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817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氢装置,包括:氢气发生器,设有蒸气输入管和氢气排出管,且内部设有氢气生成空间;蒸气生成装置,套设于所述氢气发生器外部,所述蒸气生成装置,包括:加热部,设有至少一个加热管和蒸气加热腔,所述加热管的底部和/或顶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加热管内部设有燃烧催化剂,其一端为尾气入口,另一端为废气出口;蒸气排出管,通过所述蒸气排出管将所述蒸气生成装置与所述蒸气输入管连通;液体导入管,连通所述蒸气加热腔的底部和/或侧面;过热部,设于所述加热部端部,包括至少一个蒸气直管,所述蒸气直管一端连通所述蒸气加热腔,所述蒸气直管另一端连通所述蒸气排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蒸气盘管内部蒸气流动阻力大,加热效率低的问题。加热效率低的问题。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制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传统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并且矿物资源逐渐枯竭,因此急需一种环保高效的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和氢能。其中,氢气能够清洁燃烧注定是一种理想的能源,但在制氢过程中,其生产环境需严格把控,一旦氢气泄漏将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0003]现有制氢工艺中,有利用甲醇与水为原料液进行氢气制备的方法。生产过程中,先将液体原料通入制氢设备中,通过高温加热装置将液体原料气化,最后将蒸气通入制氢反应炉中制备氢气。高温加热装置可采用可燃气体和燃烧催化剂反应的方式放热,燃烧催化剂的反应管道不可拆卸,难以更换燃烧催化剂;蒸气从反应管道通出后进入盘管加热,但盘管内无法设置电加热器,电加热器只能设于盘管外借助蓄热材料导热,加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制氢装置,有效解决燃烧催化剂更换困难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制氢装置,包括:氢气发生器,设有蒸气输入管和氢气排出管,且内部设有氢气生成空间;蒸气生成装置,套设于所述氢气发生器外部,所述蒸气生成装置,包括:加热部,设有至少一个加热管和蒸气加热腔,所述加热管的底部和/或顶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加热管内部设有燃烧催化剂,其一端为尾气入口,另一端为废气出口;蒸气排出管,通过所述蒸气排出管将所述蒸气生成装置与所述蒸气输入管连通;液体导入管,连通所述蒸气加热腔的底部和/或侧面;过热部,设于所述加热部端部,包括至少一个蒸气直管,所述蒸气直管一端连通所述蒸气加热腔,所述蒸气直管另一端连通所述蒸气排出管;其中,所述加热管用于通入尾气和所述燃烧催化剂进行放热反应,所述蒸气加热腔用于通入液体制备蒸气。
[0006]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加热管为可拆卸连接,便于通过拆卸所述加热管来更换所述燃烧催化剂;蒸气在所述蒸气直管内能够进一步加热,提高气化程度;所述氢气发生器通过蒸气的反应制备氢气;所述加热管内能够燃烧尾气,充分利用尾气的能源。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换热翅片。
[0008]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所述加热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换热翅片,使所述加热管内的产生的热量更好的散发,使所述蒸气加热腔均匀受热。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热部,还包括:过热腔,设于所述蒸气直管外侧,与所述蒸气直管隔离,其端部连通所述废气出口,其内部设有蓄热组件;废气导出管,设于所述过热部的侧面,与所述过热腔连通,包括废气直管和废气排液管;至少一个第一电
加热管,每个所述第一电加热管均对应设于所述蒸气直管内。
[0010]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过热腔内的所述蓄热组件用于吸收废气的热量,对多个所述蒸气直管内的蒸气进一步加热,有助于充分利用反应的热量;所述第一电加热管用于对所述蒸气直管内的蒸气进行加热;所述废气直管和所述废气排液管用于废气的气液分离;所述第一电加热管为笔直状,所述蒸气直管相比盘管能够在其中安装所述第一电加热管,进一步对蒸气进行加热。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电加热管上设有第二换热翅片。
[0012]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使所述第一电加热管产生的热量更好的散发至过热部内,使所述过热部内的蒸气均匀受热。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气生成装置,还包括:尾气腔,设于所述加热部的端部,连通所述尾气入口;混合气通入管,连通所述尾气腔底部或侧面,包括:空气通入管、尾气通入管和/或甲醇通入管。
[0014]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尾气通入管用于通入尾气进行燃烧放热反应,有助于尾气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所述甲醇通入管用于通入甲醇配合尾气和空气进行燃烧,有助于燃烧反应更彻底,提高蒸气制备效率。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氢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层保温层,套设于所述制氢装置的外部。
