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霞山专利>正文

一种三根弦双共鸣筒的拉弦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901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三根琴弦双共鸣筒的拉弦琴是由双共鸣筒、琴杆、琴弦、琴弓及声音放大装置等构成,它结构独特,拉琴者坐着或站着均可操作使用。这种琴的问世,对琴类创新和吸收西方乐器优点等方面是做了大胆尝试,它具有音质佳、音域宽、外形美、使用方便等优点,有极高的推广使用价值。(*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 string chord with three strings and double resonance tubes

Three string double resonance tube pull string is composed of double resonance tube, bar, strings, bow and sound amplification device, its unique structure, they are sitting or standing can be used by. The advent of this piano, piano innovation and absorption of Western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dvantages of doing a bold attempt, it has a good sound quality, wide range, beautiful appearance, easy to use and other advantages, has a very high value to promote the use 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乐器。目前,我国已广泛使用的二胡、高胡、板胡等乐器,由于结构不够科学,加之制作上不理想,致使其音域窄、高音有余、低音不足、特别是音质不佳、个性又强,与其它乐器合奏很难融合,影响了乐器声音的整体效果。此外,在造型及音域等方面,与西方琴类相比也有一定差距。总之,如何研制新的乐器,不仅是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需要,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文艺与世界文化接轨的一大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制出一种三根弦双共鸣筒的拉弦琴,从而在琴类创新与吸收西洋乐器优点方面都做了大胆尝试,它具有音质佳、音域宽、外形美、使用方便等优特点,有极高的推广使用价值。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是由双共鸣筒、琴杆、琴弦及琴弓等构成,其特征有如下方面双共鸣筒由类同于两个二胡的共鸣筒组成,右共鸣筒左口蒙有蟒皮,左共鸣筒左口用一泡桐板胶接;二鸣筒之间靠扒钉固连。双共鸣筒均为红木六角形状,上下二面板中线处,靠左边和中间偏右位置,分别开有可安装琴杆和短琴杆的二对应孔;其内侧面板中上位置处,从左到右依次设有两个弓垫、一个长方形出音窗口及一个马尾档片;弓垫和档片与双共鸣筒靠螺钉固连,出音窗口上方设有窗罩,罩板设有五线谱高音谱表图案的孔眼,它与出音窗左、右分别靠螺钉固定及连接双共鸣筒的扒钉卡托;其外侧板右下位置处设有装干电池的直通管,左中偏下位置处设有与人体接触定位略带内凹弧形和花纹槽孔的长方形大腹垫板,在其板面上偏左处设有带支撑架的椭圆形定位小腹垫块,它们彼此间均靠螺钉及铝片条而固连。双共鸣筒左口的泡桐木振动面板的上、左、下、右偏边的四点处分别设有一进钥匙形琴码孔及三个出音孔;钥匙形琴码下端与一金属传音杆相固接,金属杆头与蟒皮中间处的泡桐木内码为插套固接。振动面板下方的左共鸣筒的下边及中间偏右处,分别设有下弦枕和琴码稳定钩的支撑杆片,相互间靠螺钉固连。