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乐器调谐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051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弦乐乐器的一种调谐器夹具(10)。第一实施例包括一撑杆(20),一从该撑杆的远侧边缘(21)大致垂直伸展在第一纵向上的架子(30)、一从该撑杆的近侧边缘(22)伸展在第二纵向上的钩(40)以及把一调谐器(500)固定在该夹具上的一装置(70)。(*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弦乐乐器调谐器夹具,特别涉及吉它调谐器夹具。
技术介绍
弦乐乐器如吉它一般使用一电子调谐器调谐,该电子调谐器能检测拨、敲击或打击该乐器上一弦时生成的振动的频率并传达所生成振动的频率与标准音阶上目标频率之间的任何差值。使用一调谐器时,该调谐器的位置必需设置成使得对乐器进行调谐的人能看到传达所生成振动的频率与目标频率之差的可视调谐显示。一般还要求该调谐器靠近乐器的声音孔,使得转换器(例如麦克风)正对声音孔,以便在尽可能减小外部干扰的同时尽可能接收乐器发出的声音。为了在腾出双手握住、演奏和调谐乐器的同时实现上述目标,已开发出若干调谐器夹具。美国专利No.5,728,959说明了一种把一调谐器装到一麦克风架上的调谐器夹具。尽管在该调谐器的位置设置成使得对乐器进行调谐的人能看到可视调谐显示并且转换器正对乐器的声音孔方面很有效,但调谐器装在离乐器声音孔很远的位置上。美国专利No.4,899,636说明了一种吉它调谐器,该调谐器包括把该调谐器装到该吉它上的一吸盘。尽管在该调谐器离声音孔很近,转换器正对声音孔,对吉它进行调谐的人能看到可视调谐显示方面总的来说很有效,但吉它所有者不愿把这样一种装置装在其吉它上,因为吸盘很容易在吉它上留下痕迹、擦伤吉它或损坏吉它。美国专利说明书353,826说明了一种可把一平台悬挂在一吉它的声音孔上的吉它调谐器夹具。该夹具包括一位于中央、从该平台后边缘向下伸展、经声音孔与吉它内表面配合的上部球凸和一对横向相间、从左右腿向后伸展、在声音孔紧下方与吉它外表面配合的下部球凸。尽管对于该调谐器的位置靠近声音孔,其方向使得对吉它进行调谐的人可看到调谐器的可视调谐显示来说,总体上很有效,但该平台从声音孔笔直伸出,使得调谐器的位置在吉它弦的紧前方,从而调谐器干扰吉它弦的演奏,转换器位于至少某些吉它弦的上方。因此,需要有一种调谐器夹具,该调谐器夹具使得调谐器的位置靠近弦乐乐器的声音孔,转换器正对声音孔,对乐器进行调谐的人能看到可视调谐显示,同时又不干扰乐器的演奏。本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便宜的弦乐乐器调谐器夹具,它能使得调谐器的位置靠近乐器的声音孔,转换器正对声音孔,对乐器进行调谐的人能看到可视调谐显示,同时又不干扰乐器的演奏。第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为一调谐器夹具,包括(i)一撑杆,(ii)一从该撑杆远侧边缘在第一纵向上大致垂直伸出的架子,(iii)一从该撑杆近侧边缘在第二纵向上伸出的钩,以及(iv)一把一调谐器固定在该夹具上的装置。该夹具还可包括(v)一感知弹奏弦乐乐器上一弦时生成的振动并把该振动转换成一电信号的转换器,以及(vi)一用于将该转换器电连接到一固定在该夹具上的调谐器、把该电信号从该转换器传给该调谐器的装置。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对一弦乐乐器进行调谐包括下列步骤(i)把一调谐器固定在该夹具上,(ii)把该夹具钩住在乐器的声音孔上,使得该调谐器悬挂在乐器上声音孔旁,(iii)弹奏乐器上一弦,生成一有一频率的振动,以及(iv)根据该调谐器生成的表明该振动频率与标准音阶上一目标频率之差的可感知信号调节所弹奏的弦的张力。当夹具包括一转换器时,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对一弦乐乐器进行调谐包括下列步骤(i)把一调谐器固定在该夹具上,(ii)电连接该调谐器与该转换器,(iii)把该夹具钩住在乐器的声音孔上,使得该调谐器悬挂在乐器上声音孔旁,(iv)弹奏乐器上一弦,生成一有一频率的振动,从而实现(a)该转换器生成一与该振动频率对应的电信号,(b)把该电信号从该转换器传给该调谐器,以及(c)该调谐器生成一表示该振动频率与标准音阶上一目标频率之差的可感知信号,以及(iv)根据该可感知信号调节所弹奏的弦的张力。第二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为一调谐器夹具,包括(i)一界定一夹持室的外壳,以及(ii)一从该外壳沿纵向伸离该夹持室、界定一可以沿第一横向上进入的凹座的钩子。该外壳包括(a)一在纵向上与一后部相间的前部,(b)一在横向上与一底部相间的顶部,(c)一在侧向上与一左部相间的右部,(d)通过该外壳顶部可进入该夹持室的一开口,以及(e)通过该外壳前部可进入该夹持室的一开口。通过外壳顶部的进入开口可供一给定调谐器的大部分沿第二横向滑入后相对外壳在存放方向啮合在夹持室中。通过外壳前部的进入开口可供同一给定调谐器的一小部分滑入后沿调谐方向啮合在夹持室中。该调谐器夹具还可包括(iii)一感知弹奏弦乐乐器上一弦时生成的振动并把该振动转换成一电信号的转换器,以及(vi)一电连接该转换器到一固定在该夹具上的调谐器、把该电信号从该转换器传给该调谐器的装置。