[0016]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使所述加热部内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更好的保存至蒸气生成装置内部。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氢气发生器,还包括:氢气生成腔,内设有制氢催化剂,所述氢气生成腔连通所述蒸气输入管,所述氢气生成腔连通所述氢气排出管;至少一个第二电加热管,所述第二电加热管连接所述氢气发生器的端部,并伸入所述氢气生成腔,为制氢反应提供反应温度。
[0018]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氢气生成腔用于进行制氢反应,所述第二电加热管用于维持反应所需的温度,为制氢反应提供条件。
[001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氢气发生器,还包括:液位组件,包括:液位腔,包括:液位腔入口,位于所述液位腔的端部顶面或侧面,并连通所述蒸气排出管;液位腔出口,位于所述液位腔的另一端部底面或侧面,并连通所述液体导入管;液位计,用于检测所述液位腔内的液位高度;液位组件排水管,连通所述液位腔的端部底面或侧面。
[0020]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液位组件的顶部与所述加热腔的顶部连通,所述液位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加热腔的底部连通,因此所述液位腔内的液面与所述加热腔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可测量所述液位腔内的液面得到所述加热腔的液面高度,便于对所述加热腔进行补液;所述液位组件排水管用于天气冷时排出所述液位组件内的液体,防止冻结。
[002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进液泵;换热组件,包括:氢气换热入口、氢气换热出口、补液入口和补液出口,所述氢气换热入口和所述氢气换热出口在所述换热组件内部连通,所述补液入口和所述补液出口在所述换热组件内部连通;其中,所述进液泵连通所述补液入口,所述氢气排出管连通所述氢气换热入口。
[0022]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换热组件用于氢气和反应液体的换
热,氢气从所述氢气排出管排出后温度较高需要冷却后才能提纯,反应液体温度低,进行加温后再通入加热部能节省热量,因此交换氢气和反应液体的热量后同时实现了氢气的降温和反应液体的升温。
[002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机,设有氢气冷却入口和氢气冷却出口,所述氢气冷却入口连通所述氢气换热出口;冷氢气导出管,连通所述氢气冷却出口和/或所述换热组件;其中,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三液体口和第四液体口,通过第三液体口和第四液体口,在所述换热组件内所述氢气发生器制成的氢气将热量传递至换热液
[0024]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所述风机用对生成的氢气的进一步冷却。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i) 所述加热管为可拆卸连接,便于通过拆卸所述加热管来更换所述燃烧催化剂;ii)所述蒸气直管外的蓄热组件用于吸收烟气的热量,所述蓄热组件和所述蒸气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氢气发生器,设有蒸气输入管和氢气排出管,且内部设有氢气生成空间;蒸气生成装置,套设于所述氢气发生器外部,所述蒸气生成装置,包括:加热部,设有至少一个加热管和蒸气加热腔,所述加热管的底部和/或顶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加热管内部设有燃烧催化剂,其一端为尾气入口,另一端为废气出口;蒸气排出管,通过所述蒸气排出管将所述蒸气生成装置与所述蒸气输入管连通;液体导入管,连通所述蒸气加热腔的底部和/或侧面;过热部,设于所述加热部端部,包括至少一个蒸气直管,所述蒸气直管一端连通所述蒸气加热腔,所述蒸气直管另一端连通所述蒸气排出管;其中,所述加热管用于通入尾气和所述燃烧催化剂进行放热反应,所述蒸气加热腔用于通入液体制备蒸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换热翅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部,还包括:过热腔,设于所述蒸气直管外侧,与所述蒸气直管隔离,其端部连通所述废气出口,其内部设有蓄热组件;废气导出管,设于所述过热部的侧面,与所述过热腔连通,包括废气直管和废气排液管;至少一个第一电加热管,每个所述第一电加热管均对应设于所述蒸气直管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电加热管上设有第二换热翅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气生成装置,还包括:尾气腔,设于所述加热部的端部,连通所述尾气入口;混合气通入管,连通所述尾气腔底部或侧面,包括:空气通入管、尾气通入管和/或甲醇通入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醇氢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