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鹤凡专利>正文

长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895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长笛,包含一管体、一第一音键单元以及一第二音键单元;该管体,包括一头端、一尾端,及至少一设置于头端与尾端间的音孔;该第一音键单元,设置于管体上且邻近于头端并用以控制音孔的启闭,第一音键单元包括一枢接于管体上的第一杆件,第一杆件的延伸方向与管体的轴向相同并与管体相间隔;该第二音键单元,设置于管体上且邻近于尾端,第二音键单元包括一枢接于管体上的第二杆件,第二杆件的延伸方向与管体的轴向相同并与管体相间隔,音孔定义有一通过中心且延伸方向与管体的轴向相同的延伸线,第一杆件与延伸线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杆件与延伸线间的垂直距离。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供吹奏者迅速且灵敏地操控第一音键单元。(*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flut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lute, comprises a tube body, a first key unit and a second keys unit; the tube body, including a head end and a tail end, and at least one set in the head end and the tail end between the hole; the first key unit arranged on the tube body and adjacent to the head end and is used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control hole, the first key unit comprises a tube body is pivoted with the first rod, an axially extending direction of the first rod and tube body and the tube body and the same intervals; the second keys unit arranged in the tube body and adjacent to the end second, the voice key unit comprises a pivoted on the tube second rod body, second axial direction of rod and tube body and the tube body and the same spaced holes are defined through axial center and extending direction and the pipe body of the same line extension, the first rod and the extension line The vertical distance is less than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second member and the extension line. Therefore,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ovide the player to operate the first tone key unit quickly and sensi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长笛,特别是涉及一种长笛的音键结构设计。技术背景请参阅图l及图2所示,图l是一般现有的长笛(Flute) 1的俯视图,图 中X方向为吹奏者2的左右方向,而Y方向为吹奏者2的前后方向。图2 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说明高音C键单元的杆件与音键单元的杆件位于同 一轴心线上。 一般现有的长笛l,包含一管体ll,管体ll包括一位于左侧 的头端111及一位于右侧的尾端112,管体11外表面中段处凸设有二相间 隔的凸柱113,而长笛1还包含一设于二凸柱113间的高音C键单元14,该 高音C键单元14包括一延伸方向与管体11的轴向相同并呈中空状的杆件 141、 二间隔由杆件141朝前延伸的键臂142,及分别形成于二键臂142前 端的一第一高音C键143与一第二高音C键144,第一高音C键143及第二 高音C键144分别靠近管体11的尾端112及头端111,高音C键单元14的 杆件141借由一轴件15穿设于内而枢接于二凸柱113之间,并与长笛1的 另一音键单元16的杆件161位于同一轴心线上。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图3是一类似于图2的一局部放大图,说明高 音C键单元的杆件与音键单元的杆件共同枢接于轴件上。轴件15具有一第 一杆体151,及一凸设于第一杆体151右侧端的第二杆体152,该第二杆体 152具有一螺接部153及一位于螺接部153右侧的延伸部154,轴件15在 组装时是依序穿设于左侧的凸柱U3、杆件141、右侧的凸柱113及杆件161 内,并借由螺接部153螺接于右侧的凸柱113内,此时,第二杆体152的延 伸部154会穿设于杆件161的右侧端内,音键单元16的杆件161及高音C 键单元14的杆件141即共同位于同一轴心线上。然而,此种共轴线结构的 设计,使得轴件15、凸柱113及杆件141、 161等构件间尺寸设计及相对位 置关系必须更为精准,以减少前述构件间组装时所产生的累积公差而导致 组装上的不易,因此,在制造上的难度也相对提高。请参阅图2、图4及图5所示,图4是图1的一侧视图,说明第一高 音C键未被按压,且第二高音C键与音孔间呈开启的状态。图5是图1的 一侧视图,说明第一高音C键被按压,且第二高音C键盖覆住音孔。图4 与图5的参考座标方向与图l相同,Z方向为吹奏者2的上下方向。依照长 笛1吹奏的指法,吹奏者2 (如图1所示)左手食指21的指根抵于管体11的底面且相反于高音C键单元14的杆件141 一侧(接近于整支长笛1的重心 处),以支撑长笛1的重量,而吹奏者2 —般都以左手食指21操控第一高音 C键143 ,其操控的动作是以左手食指21的第二指节为轴心使第一指节(即 指头)作圓弧状的摆动,左手食指21的第一指节即可按压或释放第一高音C 键143。由于第一高音C键143及第二高音C键144是分别借由键臂142连 接至杆件141,因此当第一高音C键143被按压时,会以轴件15为轴心向 下作圆弧状的摆动,同时能够连动第二高音C键144动作,使第二高音C 键144能够随着第一高音C键143向下摆动后盖覆住管体11上的一音孔 114。此外,与第二高音C键144相连接的键臂142后端朝下凸伸有一挡臂 145,挡臂145与该键臂142之间呈一角度并用以抵接于管体11外表面,借 此,当第一高音C键143被释放后,挡臂145能同时限制第一高音C键143 与第二高音C键144向上摆动的弧度。