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对一弦乐乐器进行调谐包括下列步骤(i)把一调谐器沿调谐方向固定在该夹具上,(ii)把该夹具钩住在乐器的声音孔上,使得该调谐器悬挂在乐器上声音孔旁,(iii)弹奏乐器上一弦,生成一有一频率的振动,以及(iv)根据该调谐器生成的表明该振动频率与标准音阶上一目标频率之差的可感知信号调节所弹奏的弦的张力。当夹具包括一转换器时,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对一弦乐乐器进行调谐包括下列步骤(i)把一调谐器沿调谐方向固定在该夹具上,(ii)电连接该调谐器与该转换器,(i)ii把该夹具钩住在乐器的声音孔上,使得该调谐器悬挂在乐器上声音孔旁,(iv)弹奏乐器上一弦,生成一有一频率的振动,从而实现(a)该转换器生成一与该振动频率对应的电信号,(b)把该电信号从该转换器传给该调谐器,以及(c)该调谐器生成一表示该振动频率与标准音阶上一目标频率之差的可感知信号,以及(v)根据该可感知信号调节所弹奏的弦的张力。第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为一调谐器夹具,包括(i)一有横向相间远端和近端的撑杆,(ii)一有效夹持一调谐器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可枢转地装在该撑杆的远端附近而可围绕一侧向轴线在至少一存放位置与一调谐位置之间枢转,其中,该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该存放和调谐位置上时伸展在第一纵向上,(iii)一从该撑杆近侧边缘旁沿第二纵向伸出的钩。该夹具还可包括(iv)一感知弹奏弦乐乐器上一弦时生成的振动并把该振动转换成一电信号的转换器,以及(v)一电连接该转换器到一由该连接件夹持的调谐器、把该电信号从该转换器传给该调谐器的装置。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对一弦乐乐器进行调谐包括下列步骤(i)把一调谐器以调谐位置固定在该连接件上,(ii)把该夹具钩住在乐器的声音孔上,使得该调谐器悬挂在乐器上声音孔旁,(iii)弹奏乐器上一弦,生成一有一频率的振动,以及(iv)根据该调谐器生成的表明该振动频率与标准音阶上一目标频率之差的可感知信号调节所弹奏的弦的张力。当夹具包括一转换器时,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对一弦乐乐器进行调谐包括下列步骤(i)把一调谐器以调谐位置固定在该连接件上,(ii)电连接该调谐器与该转换器,(iii)该夹具钩住在乐器的声音孔上,使得该调谐器悬挂在乐器上声音孔旁,(iv)弹奏乐器上一弦,生成一有一频率的振动,从而实现(a)该转换器生成一与该振动频率对应的电信号,(b)把该电信号从该转换器传给该调谐器,以及(c)该调谐器生成一表示该振动频率与标准音阶上一目标频率之差的可感知信号,以及(v)根据该可感知信号调节所弹奏的弦的张力。第四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为一组件,包括(i)一至少包括(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调谐器夹具,包括(a)一包括横向相间远侧边缘和近侧边缘的撑杆;(b)一从该撑杆远侧边缘在第一纵向上大致垂直伸出的架子;(c)一从该撑杆近侧边缘在第二纵向上伸出的钩;以及(d)一把一调谐器固定在该夹具上的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0-10-2 60/237,3361.一调谐器夹具,包括(a)一包括横向相间远侧边缘和近侧边缘的撑杆;(b)一从该撑杆远侧边缘在第一纵向上大致垂直伸出的架子;(c)一从该撑杆近侧边缘在第二纵向上伸出的钩;以及(d)一把一调谐器固定在该夹具上的装置。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进一步包括一从架子远侧边缘旁在第二纵向上伸展的突起。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中,(i)该撑杆从该架子在第一横向上伸展(ii)该架子包括纵向相间远侧边缘和近侧边缘,该近侧边缘在该撑杆旁,(iii)该夹具进一步包括一从架子远侧边缘处在第一横向上伸展的夹持壁。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中,(i)该撑杆、架子和夹持壁形成一夹持通道,以及(ii)该夹持壁可向离开撑杆方向弹性偏转,从而夹持壁从一关闭位置偏转到一打开位置时可把一调谐器插入夹持通道中,当所偏转夹持壁回到关闭位置时可把所插入调谐器牢牢夹持在夹持通道中,当把夹持壁从关闭位置偏转到打开位置时可从夹持通道中取出所插入调谐器。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具,进一步包括伸展在夹持通道上方的第一和第二指状物,第一指状物从夹持壁远端处沿纵向伸展在第二纵向上;第二指状物从撑杆沿纵向伸展在第一纵向上。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中,该撑杆、架子和钩制成一体。7.