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含井字形支撑梁的扬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379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含井字形支撑梁的杨琴,属于民族乐器的改进.它的面板上设有圆孔,将琴码和滚轴板所承受的弦压借助于穿过面板圆孔的圆木衬而直接传递给位于共鸣箱中的井字形支撑梁的横梁,从而既避免了因面板直接受压而引起的面板裂变和琴头翘曲,又能通过桥形滚轴板的悬臂式自由振动而将琴弦的振动传递给整个面板.面板背面粘有六条木质音梁.此外,它还有由尼龙绳和塑料滑轮牵动的制音器.它具有面板和琴体不变形,使用寿命长;面板振动充分,音质好,不易跑音;半音对全.转调简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Dulcimer with well shaped supporting beam

A well shaped beam with supporting Yang Qin, belonging to the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It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hole on the panel, the bridges and roller plate under pressure with the help of string through the panel hole lining and log directly to the sound box located in the well shaped beam beam, so as to avoid the due to the direct compression panel panel fission and head warping, free vibration and the cantilever bridge shaped roller plate transfers the vibration of the strings to the panel. The panel is glued on the back of six wooden sound beam. In addition, it also consists of a nylon rope and pull plastic pulley damper. It has a dynamic panel and the body deformation, long service life; the panel vibration fully, sound quality is good, not easy to run on the whole. The advantages of chromatic tone; simple mod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民族乐器的改进。 一般的扬琴,例如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401型和501型,面板背面没有音梁,琴码直接置于面板上,滚轴板位于山口处,多数没有制音器,有的即使有制音器,但制音器起止与琴竹不同步,方向相反,违背演奏者的正常心理感觉,并且制音器的金属部件在使用时,常产生杂音。琴码均由木质材料制成,直接置于面板上,既传递振动又承受弦压。琴内的支撑梁(俗称音梁)为7根和琴码相对应的纵向分布的木条,在面板下与面板直接接触。有人测试过,四排码大变音扬琴,琴弦总张力达1939公斤,总弦压达362公斤,上述扬琴的弦压通过琴码直接作用于面板。面板下尽管有7根支撑梁,但由于它们是纵向排列,不能完全克服由琴弦张力和弦压所引起的琴头翘曲和面板变形。这种不合理的结构给上述扬琴带来下列弊端1、容易变形,使用寿命短暂。当一台新琴调音紧弦后,很快就开始产生变形与跑音,面板右边下凹,左边凸起,琴头翘曲。北京民乐厂新改进的501型扬琴,尽管在左滚轴板下的面板上采用锯缝的办法,也未能解决变形问题。2、面板振动不充分,音质差。由于支撑梁与面板完全接触,将面板分隔成小块,致使面板只能局部振动,不能将振动充分迅速传向整个面板,因而音质较差,低音区尤其干涩、单薄。3、半音不齐,音位增加受到限制。由于面板对弦压没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在面板上不能设置足够的音位来满足“直接转调”的需要。尽管少数扬琴勉强配齐半音,但手法复杂,演奏不便,难于推广。多数扬琴只能借助于滚轴板上的临时变音槽的推拉来弥补半音不齐的缺点,演奏中往往需要增写一段间奏,以赢得调节变音槽的时间,操作既不方便,音准亦无法保证。针对一般扬琴的上述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含井字型支撑梁的扬琴,旨在克服扬琴面板裂变与琴头翘曲,改善音质,配齐半音。 本专利技术的要点是 扬琴的支撑梁为井字形,井字形支撑梁位于扬琴梯形共鸣箱中,其横梁〔图2(1)〕平行于前后腹板〔图2(4)(5)〕,靠近面板,但未接触面板,横梁两端作成燕尾榫〔图2(6)〕嵌入琴头中。