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克风回声消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26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麦克风回声消除电路,包括语音处理单元;所述语音处理单元包括左声道输入正端、左声道输入负端、右声道输入正端和右声道输入负端,所述功放单元包括左声道输出正端、左声道输出负端、右声道输出正端和右声道输出负端;通过对接收到的语音指令进行多次滤波分压,保证电路信号干净,抗干扰能力强,两根差分走线之间进行耦合,当外界存在噪声干扰时,几乎是同时被耦合到两条线上,而接收端关心的只是两信号的差值,所以外界的共模噪声可以被完全抵消,能有效抑制EMI,由于两根信号的极性相反,他们对外辐射的电磁场可以相互抵消,耦合的越紧密,泄放到外界的电磁能量越少。泄放到外界的电磁能量越少。泄放到外界的电磁能量越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麦克风回声消除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电路
,具体为一种麦克风回声消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人机交互技术应用在智能音响、电视、智能机器人等产品。
[0003]特别是在语音识别的人机交互中,会遇到各种外部噪声的干扰,所播放出的声音则会附带着噪声,因为扬声器跟麦克风都附着在产品上,空间距离很近,扬声器的播放音频很容易通过麦克风传回到系统当中,这样用户的语音指令就被扬声器的噪声所覆盖,无法正常给系统发送指令,系统也无法识别用户的语音指令,这一现象叫做回声干扰,目前回声干扰已经成为智能硬件产品的语音交互设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对所产生的回音进行处理,将会影响通讯质量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麦克风回声消除电路,具备消除回声的优点,解决了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以及不能完全有效的消除回声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麦克风回声消除电路,包括语音处理单元、功放单元、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一地线和第二地线;
[0008]所述语音处理单元包括左声道输入正端、左声道输入负端、右声道输入正端和右声道输入负端,所述功放单元包括左声道输出正端、左声道输出负端、右声道输出正端和右声道输出负端,所述左声道输入正端分别与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九电阻的一端和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地线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左声道输出正端连接,所述左声道输入负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左声道输出负端连接,所述右声道输入正端的一端分别与第三电阻和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
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容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第十电阻的一端,第十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容的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的一端和第二地线相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右声道输出正端连接,所述右声道输入负端分别与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八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第十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另一端与右声道输出负端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电容构成一个低通滤波电路。
[00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于滤除所述左声道输入正端和左声道输出正端之间的高频信号。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电阻与第二电容构成一个低通滤波电路。
[00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于滤除所述左声道输入负端和左声道输出负端之间的高频信号。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对地分压。
[00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于限制所述左声道输入正端、左声道输入负端、左声道输出正端和左声道输出负端形成的电路的输出至外设的幅度。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形成高通滤波电路。
[00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于滤除所述左声道输入正端、左声道输入负端、左声道输出正端和左声道输出负端形成的电路的地频信号。
[0017]优选的,所述第九电阻进行差模信号的匹配。
[00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避免所述左声道输入正端、左声道输入负端、左声道输出正端和左声道输出负端形成的电路在信号传输时受到其他噪声的干扰。
[0019]优选的,所述第九电容和第十电容为隔值耦合电容。
[00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于滤除所述左声道输入正端、左声道输入负端、左声道输出正端和左声道输出负端形成的电路除音频信号外的直流信号。
[0021]优选的,所述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用于限制上半部电路的信号输出至外设的幅度。
[00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用于限制上半部分所述左声道输入正端、左声道输入负端、左声道输出正端和左声道输出负端形成的电路的信号输出至外设的幅度。
[0023]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磁珠抑制高频噪声和尖峰干扰。
[002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磁珠抑制高频噪声和尖峰干扰,吸收静电所产生的脉冲信号。
[0025](三)有益效果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麦克风回声消除电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7]该麦克风回声消除电路,通过对接收到的语音指令进行多次滤波分压,保证电路
信号干净,抗干扰能力强,两根差分走线之间进行耦合,当外界存在噪声干扰时,几乎是同时被耦合到两条线上,而接收端关心的只是两信号的差值,所以外界的共模噪声可以被完全抵消,能有效抑制EMI,由于两根信号的极性相反,他们对外辐射的电磁场可以相互抵消,耦合的越紧密,泄放到外界的电磁能量越少,对现有技术在回采信号或麦克信号中引入的不良信号进行消除。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语音处理单元;IN_L+、左声道输入正端;IN_L

、左声道输入负端;IN_R+、右声道输入正端;IN_R

、右声道输入负端;
[0031]2、功放单元;OUT_L+、左声道输出正端;OUT_L

、左声道输出负端;OUT_R+、右声道输出正端;OUT_R

、右声道输出负端;
[0032]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2、第十二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麦克风回声消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语音处理单元(1)、功放单元(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一地线(E1)和第二地线(E2);所述语音处理单元(1)包括左声道输入正端(IN_L+)、左声道输入负端(IN_L

)、右声道输入正端(IN_R+)和右声道输入负端(IN_R

),所述功放单元(2)包括左声道输出正端(OUT_L+)、左声道输出负端(OUT_L

)、右声道输出正端(OUT_R+)和右声道输出负端(OUT_R

),所述左声道输入正端(IN_L+)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和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和第一地线(E1)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九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左声道输出正端(OUT_L+)连接,所述左声道输入负端(IN_L

)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和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十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左声道输出负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贝叶斯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