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中,该撑杆、架子、钩和突起制成一体。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中,该撑杆的横向高度为2-5cm,侧向宽度为1-10cm。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中,该架子的侧向宽度为1-10cm,纵向深度为3-10cm。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中,该钩的侧向宽度为2-5cm,纵向深度为1-2cm。11.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中,该突起纵向深度为0.3-1cm。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中,把一调谐器固定到该夹具上的装置为钩环带,钩环带包括(i)钩环带的粘接在夹具上的第一部分,以及(ii)钩环带的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部分上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有一涂有压敏胶、其上覆盖一可拆卸衬的暴露主要表面。1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当用夹具把一调谐器悬挂在一弦乐乐器壳体的声音孔旁时,进一步包括夹具与弦乐乐器壳体接触部位上的一层护垫。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具,其中,(i)该撑杆包括正对第一纵向的第一主要表面和正对第二纵向的第二主要表面,(ii)该架子包括正对第一横向的第一主要表面和正对第二横向的第二主要表面,(iii)该钩界定外部主要表面和内部主要表面,以及(iv)该层护垫覆盖撑杆的第二主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和钩的内部主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15.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具,其中,(i)该撑杆包括正对第一纵向的第一主要表面和正对第二纵向的第二主要表面,(ii)该架子包括正对第一横向的第一主要表面和正对第二横向的第二主要表面,(iii)该钩界定外部主要表面和内部主要表面,以及(iv)该层护垫覆盖撑杆的第二主要表面,架子的第二主要表面和钩的内部主要表面。1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进一步包括(i)一装在夹具上、用来传感弹奏一弦乐乐器上一弦时生成的振动并把所传感振动转换成一电信号的转换器,以及(ii)一电连接该转换器与固定在夹具上的一调谐器、把该电信号从该转换器传给该调谐器的装置。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夹具,其中,(i)该转换器为一压电传感器,以及(ii)当该调谐器固定在该夹具上时,电连接该压电传感器与一调谐器的该装置能自动电连接该压电传感器与一调谐器。18.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夹具,其中,该转换器可拆卸下地装在该夹具上。1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中,把一调谐器固定在夹具上的该装置把一调谐器可枢转地固定在夹具上,使得调谐器可相对撑杆至少在一存放位置与一调谐位置之间枢转。20.一种对一有一声音孔的弦乐乐器进行调谐的方法,包括(a)获得该弦乐乐器的一调谐器;(b)获得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c)把该调谐器固定在该夹具上;(d)把夹具钩住在弦乐乐器的声音孔上,从而把该调谐器悬挂在该弦乐乐器的声音孔旁;(e)弹奏该弦乐乐器上的一弦而生成一有一频率的振动;以及(f)根据该调谐器指示的一该振动的频率相对标准音阶上一目标频率生成的可感知信号调节所弹奏弦的张力。21.一种对一有一声音孔的弦乐乐器进行调谐的方法,包括(a)获得该弦乐乐器的一调谐器;(b)获得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调谐器夹具;(c)把该调谐器固定在该夹具上;(d)电连接该调谐器与该转换器;(e)把夹具钩住在弦乐乐器的声音孔上,从而把该调谐器悬挂在该弦乐乐器的声音孔旁;(f)弹奏该弦乐乐器上的一弦而生成一有一频率的振动,从而实现(i)该转换器生成一与该振动频率对应的电信号,(ii)把该电信号从该转换器传给该调谐器,以及(iii)该调谐器生成一表示该振动频率与标准音阶上一目标频率之差的可感知信号;以及(g)根据该可感知信号调节所弹奏弦的张力。22.一种弦乐乐器调谐器夹具,包括(a)一外壳,该外壳包括一在纵向上与一后部相间的前部,一在横向上与一底部相间的顶部和一在侧向上与一左侧相间的右侧,该外壳界定通过该夹持室在该外壳的顶部和前部的进入开口可进入的一夹持室,其中,(i)通过外壳顶部上的该进入开口构作、布置成供一给定调谐器的大部分沿第二横向滑入后沿存放方向啮合在夹持室中,以及(ii)通过外壳前部上的该进入开口构作、布置成供同一给定调谐器的小部分滑入后沿调谐方向啮合在夹持室中;以及(b)一从该外壳沿纵向伸离该夹持室、界定一在第一横向上可进入的凹座的钩子。