在振动板左上方空间处设有一小话筒,其下端与固定于左共鸣筒左上位置的支撑片靠螺杆螺帽固连,右共鸣筒右口边及其内口沿,分别设有一喇叭碗与带窗花格槽眼的圆板,并相应铆接及胶接。琴弦设有三根弦,且一粗二细,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于三弦轴及下弦枕上。琴杆插接于左共鸣筒上下板中线处左侧的相对应孔中,琴杆从下到上分别设有如下构件下部左侧位置设有琴弓上挡卡,靠螺钉螺帽和挡卡柄与琴杆固连。中下部位设有指板,它的上、下端与琴杆是靠上、下指板托卡及螺钉螺帽相固连;指板左侧面设有传统把位扣;上指板托卡外侧面上设有大母指压动杆;靠上弦枕的琴杆外侧处设有一支撑杆、而三叉形转动杆的三杆端环孔,分别与该支撑杆、母指压动杆及“几”字形杆侧连杆的三个杆头一一活动套接;“几”字形下端头与琴杆上另一支撑杆为活套接;“几”字形杆和“乙”字形杆的上端头,一同与固定于琴杆上的支撑座所卡夹的转动轮外缘同一处相固连;还设有挂谱夹板的挂钩支撑杆;“乙”字形下端头还设有小磁铁块;每张谱页右下角处均固接一小薄铁片。琴杆的中上位置处,靠左侧面、正面与面对竖向面处,分别设有带固定三个微型调弦钮的三槽口板,挂夹谱板的挂钩架及固定三根弦的长方形进弦槽口,槽口两侧面,分别设有相应的三对孔眼,与固定三根弦上端的三个固定弦轴相插接。琴杆上部套装一扬声器,与小话筒、扩音机、干电池靠导线连接而构成乐器声音的放大装置,在琴杆顶端还设有类似钮扣状物的小装饰品,并与琴杆用螺钉固连。双共鸣筒的外侧大腹垫板上左侧处和右下方处,分别设有带链环的挂钩,与挎背带钩相扣接;在下指板卡上方的琴杆外侧处也设有一带链环的挂钩,与固定于大腹垫板上的带链环挂钩相扣接。琴弓的弓把、弓头均带有西洋式结构,弓杆采用竹质,弓把的上横杆端头,设有可调节弓毛松紧的螺旋轴。造型美观的腹垫板、色彩斑兰的传统把位扣及喇叭碗等,给人一个很高雅的美感。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左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双共鸣筒的上板面的结构缩小俯视图。图4、本技术的琴弓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音频扩大机接线插口示意图结合附图,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观图1、图2、图3、图4及图5,本技术是由双共鸣筒1、琴杆2、琴弦3及琴弓4等构成,其特征在于琴弦设有三根弦,且一粗二细,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于三弦轴及下弦枕上。双共鸣筒1设有左共鸣筒5及右共鸣筒6,右共鸣筒左口蒙有蟒皮7,其中间处设有内琴码,左共鸣筒5左口19用一泡桐六角振动板20胶接;二共鸣筒间靠扒钉固连;双共鸣筒1上下二板中线处,靠左边和中间偏右位置分别设有琴杆2、短琴杆8,与上下二板的二对应孔相插接;琴杆2与短琴杆8上端处靠拉杆9固连,拉杆9下方水平位置处在琴杆2与琴短杆8之间设有一撑杆10;双共鸣筒内侧板中上位置处,分别设有弓垫11、12、一个长方形出音窗口14及一个马尾挡片13,窗口14上方设有带五线谱高音谱表图案孔眼的窗罩15,它与出音窗口14左、右边分别靠螺钉固定及扒钉卡托;双共鸣筒外侧板左下位置处设有装电池直通管16,左中偏下位置处设有与人体接触定位略带内凹弧形和花纹槽孔的长方形大腹垫板17,在板17面上偏左处设有带支撑架的椭圆形小腹垫板块18,彼此间靠螺钉、铝片条而固连。双共鸣筒1的左口振动板20的上、左、下、右四位置偏边处分别设有一进钥匙形琴码21孔及三个出音孔22、23、24;钥匙形琴码下端固接一传音金属杆25,杆25端头与蟒皮中间处的泡桐木内琴码插套固接;振动板20下方的左共鸣筒5的下边及中间偏右处,分别设有下弦枕26,固定琴码钩27的支撑片28,相互间用螺钉固连。振动板20左上方空间处设有一小话筒29,它的支撑片固定于左共鸣筒5左上位置;右共鸣筒6的右口及其内口沿,分别设有一喇叭碗30及带花格槽眼的花窗,接触面为铆接或胶接。琴弦3设为三根弦,且一粗二细,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于三弦轴49及下弦枕26上。琴杆从下到上分别设有如下构件下部左侧位置设有琴弓上挡卡31,靠螺钉螺帽和挡卡柄与琴杆2固连。