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951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涉及建筑工程领域。该移动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底部四角处固定安装有万向轮,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腰圆板,两组腰圆板关于底板的顶部中线呈对称分布,腰圆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固定筒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插杆,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站板,第一站板的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螺母座,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站板,第一站板和第二站板之间滑动连接有推板。该移动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设置的限位管可对钻机主体提供侧向支撑,避免钻机主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保证打孔的方向准确,而且使用者可在远处进行操作,降低了风险。降低了风险。降低了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移动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植筋技术是指为了加固建筑物或是续建,在原建筑上钻孔,插入钢筋,用特用胶水灌缝,使钢筋锚固在其中,钢筋和原建筑将成为一体,现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
[0003]在进行构造柱梁底植筋时,施工人员往往需要对墙体进行植筋钻孔,钻孔时使用钻机进行工作,现有的操作方式大多是使用手持,手持钻机在进行钻孔操作时,手部可能导致钻孔方向发生偏移,而且距离墙体较近操作,可能还会发生风险,诸如石子弹入眼睛内造成受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移动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处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腰圆板,两组所述腰圆板关于底板的顶部中线呈对称分布,所述腰圆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插杆,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站板,所述第一站板的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螺母座,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站板,所述第一站板和第二站板之间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螺母座的轴心处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穿过第一站板和螺母座并转动连接在推板的侧壁,所述推板远离丝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圆杆,所述第二站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组限位管,所述圆杆穿过限位管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圆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钻机主体。
[0008]优选的,所述插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的径向宽度大于插杆的径向宽度,所述插杆的底部设有尖端。
[0009]优选的,所述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第一站板和第二站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导轨条,所述滑动板的底部与底板的上表面贴合,所述滑动板的侧壁与两组导轨条的侧壁相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丝杆远离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
[0011]优选的,所述推板靠近丝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丝杆具体的转动连接在轴承内。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站板、第二站板和推板之间相互平行。
[001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该移动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可便于将装置主体进行移动,并且使用插杆将装置主体进行位置固定,使得钻机主体对准需要钻孔的位置,此时直接转动丝杆上的转动把手即可带动钻机主体横向移动,从而对墙体进行钻孔,便于进行钢筋插入墙体内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在进行钻机主体钻孔时,旋转丝杆的转动把手可以使得钻机主体平稳移动,设置的限位管可对钻机主体提供侧向支撑,避免钻机主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保证打孔的方向准确,而且使用者可在远处进行操作,降低了风险。
[0015]2、该移动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设置的插杆可插入地面下对装置主体进行固定,固定头的设计可使得使用者使用锤头进行敲击,并且固定头的底部可以与固定筒相抵并形成限位,设置的滑动板和两组导轨条,使得推板在进行运动时,滑动板可滑动在两组导轨条之间,并形成侧向支撑,保证装置稳定,钻机主体不会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二站板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固定头结构图;
[0019]图4为本技术钻机主体结构图。
[0020]图中:1、底板;2、万向轮;3、腰圆板;4、固定筒;5、插杆;6、固定头;7、第一站板;8、螺母座;9、第二站板;10、限位管;11、导轨条;12、丝杆;13、推板;14、滑动板;15、圆杆;16、安装板;17、钻机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移动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四角处固定安装有万向轮2,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腰圆板3,两组腰圆板3关于底板1的顶部中线呈对称分布,腰圆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4,固定筒4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插杆5,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站板7,第一站板7的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螺母座8,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站板9,第一站板7和第二站板9之间滑动连接有推板13,螺母座8的轴心处螺纹连接有丝杆12,丝杆12的一端穿过第一站板7和螺母座8并转动连接在推板13的侧壁,推板13远离丝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圆杆15,第二站板9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组限位管10,圆杆15穿过限位管10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远离圆杆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钻机主体17,可便于将装置主体进行移动,并且使用插杆5将装置主体进行位置固定,使得钻机主体17对准需要钻孔的位置,此时直接转动丝杆12上的转动把手即可带动钻机主体17横向移动,从而对墙体进行钻孔,便于进行钢筋插入墙体内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在进行钻机主体17钻孔时,旋转丝杆12的转动把手可以使得钻机主体17平稳移动,设置的限位管10可对钻机主体17提供侧向支撑,避免钻机主体17运动方向发生偏移,保证打
孔的方向准确,而且使用者可在远处进行操作,降低了风险。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插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头6,固定头6的径向宽度大于插杆5的径向宽度,插杆5的底部设有尖端,设置的插杆5可插入地面下对装置主体进行固定,固定头6的设计可使得使用者使用锤头进行敲击,并且固定头6的底部可以与固定筒4相抵并形成限位。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推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14,第一站板7和第二站板9之间固定连接有导轨条11,滑动板14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贴合,滑动板14的侧壁与两组导轨条11的侧壁相贴合,设置的滑动板14和两组导轨条11,使得推板13在进行运动时,滑动板14可滑动在两组导轨条11之间,并形成侧向支撑,保证装置稳定,钻机主体17不会发生偏移。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丝杆12远离推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设置的转动把手便于使用者转动丝杆12。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推板13靠近丝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承,丝杆12具体的转动连接在轴承内,第一站板7、第二站板9和推板13之间相互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构造柱梁底植筋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四角处固定安装有万向轮(2),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腰圆板(3),两组所述腰圆板(3)关于底板(1)的顶部中线呈对称分布,所述腰圆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4),所述固定筒(4)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插杆(5),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站板(7),所述第一站板(7)的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螺母座(8),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站板(9),所述第一站板(7)和第二站板(9)之间滑动连接有推板(13),所述螺母座(8)的轴心处螺纹连接有丝杆(12),所述丝杆(12)的一端穿过第一站板(7)和螺母座(8)并转动连接在推板(13)的侧壁,所述推板(13)远离丝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圆杆(15),所述第二站板(9)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组限位管(10),所述圆杆(15)穿过限位管(10)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6),所述安装板(16)远离圆杆(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钻机主体(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锋桑国军魏英武杨长春蒙建涛张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工绿色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