23.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夹具,其中,通过外壳前部的该进入开口沿横向位于外壳底部旁。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夹具,其中,该外壳进一步包括通过外壳前部的一从外壳顶部开口伸展到外壳前部开口的横向伸展狭槽。25.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夹具,进一步包括外壳底部旁一从外壳后部伸离夹持室的突起。26.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夹具,其中,该钩位于外壳顶部旁。27.按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夹具,其中,该钩沿横向伸展在外壳顶部上方。28.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夹具,其中,外壳的前部、后部、顶部、底部、第一侧和第二侧和钩制成一体。29.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夹具,其中,夹持室的横向高度为4-12cm,侧向宽度为3-12cm,纵向深度为1-4cm。30.按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夹具,其中,夹持室的横向高度为6-10cm,侧向宽度为4-6cm,纵向深度为2-3cm。31.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夹具,当用该夹具把一调谐器悬挂在一弦乐乐器壳体的声音孔旁时,进一步包括夹具与弦乐乐器壳体接触部位上的一层护垫。32.按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i)该外壳的后部包括面向夹持室的第一主要表面和背离夹持室的第二主要表面,(ii)该钩界定外部主要表面和内部主要表面,以及(iii)该层护垫覆盖外壳后部的第二主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和钩的内部主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33.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夹具,进一步包括(i)一装在该外壳上、用来传感弹奏一弦乐乐器上一弦时生成的振动并把所传感振动转换成一电信号的转换器,以及(ii)当沿调谐方向一调谐器啮合在该夹持室中时将该转换器电连接到该转换器以便从该转换器传给该调谐器电信号的装置。34.按权利要求33所述的夹具,其中,(i)该转换器为一压电传感器,以及(ii)电连接该压电传感器与一调谐器的该装置有效地用于当该调谐器沿调谐方向啮合在该夹持室中时能自动电连接该压电传感器与一调谐器。35.按权利要求33所述的夹具,其中,该转换器可卸下地装在该外壳上。36.一种对一有一声音孔的弦乐乐器进行调谐的方法,包括(a)获得该弦乐乐器的一调谐器;(b)获得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夹具;(c)把该调谐器沿调谐方向固定在该夹具上;(d)把夹具钩住在弦乐乐器的声音孔处,从而把该调谐器悬挂在该弦乐乐器的声音孔旁;(e)弹奏该弦乐乐器上的一弦而生成一有一频率的振动;以及(f)根据该调谐器指示的该振动的频率相对标准音阶上一目标频率产生的可感知信号调节所弹奏弦的张力。37.一种对一有一声音孔的弦乐乐器进行调谐的方法,包括(a)获得该弦乐乐器的一调谐器;(b)获得按权利要求33所述夹具;(c)把该调谐器沿调谐方向固定在该夹具上;(d)电连接该调谐器与该转换器;(e)把夹具钩住在弦乐乐器的声音孔处,从而把该调谐器悬挂在该弦乐乐器的声音孔旁;(f)弹奏该弦乐乐器上的一弦而生成一有一频率的振动;从而实现(i)该转换器生成一与该振动频率对应的电信号,(ii)把该电信号从该转换器传给该调谐器,以及(iii)该调谐器生成一表示该振动频率与标准音阶上一目标频率之差的可感知信号;以及(g)根据该可感知信号调节所弹奏弦的张力。38.一种组合,包括(a)一调谐器,至少包括(1)一壳体,以及(2)一转换器,该转换器具有一穿过该壳体的进入口,以及(b)一调谐器夹具,至少包括(1)一外壳,该外壳包括一在纵向上与一后部相间的前部,一在横向上与一底部相间的顶部和一在侧向上与一左侧相间的右侧,该外壳界定一通过该外壳的顶部和前部的进入开口可进入的夹持室,其中,(i)通过外壳顶部的进入开口构作、布置成供一给定调谐器的大部分沿相对外壳的存放方向滑入、啮合在夹持室中,通过该调谐器壳体的转换器进入口位于该夹持室中正对该外壳的后部,以及(ii)通过外壳前部上的该进入开口构作、布置成供该调谐器的小部分沿相对该外壳调谐方向滑入、啮合在夹持室中,通过该调谐器壳体的转换器进入口位于该夹持室外部正对该外壳的顶部;以及(2)一从该外壳后部沿纵向伸离该夹持室的钩。39.按权利要求38所述的组合,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西姆赫维茨
申请(专利权)人:马克西姆赫维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