其纵梁〔图2(2)〕与横梁呈井字形相交并相互嵌合,纵梁与背板接触。这样既可保证面板充分振动,又可避免面板和琴头变形。 滚轴板〔图1(4)(14)〕的横截面〔图2(8)〕为桥形,离开山口一定距离,纵向分布于扬琴面板两边。滚轴板的内侧直接置于面板〔图2(10)〕上,滚轴板的外侧,则借助于穿过面板园孔〔图2(12)〕的园木衬〔图2(11)〕,置于琴内井字形支撑梁的横梁上。这样,滚轴板所承受的弦压被分解为两部份,分别由面板和井字形支撑梁的横梁承受。既避免了面板过分受力,又使滚轴板可以进行悬臂式自由振动,将琴弦的振动传递给面板,因而滚轴板既可推动其上设的滚轴来微调音高,又是扬琴的桥码。 面板背面顺木纹方向微斜粘有6条木质音梁〔图3(2)〕,排列成三个八字形,一方面可增强面板应力,另一方面可提高面板横向传音速度,有利于顺纹方向和横向传音的平衡。面板上在相对于井字形支撑梁的横梁与码条、滚轴板相交叉的位置上均设有园孔〔图2(3)(12)〕,以便让支撑码条和滚轴板的园木衬能穿过面板固定于井字形支撑梁的横梁上。 码条〔图2(9)〕用金属制成。装配时,每根码条用两个园木衬支撑,使码条悬离面板。园木衬借助于面板上的园孔穿过面板,固定在井字形支撑梁的横梁上(园木衬与面板完全不接触),将弦压通过码条和园木衬直接传递给井字形支撑梁,从而避免了面板的直接受力。 制音器〔图4〕由两根粘有毛毡的铝合金做成的制音条〔图4(3)〕4片制音条复位簧片〔图4(1)〕、尼龙绳〔图4(4)〕、塑料滑轮〔图4(5)〕、踏板〔图4(6)〕和踏板复位弹簧〔图4(7)〕构成。每根制音条各由两片复位簧片夹固于码条下,每根制音条正中各系一根尼龙绳,向下穿过面板上的小园孔,通过两个塑料滑轮相连接,然后再与踏板连为一体。演奏时,演奏者脚踩踏板,制音条脱离琴弦,需要制音时,脚松开踏板,制音条上毛毡即紧贴琴弦而制音。这样制音器起止与琴竹同步,合符演奏者正常心理感觉。由于采用了尼龙绳和塑料滑轮,避免用金属传动部件,因而制音时不出杂音。 由于本专利技术不必担心面板和琴头变形翘曲,可大胆增加音位。音位排列布局在兼顾传统习惯基础上,可备齐全部半音及必要的“二位音”(同度)〔图5〕,演奏及转调简便。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面板和琴头不变形,使用寿命长,且不易跑音。2、面板振动充分,音质园润,音色优美,音量宏大,高音清脆,低音浑厚。3、音域宽广,音位可兼顾传统习惯进行规律性布局,并备齐半音,不停顿地任意转调,演奏手法简便。4、制音迅速灵敏,不出杂音,制音起止与琴竹同步。 图1,琴面示意图。(1)滚轴,(2)弦钩,(3)左山口,(4)左滚轴板,(5)高半音码,(6)制音条,(7)高音码,(8)前腹板,(9)面板,(10)中音码,(11)次中音码,(12)制音条复位簧片,(13)低音码,(14)右滚轴板,(15)右山口,(16)弦轴,(17)低半音码,(18)后腹板。 图2,共鸣箱内部结构图。(1)横梁,(2)纵梁,(3)园木衬位置,(4)前腹板,(5)后腹板,(6)横梁燕尾榫,(7)琴头,(8)滚轴板(横截面),(9)码条,(10)面板,(11)园木衬,(12)面板园孔,(13)滚轴。 图3,面板背面音梁位置图。(1)琴头,(2)音梁,(3)面板。 图4,制音器示意图。(1)制音条复位簧片,(2)簧片固定点,(3)制音条,(4)尼龙绳,(5)塑料滑轮,(6)踏板,(7)踏板复位弹簧。 图5,基本音位图。 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专利技术人按本专利技术要点制作成5台CyI型扬琴,使用已近一年时间,面板和琴头均未变形,音质音色仍优美如初,CyI型扬琴体现了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效果和优点。其不变形时间已大大超过现有扬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面板、支撑梁、滚轴板、制音器、音梁、琴码和琴弦组成的扬琴,其特征是它内部的支撑梁为井字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面板、支撑梁、滚轴板、制音器、音梁、琴码和琴弦组成的扬琴,其特征是它内部的支撑梁为井字形。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扬琴,其特征是所说的井字形支撑梁的横梁平行于扬琴梯形共鸣箱的腹板,井字形支撑梁的纵梁与横梁相交呈井字形。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说的扬琴,其特征是所说的井字形支撑梁的横梁靠近面板但未接触面板,其两端均作成燕尾榫嵌入琴头中,井字形支撑梁的纵梁和背板接触。4、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扬琴,其特征是所说的面板背面沿木纹方向粘有六条木质音梁,微斜排列成三个八字形。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潘广德韩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音乐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