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仓文专利>正文

改进的落地鼓脚承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250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述及一种改进的落地鼓脚承接机构,即在落地鼓的环箍与支撑脚架间配置一承接机构,以使落报鼓与地面间具有一适当距离。上述之承接机构包括有一接合支撑脚架的连接结构,并在该连接结构上承接一由主、副夹体及衔接体所组成的夹鼓结构以接合落地鼓之环箍;通过上述承接机构连接落地鼓及支撑脚架,以使落地鼓的支撑更具稳固性,且降低影响鼓肚振动的因素。(*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述及一种改进的落地鼓脚承接机构,特别是一种通过承接机构连接落地鼓和支撑脚架,以使落地鼓的支撑更具稳固性,且降低影响鼓肚振动的因素。一般传统落地鼓的支撑方式是在鼓身上设有支撑孔,再利用三个固定座直接用螺钉固定支撑孔,并在固定座上固接支撑脚架,藉以形成一支撑面而使落地鼓与地面保持适当距离;但是,上述支撑方式因落地鼓环箍上的安装部使得相互支撑脚架间的距离角度无法等分形成120°,而是以110°、115°、115°相互间隔。因此,所形成的支撑面无法达到充分支撑落地鼓的效果,况且鼓身上开设支撑孔,不仅使制造程序变得麻烦复杂,而且对鼓身而言更是造成一大伤害。再者,由于支撑孔位于鼓身一定位置,当鼓手因搭配乐器不同而须变换落地鼓的摆设位置时,常因支撑脚架相互间隔不同而须搬动落地鼓,或先将支撑脚架拆除后再作适当调整。但又并非在上述调整后就能使摆设位置完全搭配。因此,有些鼓手常因上述麻烦的调整过程,而将要搭配的乐器一次作整体的摆设,再按不同歌曲或音乐作适当选择。但事实上,过多的乐器摆设更造成鼓手敲击时流畅性的降低,反而影响鼓声的整体品质。此外,利用固定座直接固定于鼓身上,不仅影响鼓声共振,使得鼓声显得沉闷无力,况且在某些特殊情况须将鼓身悬吊敲击,但因固定座已直接固定于鼓身上,使鼓身重量增加,将更不利于鼓身的悬吊作业。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之缺陷,避免缺陷的存在。本技术是在落地鼓之环箍与支撑脚架间利用一承接机构,以使落地鼓与地面间具有一适当距离。上述之承接机构包括有一接合支撑脚架的连接结构,并于该连接结构上承接一由主、副夹体所形成的夹鼓结构,藉以接合落地鼓之环箍;利用上述承接机构连接落地鼓及支撑脚架,使落地鼓的支撑更具稳固性,且降低影响鼓肚振动的因素。有关本技术之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落地鼓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外观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之组合使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参阅图2和图3所示,它们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及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是在落地鼓(图中未示)之环箍(图中未示)与支撑脚架2间通过一承接机构3连接,以使落地鼓与地面间具有一适当距离。上述之承接机构3包括有一接合落地鼓之夹鼓结构35,该夹鼓结构35为具有一主夹体31,且于主夹体31两侧以主夹体31为轴相互异向地延伸出一经弯折而形成的扣持部32和一衔接体33,且该衔接体33上设有一枢接孔331以接合一副夹体34,该副夹体34一侧延伸出一相对应连接枢接孔331之枢接部341,且该副夹体34相对应上述扣持部32之一侧延伸出一经弯折而形成的夹持部342,藉以与上述扣持部32形成一接合上述环箍之夹鼓区域;且该主、副夹体31、34间设有一调整结构,该调整结构具有一位于主、副夹体31、34间之弹性元件40,一位于弹性元件40内并贯穿主、副夹体31、34之螺柱41及一接合螺柱41之调整螺帽42,藉以调整扣持部32及夹持部342间的相对距离。