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C电源输入防浪涌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09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换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DC电源输入防浪涌的电路,包括DC电源,滤波电路、分压电路、延时电路以及用于避免DC电源插入时后端形成回路的后端电路,所述DC电源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输出端与所述延时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输出端与所述后端电路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滤波电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分压电路能有效减小浪涌冲击的干扰,后端电路避免在DC插入的同时后端就已经形成回路,导致出现出现插拔打火现象。导致出现出现插拔打火现象。导致出现出现插拔打火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C电源输入防浪涌的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交换机
,尤其是指一种DC电源输入防浪涌的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供电回路中,如果开机电流过大,则容易造成浪涌(Electrical surge) 现象。浪涌顾名思义就是瞬间出现超出稳定值的峰值,它包括浪涌电压和浪涌电流,在加油站或其他易燃易爆的环境当中使用交换机的时候,容易因直接带电插拔DC输入接头,而导致出现插拔打火、火花等导致危险事故发生,引起不堪设想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DC电源输入防浪涌的电路,有效地防止了因直接带电插拔DC输入接头,而导致出现插拔打火、火花的现象。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DC电源输入防浪涌的电路,包括DC电源,滤波电路、分压电路、延时电路以及用于避免DC电源插入时后端形成回路的后端电路,所述DC电源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输出端与所述延时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输出端与所述后端电路输入端连接。
[0006]其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共模电感LF2以及热敏电阻NTC,所述DC电源与所述共模电感LF2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F2输出端与所述热敏电阻NTC输入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NTC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连接。
[0007]其中,所述后端电路包括三极管Q11、电阻SR64、电阻SR65 以及MOS管Q12,所述分压电路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Q11的基级连接,供电电压与所述电阻SR64串联后接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所述Q1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SR65的一端以及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的源级分别与所述电阻SR65的另一端、所述分压电路以及所述延时电路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接地。
[0008]其中,所述三极管Q11的型号为MMBT5551。
[0009]其中,所述后端电路包括三极管Q13以及继电器LS1,所述分压电路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Q13的基级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供电电压与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所述继电器LS1 适配设置有工作电压,所述工作电压接入所述继电器LS1线圈的一端,所述线圈的另一端接入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
[0010]其中,所述三极管Q13的型号为MMBT5551。
[0011]其中,所述后端电路包括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并联在所述继电器LS1的两端。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滤波电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分压电路能有效减小浪涌冲击的干扰,后端电路避免在DC插入的同时后端就已经形成回路,导致出现出现插拔打火现象。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7]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
[0018]一种DC电源输入防浪涌的电路,如图1

图2所示,包括DC电源,滤波电路、分压电路、延时电路以及用于避免DC电源插入时后端形成回路的后端电路,所述DC电源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输出端与所述延时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输出端与所述后端电路输入端连接。具体地,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滤波电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分压电路能有效减小浪涌冲击的干扰,后端电路避免在DC插入的同时后端就已经形成回路,导致出现出现插拔打火现象。
[0019]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DC电源输入防浪涌的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共模电感LF2以及热敏电阻NTC,所述DC电源与所述共模电感LF2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F2输出端与所述热敏电阻NTC输入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NTC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连接。具体地,共模电感LF2起到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信号作用,电流流经共模电感 LF2时,电流在同相位绕制的电感线圈中产生反向的磁场而相互抵消,当有电流流经线圈时,会在线圈内产生同向的磁场而增大线圈的感抗,使线圈表现为高阻抗,产生较强的阻尼效果,以此衰减共模电流,达到滤波的目的,热敏电阻NTC制止DC输入的浪涌电流,并且在完成制止浪涌电流作用后,由于通过电流的持续作用,热敏电阻 NTC的阻值将下降到非常小的值,消耗功率很小,不会对电路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0020]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DC电源输入防浪涌的电路,所述后端电路包括三极管Q11、电阻SR64、电阻SR65以及MOS管Q12,所述分压电路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Q11的基级连接,供电电压与所述电阻 SR64串联后接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所述Q1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SR65的一端以及所述MOS管Q12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12 的源级分别与所述电阻SR65的另一端、所述分压电路以及所述延时电路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接地。具体地,当三极管Q11完全工作后给MOS管Q12的栅极提供驱动电压,当驱动电压达到MOS管 Q12导通条件之后MOS管Q12漏极到源级导通形成回路,有效地避免了在DC插入的同时后端就已经形成回路出现插拔打火现象。
[0021]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11的型号为MMBT5551。
[0022]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
[002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所述的后端电路包括三极管Q13以及继电器LS1,所述分压电路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Q13的基级连接,所述三极管
Q13的发射极接地,供电电压与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所述继电器LS1适配设置有工作电压,所述工作电压接入所述继电器LS1线圈的一端,所述线圈的另一端接入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具体地,三极管Q13达到导通条件,继电器LS1的1脚与8脚储能完成直接吸和继电器LS1的5 脚接通6脚、4脚接通3脚,供电电压通过5脚接通6脚与4脚接通 3脚输出至后端电路,有效地避免了在DC插入的同时后端就已经形成回路出现插拔打火现象。
[0024]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13的型号为MMBT5551。
[0025]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DC电源输入防浪涌的电路,所述后端电路包括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并联在所述继电器LS1的两端。具体地,继电器LS1的线圈在通过电流时,会在其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当电流消失时,其感应电动势会对电路中的元器件产生反向电压,当反向电压高于原件的反向击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C电源输入防浪涌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DC电源,滤波电路、分压电路、延时电路以及用于避免DC电源插入时后端形成回路的后端电路,所述DC电源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输出端与所述延时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输出端与所述后端电路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C电源输入防浪涌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共模电感LF2以及热敏电阻NTC,所述DC电源与所述共模电感LF2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F2输出端与所述热敏电阻NTC输入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NTC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DC电源输入防浪涌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电路包括三极管Q11、电阻SR64、电阻SR65以及MOS管Q12,所述分压电路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Q11的基级连接,供电电压与所述电阻SR64串联后接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所述Q1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SR65的一端以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黄意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优力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