上形成有轴向穿孔,供一内杆穿设其间,该束套于其壁面上形成数个呈相间交叉状的迫紧臂,各迫紧臂外设有一压板,又座体上由水平方向穿入一旋杆,该旋杆可通过压板抵压各迫紧臂,当迫紧臂受压迫时,其内壁将突出束套穿孔内壁,而以较大的接触面积迫紧固定其间的内杆。所述的乐器支架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上端形成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顶面形成有一浅槽,浅槽表面一端又形成有一较大的容置槽,另端则形成一内设螺帽的螺帽槽,二者间则形成有一隔墙,其中容置槽是供容置束套,其槽底形成有一通孔,可供内杆对应穿经,该旋杆是以水平方向穿入座体,其中旋杆一端为螺纹段,该螺纹段穿入座体后,是对应螺穿螺帽槽内的螺帽,并抵压各迫紧臂外的压板。所述的乐器支架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各迫紧臂于接近自由端的外侧壁处分别形成有斜凸部,而同时于各迫紧臂外侧壁形成一推制平面。所述的乐器支架的固定座,其特点在于该筒体的穿孔开口孔缘适当处形成有一变形槽。所述的乐器支架的固定座结构改良,其特点在于各迫紧臂是交叉形成于筒体筒壁上,各迫紧臂是一端与筒体一体相连,另端呈悬空的自由端,并与筒体形成适当间隙。本技术的设计特色是在于其由座体、束套及内杆所组成,其中内杆可利用束套上各迫紧臂的迫紧,及迫紧后造成束套上穿孔孔缘的收缩,而定位于设定高度上,因此该设计与传统支架相比具有显著的进步性。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乐器支架固定座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剖面暨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侧视剖面暨动作示意图。图6是传统固定座的分解图。有关本技术的结构部份,请首先参阅图1所示,它主要是于一座体10内设有一束套20,束套20间穿设有一内杆30,内杆30同时穿设于座体10内;其中该座体10上端形成有一具特定形状的固定座11,该固定座11顶面形成有一浅槽12,浅槽12表面一端又形成有一较大的容置槽13,另端则形成有一较小的螺帽槽14,二者间则形成有一隔墙15,其中容置槽13是供容置束套20,其槽底形成有一通孔16,可供内杆30对应穿经;又螺帽槽14是呈一矩形槽状,其间设有一螺帽17,其中螺帽槽14的槽长、槽宽正好分别等于螺帽17的宽度及厚度,而使螺帽17可以直立方式,并以相对两侧边对正于螺帽槽14的两侧槽壁而置入其间;再隔墙15上形成有一穿孔150,该穿孔150正好对应于螺帽17的螺孔。束套20是于一中空筒体21顶端形成有一顶盖板210,其中筒体21正好容置于容置槽13内,顶盖板210与座体10上的浅槽12为相同形状,而恰可盖设于该浅槽12间,并同时将螺帽槽14上方封闭。该筒体21上形成有一轴向的穿孔211,穿孔211开口孔缘适当处形成有一变形槽212,可在特定状况下,改变穿孔211的内径,又筒体21相对于变形槽212的另侧筒壁上形成有数个呈相对交叉状的迫紧臂22~24,于本实施例中,该筒体21的筒壁上共计形成有三组迫紧臂22~24,其中上、下两组迫紧臂22、24是一端与筒体21一体相连,另端则呈悬空的自由端220、240,并与筒体21形成适当间隙221、241,又中间的迫紧臂23亦以一端与筒体21一体连接,另端亦构成自由端230,并与筒体21间形成间隙231,但其连接端与自由端230正好与上下两组迫紧臂22、24的两端呈错开的相反方向;又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该三组迫紧臂22~24于接近自由端220~240的外侧壁处分别形成有斜凸部222~242,该斜凸部222~242恰可令迫紧臂22~24外侧壁形成有一推制平面,而于该推制平面外设有一压板25,该压板25是位于容置槽13内的隔墙15之前(如图3所示),可借以推压束套20上的各迫紧臂22~24。再请配合图1、3所示,该座体10一端以水平方向穿设一旋杆40,该旋杆40一端为螺纹段41,该螺纹段41穿入座体10后,是对应螺穿螺帽槽14内的螺帽17,并通过隔墙15以抵顶该压板25。如图4所示,当旋杆40持续旋入座体10内,将推顶压板25使其推压束套20上的三组迫紧臂22~24,各迫紧臂22~24受推压时,其内壁将突出于束套20的穿孔211内壁,此时三组迫紧臂22~24将以不同角度推挤穿孔211内的内杆(本图中未揭示内杆30构造),且各迫紧臂22~24的自由端220~240将缩小其与筒体21间之间隙222~242(如图5所示)。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乐器支架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主要是于一座体内设有一束套,束套上形成有轴向穿孔,供一内杆穿设其间,该束套于其壁面上形成数个呈相间交叉状的迫紧臂,各迫紧臂外设有一压板,又座体上由水平方向穿入一旋杆,该旋杆是通过压板抵压各迫紧臂,在迫紧 臂受压迫时,其内壁将突出束套穿孔内壁,而以较大的接触面积迫紧固定其间的内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乐器支架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主要是于一座体内设有一束套,束套上形成有轴向穿孔,供一内杆穿设其间,该束套于其壁面上形成数个呈相间交叉状的迫紧臂,各迫紧臂外设有一压板,又座体上由水平方向穿入一旋杆,该旋杆是通过压板抵压各迫紧臂,在迫紧臂受压迫时,其内壁将突出束套穿孔内壁,而以较大的接触面积迫紧固定其间的内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支架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上端形成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顶面形成有一浅槽,浅槽表面一端又形成有一较大的容置槽,另端则形成一内设螺帽的螺帽槽,二者间则形成有一隔墙,其中容置槽是供容置束套,其槽底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武弘
申请(专利权)人:功学社教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