一接合支撑脚架2之连接结构5,该连接结构5与承接上述夹鼓结构35,其中,该连接结构5主要具有两片体51、52,该两片体51、52一侧一轴片轴53相互连接,且其一片体51之另一侧连接上述衔接体33,并于该两片体51、52上设有一组相对应支撑脚架2外径的转接孔54,且在轴片53上设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可为一调整螺帽55及一箍件56组成,以连接固定支撑脚架2。通过上述承接机构3连接落地鼓及支撑脚架2,使落地鼓的支撑更具稳固性,且降低影响鼓肚振动之因素。参阅图4和图5所示,它位为本技术之侧面剖示和组合使用示意图。如图所示,先将主夹体31之扣持部32扣住环箍11,再利用调整结构之调整螺帽42旋入螺柱41使弹性元件40收紧,此时,藉副夹体34之枢接部341使副夹体34向主夹体31移动,且使扣持部32及夹持部342的相对距离缩短,藉夹持部342夹合环箍11,并使相互承接机构3等分形成120°间隔,使落地鼓1的支撑更具稳固性。再将支撑脚架2穿透两片体51、52的两转接孔54后,利用箍件56圈住支撑脚架2杆面,并将调整螺帽55入箍件56,藉以固定支撑脚架2,且使落地鼓1与地面间具有一适当距离。由于相互承接机构3间可直接在环箍11上等分形成120°间隔,故相互支撑脚架2间亦等分形成120°间隔。若鼓手要更换摆设位置时,便可直接利用承接机构3之调整结构在环箍11上作适当移动调整。参阅图6所示,它为本技术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承接机构3除具有构成落地鼓1的支撑效用外,还可藉以连接一连接杆6,并于连接杆6上承接另一种搭配鼓声的乐器7(例如牛铃、铜钹或麦克风等),该连接杆6穿透连接结构5的两转接孔54后,利用箍件56圈住连接杆6杆面,并将调整螺帽55旋入箍件56,藉以固定连接杆6后,再于连接杆6上连接乐器7,以节省乐器7的摆设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落地鼓脚承接机构,即在落地鼓(1)之环箍(11)与支撑脚架(2)间配置一承接机构(3),使落地鼓(1)与地面间具有一适当距离,其特征是所述之承接机构(3)包括有:一接合落地鼓(1)之夹鼓结构(35),该夹鼓结构(35)具有一主 夹体(31),且该主夹体(31)二侧具有以主夹体(31)为轴相互异向地延伸出一扣持部(32)和一衔接体(33),并在衔接体(33)上接合一副夹体(34),该副夹体(34)相对应上述扣持部(32)之一侧延伸出一夹持部(342),以与扣持部(32)形成一接合上述环箍(11)之夹鼓区域,且该主、副夹体(31、34)间设有一调整结构,藉以调整扣持部(32)及夹持部(342)的相对距离;一接合支撑脚架(2)之连接结构(5),该连接结构(5)承接上述夹鼓结构(35),该连接结构(5) 主要具有二片体(51、52),该二片体(51、52)一侧由一轴片体(53)相互连接,且其一片体(51)之另侧连接上述衔接体(33),并在该二片体(51、52)上设有一组相对应支撑脚架(2)外径的转接孔(54),且在轴片体(53)上设有一固定件,籍以连接支撑脚架(2);通过上述承接机构(3)连接落地鼓(1)及支撑脚架(2),以使落地鼓(1)的支撑更具稳固性,且降低影响鼓肚振动之因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落地鼓脚承接机构,即在落地鼓(1)之环箍(11)与支撑脚架(2)间配置一承接机构(3),使落地鼓(1)与地面间具有一适当距离,其特征是所述之承接机构(3)包括有一接合落地鼓(1)之夹鼓结构(35),该夹鼓结构(35)具有一主夹体(31),且该主夹体(31)二侧具有以主夹体(31)为轴相互异向地延伸出一扣持部(32)和一衔接体(33),并在衔接体(33)上接合一副夹体(34),该副夹体(34)相对应上述扣持部(32)之一侧延伸出一夹持部(342),以与扣持部(32)形成一接合上述环箍(11)之夹鼓区域,且该主、副夹体(31、34)间设有一调整结构,藉以调整扣持部(32)及夹持部(342)的相对距离;一接合支撑脚架(2)之连接结构(5),该连接结构(5)承接上述夹鼓结构(35),该连接结构(5)主要具有二片体(51、52),该二片体(51、52)一侧由一轴片体(53)相互连接,且其一片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仓文
申请(专利权)人:陈仓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