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大屋顶空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36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的大屋顶空间结构,属于屋顶结构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钢结构仿古屋顶的结构不稳定,且空间梁的定位以及模板钢筋施工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上的横梁柱,设置在横梁柱上的左倾斜梁和右倾斜梁,以及设置在横梁柱上支撑左倾斜梁和右倾斜梁的支撑梁,设置在左倾斜梁和右倾斜梁上的横梁,设置在横梁上的瓦面,所述横梁柱包括设置在支撑柱上的第一横梁,设置在第一横梁上的第二横梁,设置在第二横梁上的左倾斜梁、右倾斜梁和支撑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大屋顶。新型用于大屋顶。新型用于大屋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的大屋顶空间结构


[0001]一种建筑的大屋顶空间结构,用于大屋顶,属于屋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国内对传统建筑与钢结构仿古建筑施工工艺研究力度逐步增大,主要对钢结构代替木结构的仿古建筑的施工。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921721167.1,专利名称为:装配式轻钢结构仿古屋顶”。装配式轻钢结构仿古屋顶,包括底围挡,所述底围挡侧壁顶部处焊接有积水槽体,且底围挡顶部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插槽,所述插槽内壁插接有支撑机构,且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所述第一斜梁顶端设有顶部凸起,所述第二斜梁顶部设有底部凸起,且顶部凸起和底部凸起之间留有第一矩形孔,所述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外壁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二矩形孔,所述第一矩形孔和第二矩形孔内壁均插接有矩形杆。本技术固定时不需要钢钉之类的附属物,避免附属固定物老化导致的屋顶结构不安全的情况,通过防风环、固定环和防风杆的设置,加强隔水层、沥青瓦面与屋顶笼架的固定,加强本屋顶的防风性能。但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4]一、通过顶部凸起和底部凸起、矩形杆、防风杆、圆管、横杆、四叉杆和套管对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进行X轴固定,圆管、横杆、四叉杆、套管和安装柱对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进行Y轴和Z轴固定,圆管内壁插接有横杆,横杆连接有同一个四叉杆件,四叉杆件的四个端头均焊接有套管,横杆插接于套管内,为了能起到支撑作用,圆管、横杆和套管都必须采用硬性材料,横杆在圆管和套管内插设置的深度必定不会过深,一但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在Z轴(即沿防风杆和矩形杆)受力,圆管、横杆和套管就容易分离,安装柱和插销容易变形,从而容易造成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移位的问题,即屋顶受力过大,稳定差的问题;
[0005]二、构件形状复杂使得空间梁的定位以及模板钢筋施工等成为了施工中相对较难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的大屋顶空间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钢结构仿古屋顶的结构不稳定,且空间梁的定位以及模板钢筋施工难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建筑的大屋顶空间结构,包括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上的横梁柱,设置在横梁柱上的左倾斜梁和右倾斜梁,以及设置在横梁柱上支撑左倾斜梁和右倾斜梁的支撑梁,设置在左倾斜梁和右倾斜梁上的横梁,设置在横梁上的瓦面,所述横梁柱包括设置在支撑柱上的第一横梁,设置在第一横梁上的第二横梁,设置在第二横梁上的左倾斜梁、右倾斜梁和支撑梁;
[0009]沿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横梁的左侧或/和右侧设置有第一T形槽;
[0010]沿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横梁的左侧或/和右侧设置有第二T形槽;
[0011]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上、与第一横梁上的第一T形槽滑动配合的第一T形块;
[0012]所述左倾斜梁与右倾斜梁相配合的一端,左倾斜梁上设置有向左凹的凹槽,右倾斜梁上设置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块,与第二横梁相配合的一端,左倾斜梁和右倾斜梁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二连接件上、与第二T形槽滑动配合的第二T形块;
[0013]将第二横梁固定在第一横梁的定点定位上,将左倾斜梁与右倾斜梁相配合后固定在第二横梁上。
[0014]进一步,通过T形螺栓和螺母相配合将第二横梁固定在第一横梁的定点定位上,通过T形螺栓和螺母相配合将左倾斜梁与右倾斜梁相配合后固定在第二横梁上。