中下部位设有指板32,其上、下端与琴杆2靠上、下指板托卡33、34及螺钉螺帽相固连;指板32左侧面设有传统把位扣35,上指板托卡外侧面上设有大母指压动杆36,琴杆2中上部外侧处分别设有支撑杆39、40、挂谱夹板的挂钩支撑杆45及支撑转动轮41卡夹座42;三叉形杆44头的三个环孔,分别与杆39、母指压动杆36及“几”字形杆37的侧连杆38的三个杆头一一活动套接;“几”字形杆37与“乙”字形杆43的二杆上端头,同时固定于转动轮41外缘的同一处;“几”字形杆37杆下端头与杆40为活套接;“乙”字形杆43下端头设有小磁铁块。每张谱页的右下角处均固接一小薄铁片。琴杆2的中上位置处,靠左侧面、正面及面对竖向面处,分别设有带固定三个微型调弦钮19的三槽口板46、挂谱夹板的挂钩架61的支撑杆45及固定三根弦的长方形进弦槽口47,槽口47两侧面分别设有相应的三对孔眼48,与固定三根弦上端的三个固定弦轴49一一套接。三槽口板46与琴杆2靠螺钉固接。琴杆2上部套装有一扬声器50,与小话筒29、扩音机51及干电池靠导线连接而构成本乐器声音放大装置;在琴杆顶端设有类似钮扣状物的小装饰品,并与琴杆2用螺钉固连。双共鸣筒1外侧大腹垫板17上左侧处及右下方处,分别设有带链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三根弦双共鸣筒的拉弦琴是由双共鸣筒(1)、琴杆(2)、琴弦(3)及琴弓(4)等构成,其特征在于:琴弦设为三根弦,且一粗二细,上下两端头分别固定于三弦轴(49)及下弦枕(26)上;双共鸣筒(1)设为左共鸣筒(5)及右共鸣筒(6),右共鸣筒(6)左口蒙有蟒皮(7),蟒皮(7)中间处设有内弦码,左鸣筒(5)左口(19)与泡桐木振动板(20)胶接;二共鸣筒间用扒钉固连;琴杆(2)中段偏上处设有一上指板托卡(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三根弦双共鸣筒的拉弦琴是由双共鸣筒(1)、琴杆(2)、琴弦(3)及琴弓(4)等构成,其特征在于琴弦设为三根弦,且一粗二细,上下两端头分别固定于三弦轴(49)及下弦枕(26)上;双共鸣筒(1)设为左共鸣筒(5)及右共鸣筒(6),右共鸣筒(6)左口蒙有蟒皮(7),蟒皮(7)中间处设有内弦码,左鸣筒(5)左口(19)与泡桐木振动板(20)胶接;二共鸣筒间用扒钉固连;琴杆(2)中段偏上处设有一上指板托卡(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根弦双共鸣筒的拉弦琴,其特征在于振动板(20)的上、左、下、右四位置偏边处分别设有一进琴码(21)孔及三个出音孔(22)、(23)、(24);琴码(21)下端固接有一金属杆(25),杆(25)端头与蟒皮中间处的泡桐木内琴码为插入固接;振动板(20)下方左鸣筒的下边及中间偏右处,分别设有下弦枕(26)、固定琴码钩(27)支撑片(28),相互间用螺钉固连;振动板(20)左上方空间处设有一小话筒(29),它的支撑片固定于左鸣筒(5)外侧板左上边位置处,并用螺钉固连;右共鸣筒(6)的右口及其内口沿,分别设有一喇叭碗(30)及一带花格槽眼的花窗板,接触面为铆接及胶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根弦双共鸣筒的拉弦琴,其特征在于双共鸣筒(1)的上、下二板中线处靠左及中间偏右位置处设有相应的二对应孔,分别与琴杆(2)及短琴杆(8)相应插接;在琴杆(2)与短琴杆(8)之间的上、下竖直位置设有一拉杆(9)及一撑杆(10),并为螺钉及铆扣固接;双共鸣筒(1)内侧板中上位置处,分别设有弓垫(11)、(12),一个长方形出音窗口(14)及一马尾挡片(13),弓垫(11)、(12)及挡片(13)与双共鸣筒(1)靠螺钉固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根弦双共鸣筒的拉弦琴,其特征还在于双共鸣筒(1)的外侧左下方大腹垫板(17)上及右下方处,分别设有带链环的钩(52)、(53),与挎背带两端钩(54)相扣接;在下指板卡上方的琴杆(2)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霞山
申请(专利权)人:谢霞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