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融钢渣竖冷换热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006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熔融钢渣竖冷换热发电装置,包括:渣罐(1)、辊压破碎系统(2)、提升装置(3)、竖冷换热系统(4)、热能发电系统(5)、烟气处理系统(6),所述渣罐(1)运输钢渣至辊压破碎系统(2),所述辊压破碎系统(2)排出钢渣被提升装置(3)至竖冷换热系统(4),所述竖冷换热系统(4)与热能发电系统(5)通过烟气处理系统(6)连通,所述辊压破碎系统(2)、竖冷换热系统(4)、热能发电系统(5)通过循环风道连通,所述辊压破碎系统(2)与竖冷换热系统(4)通过钢渣输送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熔融钢渣风冷换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融钢渣竖冷换热发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渣余热发电
,特别是一种对熔融态钢渣进行热能回收发电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每年钢产量占全球产量50%以上。每生产一吨钢约产生钢渣0.12

0.14吨,年钢渣产生量超1亿吨。熔融钢渣含有可观的潜热及显热,具有重要的资源回收价值,若实现热能回收发电可以为钢铁企业节省可观的用电成本,因此,熔融钢渣热能回收发电具有重大的资源回收价值意义。
[0003]目前钢渣的预处理工艺热闷法、热泼法、滚筒法、风淬法等工艺,其中热闷法、热泼法、滚筒法均利用湿法处理钢渣,产生的蒸汽含尘量大、流量不稳定,均不能直接进入汽轮机发电,风淬法虽利用干法处理钢渣,但整个处理过程在一个较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污染严重,热量回收困难,这几种工艺均不能实现钢渣热能回收,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0004]现有的钢渣辊压破碎工艺是将钢渣倾倒在半封闭的破碎空间内,采用移动的钢渣辊压破碎机进行破碎处理,系统装备及配套动力等辅助系统占地空间较大,破碎区对厂房跨度、高度等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加快研究可以适应快节奏炼钢生产、高效节能处理钢渣、利用热能的新工艺。
[0005]国内普遍应用的热态物料热能回收利用的工艺主要有干熄焦工艺、烧结环冷工艺。烧结环冷工艺主要在高温烧结物料段进行热能回收,处理环境比较开放,大部分热量放散在空气中无法回收得不到利用。干熄焦工艺利用干熄炉将燃烧焦炭熄灭,并回收热能进行发电,是比较成熟的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熔融钢渣竖冷换热发电装置,实现熔融钢渣风冷换热

热能发电的连续化生产,将钢渣潜热及余热回收利用,大幅度提高钢渣的处理效率与钢铁企业的效益。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熔融钢渣竖冷换热发电装置,包括:渣罐、辊压破碎系统、提升装置、竖冷换热系统、热能发电系统、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渣罐运输钢渣至辊压破碎系统,所述辊压破碎系统排出钢渣被提升装置至竖冷换热系统,所述竖冷换热系统与热能发电系统通过烟气处理系统连通,所述辊压破碎系统、竖冷换热系统、热能发电系统通过循环风道连通,所述辊压破碎系统与竖冷换热系统通过钢渣输送通道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辊压破碎系统包括倒渣口、倾翻装置、台车、破碎辊、驱动装置、密闭罩、鼓风管、热风管、出渣口和筛分装置,倒渣口设置在辊压破碎系统前端顶部,出渣口设置在辊压破碎系统后端底部,倾翻装置设置在倒渣口下,台车、破碎辊、驱动装置设置在辊压破碎系统腔体内部,密闭罩覆盖住整个辊压破碎系统,鼓风管由辊压破碎系统后端通入,热风从设置在辊压破碎系统前端的热风管排出,筛分装置设置在出渣口下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辊压破碎系统的筛分装置由多个过滤架组成,所述过滤架具有L形本体,L形本体的竖直部共线间隔排列,L形本体的非竖直部沿水平方向放散射线状分布。
[0010]进一步地,所述筛分装置前端掉落钢渣粒度范围为0

20mm,中端掉落钢渣粒度范围为20

100mm,末端掉落钢渣粒度范围大于100mm,所述筛分装置前端掉落钢渣返回辊压破碎系统,筛分装置中端掉落钢渣转运至竖冷换热系统,筛分装置末端掉落钢渣的部分返回炼钢。
[0011]进一步地,所述辊压破碎系统的倾翻装置为固定倾翻装置,倒渣口和辊压破碎系统腔体都设置有装置盖,所述辊压破碎系统的台车上铺设干渣垫层,垫层厚度不小于200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辊压破碎系统的出渣口为蛤式开合结构,卸料时开启出渣口,处理过程中及卸料后出渣口为闭合状态,以实现处理过程中辊压破碎系统的密闭。
[0013]进一步地,所述破碎辊包括破碎辊轴、破碎辊齿,破碎辊轴为中空回转体结构,破碎辊轴内部采用水冷方式进行保护,破碎辊轴可进行顺时针、逆时针两个方向的转动,破碎辊轴动力由驱动装置提供,所述破碎辊齿与破碎辊轴可更换的固接为一体。
[0014]进一步地,所述破碎辊轴上沿着螺旋线每360度可布置3

