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孔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80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七孔笛”,是基于现有“六孔笛”的改制,其具体形制是:首先废除传统六孔笛笛尾的全部四个基音孔和助音孔,使管体的长度即为管内空气柱震动的实际长度,再在管尾与下把位的第一音孔之间开设附加侧孔一个,起用六孔竹笛演奏中长期闲置的小指来按闭。本“七孔笛”旨在完全继承和保留传统“六孔笛”的结构形制和演奏指法上的优势,并通过下把位附加一个侧孔以取代原有基音孔和助音孔的办法,使传统竹笛的音域得以向下扩展一个小三度、向上扩展一个大二度,总共扩展音域达到一个纯四度,实现了中国竹笛在结构形制及演奏音域上千百年来的重要突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Seven hole flut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lute with seven holes, the existing \six hole Flute\ reform based on the specific shape is: first, the abol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ix hole flute flute tail all four holes and hole pitch, the tube body is the length of the actual length of tube air column vibration, then in the end of the tube and the first sound hole of an additional side hole, using six bamboo flute long-term idle finger to close. The flute with seven holes to shape and structure play fingering fully inherit and retain the traditional flute with six holes on the edge, and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a side hole position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pitch hole and help the sound way, the traditional bamboo flute range can be expanded downwards a mistress, to expand a major second, a total of extended range to achieve a pure four degree, achieved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bamboo China rang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吹奏乐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开有七个指孔的新型 竹笛一一七孔笛
技术介绍
传统的六孔笛',(本说明书所述六孔、七孔等均为指孔)以其 独特的魅力在当今普遍地流行着,成为中国民族民间乐器中最为质朴的经 典之器。中国传统竹笛的这种六孔之制,实际上已流传了千百年,几 乎一直保持不变(只是近现代由匀孔易为非勻孔)。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始, 就有不少人对这一管乐器进行过加孔、加键,增长、缩短等各种各样的改 革试验,但都无法取代传统的六孔之制。迄今为止,对传统六孔笛进行加孔改制的见有各种样式,诸如十孔 笛、九孔笛、八孔笛和七孔笛等。其中所见七孔笛的主要形制有两种 一是在传统六孔的上把第六音孔的上方背面增设一个附加音 孔(用上把的大拇指按),以方便筒音的滑音及宫调的翻奏(参见附附图说明图1, 图中36为第六音孔,51为附加音孔);二是在传统六孔下把的第一音孔与 第二音孔之间增设一个附加音孔,以方便半音和转调的演奏,多见于大低 音笛(参见附图2,图中31为第一音孔,32为第二音孔,52为附加音孔)。 上述所有这些改制(包括十孔笛、九孔笛等)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并不 改变六孔笛的笛尾开设基音孔和助音孔的结构特征(筒音与第一音孔一直 保持着大二度的音程关系),也不能拓宽传统六孔笛的实际演奏音域,只是 为某些转调或指法带来了些许方便,对传统六孔笛的结构和演奏性能并没 有本质上的突破,意义不大;此外,由于附加音孔的增设,对传统指法影 响较大,得不偿失,从而不能取代或动摇普遍流传的传统六孔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保留现有六孔竹笛演 奏技法的基础上,具有更宽音域的七孔笛,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 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一种七孔笛,是基于现有六孔笛的改制,其具体形制是首先废除传 统六孔笛笛尾的全部四个基音孔和助音孔,使管体的长度即为管内空气柱 震动的实际长度,再在管尾与下把第一音孔之间开设附加侧孔一个,起用 六孔竹笛演奏中长期闲置的小指来按闭。所开的附加侧孔位置约位于管尾 距第一音孔的三分之二处。本技术所述七孔笛是在完全继承和保留传统竹笛的六孔,,结构 形制和演奏指法的基础上,通过下把附加一个侧孔以取代原有的基音孔和助音孔的办法,使传统竹笛的音域得以向下扩展一个小三度(可以多出两 三个音)、向上扩展一个大二度(对于梆笛,这种扩展会更加明显),总共 扩展音域达到一个纯四度,实现了中国竹笛在结构形制及演奏音域上千百 年来的重要突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 一 详细说明。图1为现有^R术中一种七孔笛的结构示意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七孔笛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技术所述七孔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吹孔 2、膜孔 3、音孔(指孔)31、第一音孔32、第二音孔 36、第六音孔 4、附加侧孔 51、附加音^L 52、附加音孔 6、助音孔 7、基音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所述七孔笛的结构形制,以D调的曲笛为例,其笛尾的制式是附加侧孔4与原六个音孔(指孔)3中的第一音孔31的孔距约为4. 3厘米(音程关系为大二度),管底口与附加侧孔4的距离约为8.2厘米(音程关系为小三度),该附加侧孔4大致位于管尾距离第一音孔31的三分之二处,发音为基本调的徵(sol )声(取代原筒音),新管体的筒音向下扩展为角(mi)声,其余上部结构均同传统六孔笛。该附加侧孔4的设置角度或高度以小指能够自然把持为宜。本技术所述七孔笛通过附加侧孔(小指孔)和笛尾结构的改制(废除四个基音孔和助音孔),在传统竹笛的六孔下^/f身的偏侧面开设附加音孔一个(小指按孔),管身的长度为管内空气柱震动的实际长度,也即管长决定基音的高度(无基音孔和助音孔),使传统六孔竹笛在完全保留 原有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其音域得以向下扩展一个小三度音程、向上扩展--个大二度音程,总共扩展一个纯四度,使传统竹笛的音域达到了近三个 八度。以第三孔为F调的梆笛为例其最低音为d、一字组的a,而 最高音则达到了 小字四组的g ,比传统六孔竹笛的音域整整拓宽了一 个纯四度。在实际演奏中,若小指不按闭七孔笛的附加侧孔,该孔所发之音 即如传统六孔笛的筒音,所有演奏指法及感觉与传统六孔笛一模一样; 若小指按闭附加侧孔,则可获得向下扩展一个小三度的浑厚低音,还可视 乐曲及多宫翻奏的需要,半闭附加侧孔,获得其中所需的大、小二度音程。 同时,由于笛尾结构的改变,原有六孔梆笛根本吹不出的极高音区的商 音也可以轻松获得。此外,所述七孔笛的管尾与附加侧孔的距离还可以视筒音音程的 需要在实际制作中进行缩短(形成大二度关系)或加长(形成大三度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七孔笛,包括吹孔、膜孔、第一至第六音孔或指孔以及位于管尾的基音孔和助音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音孔和助音孔由一附加孔所替代,所述附加孔设于笛身管尾端与第一音孔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七孔笛,包括吹孔、膜孔、第一至第六音孔或指孔以及位于管尾的基音孔和助音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音孔和助音孔由一附加孔所替代,所述附加孔设于笛身管尾端与第一音孔之间。2、 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师范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