由于键臂142愈长时,第一高音C键143所能向上摆动的弧度愈大,因 此,左手食指21的第一指节需抬高较高的高度才能按压到第一高音C键 143,且左手食指21的第一指节也需摆动更大的弧度才能驱使第一高音C键 143向下摆动,并使第二高音C键144盖覆住音孔114,由于左手食指21 的第一指节所需运动的距离较大,因此吹奏者2在操控上无法迅速且灵敏 地操控第一高音C键143。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长笛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 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谋求 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设计被发展完成,此显然是相关业者 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长笛,实属当前重要研发 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长笛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 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 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长笛,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长笛,使其更具有 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 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长笛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 新型结构的长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且容易制 造,并使吹奏者能迅速且灵敏地操控音键的长笛,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长笛,包含一管体、 一第一音键单元及一第 二音键单元,该管体包括一头端、 一尾端,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头端与该尾端间的音孔,该第一音键单元设置于该管体上且邻近于该头端并用以控制 该音孔的启闭,该第一音键单元包括一枢接于该管体上的第一杆件,该第 一杆件的延伸方向与该管体的轴向相同并与该管体相间隔,该第二音键单 元设置于该管体上且邻近于该尾端,该第二音键单元包括一枢接于该管体 上的第二杆件,该第二杆件的延伸方向与该管体的轴向相同并与该管体相间隔;其中该音孔,其定义有一通过中心且延伸方向与该管体的轴向相 同的延伸线,该第 一杆件与该延伸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该第二杆件与该 延伸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 进一步实现。前述的长笛,其中所述管体还包括二间隔凸设于外表面的第一凸柱,该 第 一杆件枢接于该二第 一 凸柱之间。前述的长笛,其中所述管体还包括二间隔凸设于外表面的第二凸柱,该 第二杆件枢接于该二第二凸柱之间。前述的长笛,其中所述的第一音键单元为一高音C键单元,其包括二间 隔由该第 一杆件朝该延伸线方向凸伸的第 一键臂,及分别形成于该二第一 键臂一端且间隔位于该管体上方的一第一高音C键与一第二高音C键,该第 二高音C键用以控制该音孔的启闭。前述的长笛,其中所述的第二音键单元包括二间隔由该第二杆件朝该 延伸线方向凸伸的第二键臂,及分别形成于该二第二键臂一端且间隔位于 该管体上方的一 A键与 一降B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 术方案,本技术长笛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1 、本技术借由第 一杆件与第二杆件分别枢接于二第 一 凸柱间及二 第二凸柱之间,且第 一杆件中心线的延伸间隔第二杆件中心线的延伸 一段 距离,此种设计方式使前述构件在尺寸设计及相对位置关系的精准度要求 可以降低,制造上较为容易。2、此外,借由第一杆件与音孔的延伸线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杆件与 延伸线间的垂直距离,在左手食指的指头与第一高音C键的接触位置不变 的情况下,第 一键臂的设计长度可更为缩短,借此能够减少第 一高音C键摆 动的弧度,使得吹奏者能迅速且灵敏地操控第一高音C键。综上所述,本技术长笛,具有构造简单,且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笛,包含一管体、一第一音键单元及一第二音键单元,该管体包括一头端、一尾端,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头端与该尾端间的音孔,该第一音键单元设置于该管体上且邻近于该头端并用以控制该音孔的启闭,该第一音键单元包括一枢接于该管体上的第一杆件,该第一杆件的延伸方向与该管体的轴向相同并与该管体相间隔,该第二音键单元设置于该管体上且邻近于该尾端,该第二音键单元包括一枢接于该管体上的第二杆件,该第二杆件的延伸方向与该管体的轴向相同并与该管体相间隔,其特征在于:    该音孔,其定义有一通过中心且延伸方向与该管体的轴向相同的延伸线,该第一杆件与该延伸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该第二杆件与该延伸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笛,包含一管体、一第一音键单元及一第二音键单元,该管体包括一头端、一尾端,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头端与该尾端间的音孔,该第一音键单元设置于该管体上且邻近于该头端并用以控制该音孔的启闭,该第一音键单元包括一枢接于该管体上的第一杆件,该第一杆件的延伸方向与该管体的轴向相同并与该管体相间隔,该第二音键单元设置于该管体上且邻近于该尾端,该第二音键单元包括一枢接于该管体上的第二杆件,该第二杆件的延伸方向与该管体的轴向相同并与该管体相间隔,其特征在于该音孔,其定义有一通过中心且延伸方向与该管体的轴向相同的延伸线,该第一杆件与该延伸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该第二杆件与该延伸线之间的垂直距离。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长笛,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管体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鹤凡
申请(专利权)人:李鹤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