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装食品水浴加热的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769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罐装食品水浴加热的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主罐体、溢流阀和进水阀,所述主罐体的前侧安装有溢流阀,且主罐体的上方连接有进水阀,并且主罐体的外表面安装有单片机,所述主罐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水位线,且第一水位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水位线,并且第一水位线的右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杆。该罐装食品水浴加热的水位自动控制装置设置有浮体和自复位开关,可通过罐体内液体产生的浮力带动浮体件移动,配合自复位开关可对液面高度信息进行监测,后续配合单片机可自动对进水阀和溢流阀进行控制,实现液面的自动控制,可代替原来的手动控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罐装食品水浴加热的水位自动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罐装食品水浴加热
,具体为罐装食品水浴加热的水位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罐装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一般是通过水浴的方式对罐装食品进行加热和保温处理,在罐装食品(比如碗粥、六个核桃这类的)的加热过程中,对加热罐体要求非常高,因罐体加热介质为水浴加热,在罐体内加热,若罐体加热水位过高,水位压力非常容易造成罐体凹陷,产品出厂不合格,若罐体水位较低,则在罐体内加热的罐装食品,会造成部分产品加热不起来,故需要对罐体的水位进行控制,但现有的水位控制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0003]现有的水位控制装置多为人工进行操作和控制,需要人为对罐内液面高度进行检查,然后再通过对进水阀的控制对液面高度进行调整,增加了工人作业量,且容易出现漏检导致不能及时对液体进行补充,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和自动化程度。
[0004]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水位控制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罐装食品水浴加热的水位自动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水位控制装置多为人工进行操作和控制,需要人为对罐内液面高度进行检查,然后再通过对进水阀的控制对液面高度进行调整,增加了工人作业量,且容易出现漏检导致不能及时对液体进行补充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罐装食品水浴加热的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主罐体、溢流阀和进水阀,所述主罐体的前侧安装有溢流阀,且主罐体的上方连接有进水阀,并且主罐体的外表面安装有单片机,所述主罐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水位线,且第一水位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水位线,并且第一水位线的右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杆,且第一限位杆的内侧和第二限位杆的内侧均设置有浮体,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上端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自复位开关,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下端固定有支撑板,且第二限位杆的上方固定有连接块,并且连接块镶嵌在主罐体的内壁上,所述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自复位开关。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下端固定在主罐体的内壁上,且第一限位杆以安装板的中心为圆心等角度设置,并且第一限位杆和浮体之间构成上下滑动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浮体的上方设置有压板,且压板与第一限位杆以及第二限位杆之间均构成上下滑动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均呈竖直状结构设计,且第二限位杆通过连接块和主罐体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自复位开关和第二自复位开关的外侧均设置有防护层,且防护
层为柔性防水材料构成。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和第二限位杆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且支撑板的内部呈通孔状结构设计。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罐装食品水浴加热的水位自动控制装置;
[0013](1)设置有浮体和自复位开关,可通过罐体内液体产生的浮力带动浮体件移动,配合自复位开关可对液面高度信息进行监测,后续配合单片机可自动对进水阀和溢流阀进行控制,实现液面的自动控制,可代替原来的手动控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风险;
[0014](2)设置有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可通过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对两个浮体进行限位,使其能沿限位杆的内侧进行稳定的移动,从而后续可使自复位开关监测到信号的变化,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主剖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一限位杆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单片机工作流程示意图。
[0020]图中:1、主罐体;2、溢流阀;3、进水阀;4、单片机;5、第一水位线;6、第二水位线;7、第一限位杆;8、浮体;9、压板;10、安装板;11、第一自复位开关;12、防护层;13、第二限位杆;14、支撑板;15、连接块;16、第二自复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罐装食品水浴加热的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主罐体1、溢流阀2、进水阀3、单片机4、第一水位线5、第二水位线6、第一限位杆7、浮体8、压板9、安装板10、第一自复位开关11、防护层12、第二限位杆13、支撑板14、连接块15和第二自复位开关16,主罐体1的前侧安装有溢流阀2,且主罐体1的上方连接有进水阀3,并且主罐体1的外表面安装有单片机4,主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水位线5,且第一水位线5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水位线6,并且第一水位线5的右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杆7,第一限位杆7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杆13,且第一限位杆7的内侧和第二限位杆13的内侧均设置有浮体8,第一限位杆7的上端固定有安装板10,且安装板10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自复位开关11,第二限位杆13的下端固定有支撑板14,且第二限位杆13的上方固定有连接块15,并且连接块15镶嵌在主罐体1的内壁上,连接块1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自复位开关16;
[0023]第一限位杆7的下端固定在主罐体1的内壁上,且第一限位杆7以安装板10的中心
为圆心等角度设置,并且第一限位杆7和浮体8之间构成上下滑动结构,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后续浮体8可沿第一限位杆7的内侧进行移动,从而对主罐体1内的液位高度进行判断;
[0024]浮体8的上方设置有压板9,且压板9与第一限位杆7以及第二限位杆13之间均构成上下滑动结构,上述结构设计可通过后续压板9对第一自复位开关11和第二自复位开关16进行挤压,从而使第一自复位开关11和第二自复位开关16产生动作信号;
[0025]第一限位杆7和第二限位杆13均呈竖直状结构设计,且第二限位杆13通过连接块15和主罐体1相连接,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后续浮体8能在第一限位杆7和第二限位杆13内沿竖直方向进行稳定的移动,从而对主罐体1内的液面高度进行有效的检测;
[0026]第一自复位开关11和第二自复位开关16的外侧均设置有防护层12,且防护层12为柔性防水材料构成,上述结构设计可通过防护层12为第一自复位开关11和第二自复位开关16提供保护,避免主罐体1内的液体进入到第一自复位开关11或第二自复位开关16内,影响第一自复位开关11或第二自复位开关16的正常使用;
[0027]支撑板14和第二限位杆13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且支撑板14的内部呈通孔状结构设计,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罐装食品水浴加热的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主罐体(1)、溢流阀(2)和进水阀(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体(1)的前侧安装有溢流阀(2),且主罐体(1)的上方连接有进水阀(3),并且主罐体(1)的外表面安装有单片机(4),所述主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水位线(5),且第一水位线(5)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水位线(6),并且第一水位线(5)的右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杆(7),所述第一限位杆(7)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杆(13),且第一限位杆(7)的内侧和第二限位杆(13)的内侧均设置有浮体(8),所述第一限位杆(7)的上端固定有安装板(10),且安装板(10)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自复位开关(11),所述第二限位杆(13)的下端固定有支撑板(14),且第二限位杆(13)的上方固定有连接块(15),并且连接块(15)镶嵌在主罐体(1)的内壁上,所述连接块(1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自复位开关(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装食品水浴加热的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7)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胡正军季叶兵郑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同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