[0015]进一步,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插槽,对应插槽的位置,支撑柱上设置有固定孔,第一横梁上设置有与插槽相配合的插销,在插销上设置有与固定孔相对应的安装孔,固定孔和安装孔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
[0016]进一步,所述左倾斜梁与右倾斜梁相对的一侧,左倾斜梁和右倾斜梁上分别设置有一U型槽,支撑梁的一端设置与U型槽相配合的L型结构,另一端设置与第二横梁相固定的U型夹片。
[0017]进一步,所述U型夹片的侧面设置有“Π”型槽,U型夹片通过第二横梁上的第二T形槽上设置的T形螺栓穿过“Π”型槽进行固定。
[0018]进一步,U型槽的开口位于低端一侧。
[0019]进一步,所述左倾斜梁和右倾斜梁上设置有固定腔,横梁固定在固定腔中。
[0020]进一步,还包括左倾斜梁和右倾斜梁相配合处设置的倒V型防水结构。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2]一、本技术先在地面设置支撑柱,再在支撑柱上设置第一横梁,在第一横梁上滑动设置第二横梁,在第二横梁上滑动设置左倾斜梁、右倾斜梁和支撑梁,再设置横梁,采用此种方式,屋顶的结构稳定,且会降低空间梁的定位以及模板钢筋施工的难度的问题;
[0023]二、本技术通过T形螺栓和螺母相配合,将第二横梁固定在第一横梁的定点定位上,将左倾斜梁与右倾斜梁相配合后固定在第二横梁上,不用打孔,固定方便快捷,还可防止打孔不当,影响空间梁结构的定位,通过此方式进行固定,可轻松调整各梁的配合关系;
[0024]三、本技术中的第一横梁通过插销和插槽相配合固定在支撑柱上,不仅能使第一横梁快速固定在支撑柱上,并通过固定孔和安装孔与螺栓和螺母相配合,使稳定后的第一横梁的稳定性增强,防止受强力出现脱离支撑柱的情况;
[0025]四、本技术通过在左倾斜梁与右倾斜梁上设置U型槽,支撑梁通过L型结构与U型槽相配合进行固定,并通过支撑梁的另一端上设置的U型夹片将支撑梁固定在第二横梁上,不仅能快速固定支撑梁起到支撑作用,并且能快速实现定位固定;
[0026]五、本技术中U型夹片上设置“Π”型槽的目的是为了减少T形螺栓的使用量,通过“Π”型槽与T形螺栓配合后,再用螺母进行固定,即可防止左倾斜梁或右倾斜梁左右滑动;
[0027]六、本技术中的U型槽的开口位于低端一侧,其目的是方便支撑梁与左倾斜梁或右倾斜梁和第二横梁进行配合,也是为了防止支撑梁受压时,U型槽和 L型结构相分离;
[0028]七、本技术设置固定孔的目的是为了能快速在左倾斜梁和右倾斜梁上安装固定横梁;
[0029]八、本技术设置倒V型防水结构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左倾斜梁和右倾斜梁相配合处出现漏水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中支撑柱与插销相配合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横梁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横梁上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一T形块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技术中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的大屋顶空间结构,包括支撑柱(1),设置在支撑柱(1)上的横梁柱,设置在横梁柱上的左倾斜梁(2)和右倾斜梁(3),以及设置在横梁柱上支撑左倾斜梁(2)和右倾斜梁(3)的支撑梁(4),设置在左倾斜梁(2)和右倾斜梁(3)上的横梁(5),设置在横梁(5)上的瓦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柱包括设置在支撑柱(1)上的第一横梁(6),设置在第一横梁(6)上的第二横梁(7),设置在第二横梁(7)上的左倾斜梁(2)、右倾斜梁(3)和支撑梁(4);沿第一横梁(6)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横梁(6)的左侧或/和右侧设置有第一T形槽(8);沿第二横梁(7)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横梁(7)的左侧或/和右侧设置有第二T形槽(9);所述第二横梁(7)的两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0),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上、与第一横梁(6)上的第一T形槽(8)滑动配合的第一T形块(11);所述左倾斜梁(2)与右倾斜梁(3)相配合的一端,左倾斜梁(2)上设置有向左凹的凹槽(12),右倾斜梁(3)上设置有与凹槽(12)相配合的凸块(13),与第二横梁(7)相配合的一端,左倾斜梁(2)和右倾斜梁(3)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4),设置在第二连接件(14)上、与第二T形槽(9)滑动配合的第二T形块(15);将第二横梁(7)固定在第一横梁(6)的定点定位上,将左倾斜梁(2)与右倾斜梁(3)相配合后固定在第二横梁(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的大屋顶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T形螺栓和螺母相配合将第二横梁(7)固定在第一横梁(6)的定点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建江余林杨天高靳庆浩卢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