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027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主要结构包括一箱体,箱体上设有至少一提把、一控制元件、及一供电部,箱体内设有一电源供应件、一电性连接电源供应件的驱动装置、一电性连接驱动装置的第一启动电容、一电性连接第一启动电容的整流器、一电性连接整流器的超级电容、及一电性连接超级电容的供电装置。凭借上述结构,使用者按压控制元件,驱动装置即会配合第一启动电容开始转动,并将动能转换为电能传送至整流器中,再经过超级电容后进入供电装置上,供电装置会将能量分送至供电部及驱动装置中,如此循环的充放电,即可提升发电效益,同时通过提把的结构,令使用者可将箱体抬起,以便于外出携带。于外出携带。于外出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尤指一种凭借循环的充放电来提升发电效益,同时便于携带的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民生与科技的蓬勃发展及全球人口的急遽膨胀,能源已逐渐出现短缺的状况,并为了避免温室效应持续恶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绿色能源,例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与水力发电等。
[0003]一般的电源供应件,姑且不论其动力来源,其产生电能后,一般会通过一蓄电装置暂存其电力,或直接输出给用电装置,然而,用电装置所需要的电压值、蓄电装置所需要的电压值与电源供应件的输出电压值都不相同,若仅简单通过变压器调整电压,其过程将损失大量的电能,或有大量电能未被利用,导致电源供应件的发电效益不足。
[0004]而后则衍伸出多项装置配合繁杂的电路所组成,用于提升发电效益的高效能发电装置,然而,高效能发电装置虽能够提升发电效益,但因电路与各个装置间繁杂的连接设置,使装置体积庞大,无法轻易携带,当处于移动过程中或户外时则无法使用,上述无法接收电力的情况不外乎:地震发生灾难、军事行动、船舶紧急事故、难民营等,若具有一可携式的发电装置,即可利用该装置将电力应用于救助的通讯设备上。
[0005]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专利技术的创作设计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凭借循环的充放电来提升发电效益,同时便于携带的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的创作。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超级电容的特性,使驱动装置获得电源供应件以外的第二动力源,进而提升整体发电效益。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各个装置系整齐排列设于箱体内,如此,通过箱体上的提把,即方便使用者于外出携带。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0011]一箱体,该箱体上设有至少一提把;
[0012]一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设于该箱体上;
[0013]一供电部,该供电部设于该箱体上;
[0014]一电源供应件,该电源供应件设于该箱体内;
[0015]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设于该箱体内并位于该电源供应件的一侧处,且电性连接该控制元件及该电源供应件;
[0016]一第一启动电容,该第一启动电容设于该箱体内并位于该驱动装置的一侧处,且电性连接该驱动装置;
[0017]一整流器,该整流器设于该箱体内并位于该第一启动电容的一侧处,且电性连接该第一启动电容;
[0018]一超级电容,该超级电容设于该箱体内并位于该整流器的一侧处,且电性连接该整流器;及
[0019]一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设于该箱体内并位于该超级电容的一侧处,且电性连接该超级电容、该驱动装置及该供电部。
[0020]所述的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其中:该箱体上具有一容置体及至少一对应结合于该容置体的侧盖体。
[0021]所述的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其中:该容置体上具有复数第一结合部,而该侧盖体上具有复数位置对应于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各该第二结合部上穿设有一结合件,且各该结合件螺设于该第一结合部上。
[0022]所述的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其中:该超级电容上设有一数值显示件,且该数值显示件信息连接该超级电容。
[0023]所述的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其中:该箱体上设有一转速控制件,且该转速控制件信息连接该驱动装置。
[0024]所述的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其中:该箱体内设有一第二启动电容,且该第二启动电容电性连接该超级电容及该整流器。
[0025]所述的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其中:该箱体的一侧处设有复数滚轮。
[0026]所述的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其中:该箱体上设有至少一信息连接该驱动装置的状态显示件。
[0027]通过上述结构,欲使用本专利技术时,先按压控制元件,而驱动装置即会利用电源供应件所给予的电能,配合着第一启动电容开始转动,接着,将转动后产生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并传送至整流器上,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再来将整流后的电能传送至超级电容中,由超级电容释放出的电能进入供电装置后,供电装置即会将电能分别传送至驱动装置及供电部中,传送至驱动装置的电能使其产生循环充放电的效果,而传送至供电部的电能则可用于连接一电子装置并使其通电。此外,当使用者须于户外使用时,则利用提把将箱体抬起,即可令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无法接收电力的户外,进而通过提把达到方便携带的效果。
[0028]凭借上述技术,可针对现有发电装置所存在的发电效益不足、及体积庞大无法轻易携带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能输送方块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发电示意图。
[0032]图4是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0033]图5是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34]图6是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滑动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箱体1、1a、1b;提把11、11b;控制元件12、12a、12b;供电部13、13b;转速控制件14a;状态显示件15a;容置体16b;第一结合部161b;侧盖体17b;第二结合部171b;结合件18b;滚轮19b;电源供应件2;驱动装置3、3a;第一启动电容4;整流器5、5a;超级电容6、6a、6b;数值显示件61b;供电装置7;电子装置8;第二启动电容9a。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0037]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包括:
[0038]一箱体1,该箱体1上设有至少一提把11;
[0039]一控制元件12,该控制元件12设于该箱体1上;
[0040]一供电部13,该供电部13设于该箱体1上;
[0041]一电源供应件2,该电源供应件2设于该箱体1内;
[0042]一驱动装置3,该驱动装置3设于该箱体1内并位于该电源供应件2的一侧处,且电性连接该控制元件12及该电源供应件2;
[0043]一第一启动电容4,该第一启动电容4设于该箱体1内并位于该驱动装置3的一侧处,且电性连接该驱动装置3;
[0044]一整流器5,该整流器5设于该箱体1内并位于该第一启动电容4的一侧处,且电性连接该第一启动电容4;
[0045]一超级电容6,该超级电容6设于该箱体1内并位于该整流器5的一侧处,且电性连接该整流器5;及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箱体,该箱体上设有至少一提把;一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设于该箱体上;一供电部,该供电部设于该箱体上;一电源供应件,该电源供应件设于该箱体内;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设于该箱体内并位于该电源供应件的一侧处,且电性连接该控制元件及该电源供应件;一第一启动电容,该第一启动电容设于该箱体内并位于该驱动装置的一侧处,且电性连接该驱动装置;一整流器,该整流器设于该箱体内并位于该第一启动电容的一侧处,且电性连接该第一启动电容;一超级电容,该超级电容设于该箱体内并位于该整流器的一侧处,且电性连接该整流器;及一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设于该箱体内并位于该超级电容的一侧处,且电性连接该超级电容、该驱动装置及该供电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能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箱体上具有一容置体及至少一对应结合于该容置体的侧盖体。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勋
申请(专利权)人:圆大大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