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发芽期耐冷性鉴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826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发芽期耐冷性鉴定装置,包括鉴定装置本体,所述鉴定装置本体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内腔连通,所述下筒体一侧设有便于种植盒进入的放置口,所述下筒体内腔设有对种植盒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上筒体和上筒体外侧设有对上筒体进行降温的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鉴定装置本体两侧的循环制冷器和湿冷器,所述循环制冷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与盘旋设置在上筒体内壁中部的制冷管两端连接,所述湿冷器通过连接管与设置在上筒体头部的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板为一侧开口的空腔结构,通过固定组件和降温组件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鉴定数据的稳定性,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发芽期耐冷性鉴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稻培育
,具体是一种水稻发芽期耐冷性鉴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还有其它分类,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为季节稻与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为普通水稻与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盐碱性分为普通淡水稻与“海水稻”。
[0003]水稻发芽期时会进行多种不同类别的实验,其中一种就是耐冷能力的试验,传统条件下通常将水稻带到寒带地区种植,从而观察水稻的耐寒能力,但通过外界测试水稻的耐寒能力有太多的变量不可控制,无法对水稻的测试条件进行精确调控,现有的耐冷性鉴定装置多直接在设备内部对处于发芽期的水稻进行降温,由于设备内外温度不一样,导致处于发芽期的水稻与设备内部的湿气直接接触时,容易出现冻伤等问题,导致所鉴定的数据不准确,影响后续使用。
[0004]针对上述问题,现在设计一种水稻发芽期耐冷性鉴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发芽期耐冷性鉴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水稻发芽期耐冷性鉴定装置,包括鉴定装置本体,所述鉴定装置本体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内腔连通,所述下筒体一侧设有便于种植盒进入的放置口,所述下筒体内腔设有对种植盒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上筒体和上筒体外侧设有对上筒体进行降温的降温组件;
[0008]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鉴定装置本体两侧的循环制冷器和湿冷器,所述循环制冷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与盘旋设置在上筒体内壁中部的制冷管两端连接,所述湿冷器通过连接管与设置在上筒体头部的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板为一侧开口的空腔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靠近下筒体的一侧安装有对湿气进行扩散的风机。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筒体顶部中央设有便于连接管穿过的安装孔。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承接板和两个丝杆,两个所述丝杆对称设置在下筒体内壁,所述承接板两侧设有与丝杆滑动连接用的滑块,所述承接板顶部设有与种植盒连接用的固定凸棱。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接板远离固定凸棱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减少湿气散出的密封圈。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鉴定装置本体底部设有起到减震作用的减震垫。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筒体一侧设有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种植盒内处于发芽期水稻情况的摄像头。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降温组件的设置可以对上筒体的筒壁进行降温,使处于发芽期的水稻逐渐降温后,再通过湿冷器进行降温,避免了湿气对设备内部直接降温且与发芽期的水稻直接接触,导致水稻所受到温度突然下降,容易出现冻伤等问题,从而提高了鉴定数据的稳定性,便于后续进行使用。
[0017]2.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使用鉴定装置本体,摄像头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记录观察处于发芽期水稻的状态,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种水稻发芽期耐冷性鉴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一种水稻发芽期耐冷性鉴定装置中鉴定装置本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一种水稻发芽期耐冷性鉴定装置中承接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鉴定装置本体;11,上筒体;12,下筒体;13,循环制冷器;14,制冷管; 15,丝杆;16,滑块;17,承接板;18,种植盒;19,湿冷器;20,摄像头;21,风机; 22,安装板;23,连接管;24,安装孔;25,放置口;26,减震垫;27,固定凸棱;2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水稻发芽期耐冷性鉴定装置,包括鉴定装置本体10,所述鉴定装置本体10包括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所述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 内腔连通,所述下筒体12一侧设有便于种植盒18进入的放置口25,所述下筒体12内腔设有对种植盒18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上筒体11和上筒体11外侧设有对上筒体11进行降温的降温组件,通过固定组件和降温组件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鉴定数据的稳定性,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0024]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鉴定装置本体10两侧的循环制冷器13和湿冷器19,所述循环制冷器13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与盘旋设置在上筒体11内壁中部的制冷管14两端连接,所述湿冷器19通过连接管23与设置在上筒体11头部的安装板22连接,所述安装板 22为一侧开口的空腔结构,使用时通过降温组件的设置可以对上筒体11的筒壁进行降温,使处于发芽期的水稻逐渐降温后,再通过湿冷器19进行降温,提高了鉴定数据的稳定性,便于后续进行使用。
[0025]所述上筒体11顶部中央设有便于连接管23穿过的安装孔24,所述安装板22靠近下
筒体12的一侧安装有对湿气进行扩散的风机21,避免了湿气与水稻直接接触,以便于观察到的数据更准确。
[0026]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承接板17和两个丝杆15,两个所述丝杆15对称设置在下筒体12 内壁,所述承接板17两侧设有与丝杆15滑动连接用的滑块16,所述承接板17顶部设有与种植盒18连接用的固定凸棱27,所述上筒体11一侧设有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种植盒18 内处于发芽期水稻情况的摄像头20,使用时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使用鉴定装置本体10,摄像头20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记录观察处于发芽期水稻的状态,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使用感受。
[0027]所述承接板17远离固定凸棱27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减少湿气散出的密封圈28,所述鉴定装置本体10底部设有起到减震作用的减震垫26,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便于延长鉴定装置本体10的有效使用寿命。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先将种植盒18放置在承接板17上,承接板17 上的固定凸棱27可以对种植盒18的位置进行固定,再通过转动丝杆15,使丝杆15通过滑块16带动承接板17上移,使种植盒18位于上筒体11内部,通过循环制冷器13和湿冷器19的配合使用,来对上筒体11进行降温,循环制冷器13可以对上筒体11的筒壁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发芽期耐冷性鉴定装置,包括鉴定装置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鉴定装置本体(10)包括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所述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内腔连通,所述下筒体(12)一侧设有便于种植盒(18)进入的放置口(25),所述下筒体(12)内腔设有对种植盒(18)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上筒体(11)和上筒体(11)外侧设有对上筒体(11)进行降温的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鉴定装置本体(10)两侧的循环制冷器(13)和湿冷器(19),所述循环制冷器(13)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与盘旋设置在上筒体(11)内壁中部的制冷管(14)两端连接,所述湿冷器(19)通过连接管(23)与设置在上筒体(11)头部的安装板(22)连接,所述安装板(22)为一侧开口的空腔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发芽期耐冷性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2)靠近下筒体(12)的一侧安装有对湿气进行扩散的风机(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芬张文杰蔡启明史延丽安永平马静王坚张娇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育种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