12个破碎辊齿,相邻两个破碎辊齿之间的夹角为30

120度,破碎辊齿与钢渣行进方向的夹角为30

80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竖冷换热系统包括竖冷炉、鼓风装置、出料装置、环形风道,鼓风装置设置于竖冷炉下端,出料装置设置于竖冷炉底部,环形风道设置于竖冷炉主体中上部。
[0016]进一步地,所述竖冷换热系统的竖冷炉为竖式柱形结构,容积为辊压破碎系统容积的4

7倍,竖冷炉内壁设有耐火材料,竖冷换热系统的出料装置为螺旋出料装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热能发电系统包括换热装置、发电装置,所述烟气处理系统包括一次除尘系统、二次除尘系统,一次除尘系统设置在竖冷换热系统与热能发电系统之间上部,二次除尘系统设置在竖冷换热系统与热能发电系统之间下部,一次除尘系统排出热风进入热能发电系统的换热装置,换热装置产生蒸汽驱动发电装置运行发电。
[0018]本技术采用辊压破碎机

竖冷炉对熔融钢渣破碎及热能回收,辊压破碎机将1400

1600℃熔融钢渣初冷破碎,1000

1200℃钢渣可以连续倒入竖冷炉,辊压破碎系统及竖冷换热系统共同运行,可实现熔融钢渣处理及热能回收发电的连续化生产,大幅度提高钢渣处理效率与热能回收利用率。该设备占地空间小,无需建设厂房,辊压破碎系统及竖冷换热系统可实现全封闭处理环境,处理过程中全部采用对流方式降温,降低了烟气处理系统投资,热气直接进入热能发电系统,为企业生产提供电能,节省可观的生产成本。总之该系统装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连续性好,处理效率高,空间占地小,热能回收利用,环境排放达标等优点,能够满足钢渣处理的环保排放及资源化利用要求。
[0019]同时,熔融钢渣辊压破碎

热能回收处理,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连续性好,处理效率高,空间占地小,热能回收利用,环境排放达标等优点。该方法及装置大幅度提高了钢渣破碎处理

热能回收的装备化水平,可进行连续的热能回收发电处理,采用封闭环境内对流方式冷却钢渣,减少了含尘蒸汽排放,将有效降低钢渣处理投资,所得发电将有效降低钢渣处理生产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熔融钢渣竖冷换热发电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22]图2a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熔融钢渣竖冷换热发电装置辊压破碎系统示意图;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融钢渣竖冷换热发电装置,包括:渣罐(1)、辊压破碎系统(2)、提升装置(3)、竖冷换热系统(4)、热能发电系统(5)、烟气处理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渣罐(1)运输钢渣至辊压破碎系统(2),所述辊压破碎系统(2)排出钢渣被提升装置(3)至竖冷换热系统(4),所述竖冷换热系统(4)与热能发电系统(5)通过烟气处理系统(6)连通,所述辊压破碎系统(2)、竖冷换热系统(4)、热能发电系统(5)通过循环风道连通,所述辊压破碎系统(2)与竖冷换热系统(4)通过钢渣输送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钢渣竖冷换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破碎系统(2)包括倒渣口(7)、倾翻装置(8)、台车(9)、破碎辊(10)、驱动装置、密闭罩(11)、鼓风管(12)、热风管(13)、出渣口(14)和筛分装置(15),倒渣口(7)设置在辊压破碎系统(2)前端顶部,出渣口(14)设置在辊压破碎系统(2)后端底部,倾翻装置(8)设置在倒渣口(7)下,台车(9)、破碎辊(10)、驱动装置设置在辊压破碎系统(2)腔体内部,密闭罩(11)覆盖住整个辊压破碎系统(2),鼓风管(12)由辊压破碎系统(2)后端通入,热风从设置在辊压破碎系统(2)前端的热风管(13)排出,筛分装置(15)设置在出渣口(14)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融钢渣竖冷换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破碎系统(2)的筛分装置(15)由多个过滤架组成,所述过滤架具有L形本体,L形本体的竖直部共线间隔排列,L形本体的非竖直部沿水平方向放散射线状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熔融钢渣竖冷换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装置(15)前端掉落钢渣粒度范围为0

20mm,中端掉落钢渣粒度范围为20

100mm,末端掉落钢渣粒度范围大于100mm,所述筛分装置(15)前端掉落钢渣返回辊压破碎系统(2),筛分装置(15)中端掉落钢渣转运至竖冷换热系统(4),筛分装置(15)末端掉落钢渣的部分返回炼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融钢渣竖冷换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破碎系统(2)的倾翻装置(8)为固定倾翻装置,倒渣口(7)和辊压破碎系统(2)腔体都设置有装置盖,所述辊压破碎系统(2)的台车(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天麒吴龙彭犇孙健吴跃东王会刚张培才翟慎安张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