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包装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726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材包装线,包括机架,机架上向左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料机构,其包括第一导料架、第一导料滚筒、第二导料滚筒;第二导料机构,其包括第二导料架、第三导料滚筒、连接轴、转动连接于连接轴上的第四导料滚筒;限位模,其内部沿左右方向设置有限位通道;成型机构,其包括承托板、支撑架、成型模柱、第一成型座、第二成型座;缝合装置,其位于成型模柱的左端;收料结构,其包括收料架、连接于收料架上的驱动电机、转动连接于收料架上的收料卷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自动对排水板的包装生产,减少了人工的操作干预,极大地提高了排水板的生产效率,并提高生产质量的稳定性。并提高生产质量的稳定性。并提高生产质量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包装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板生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板材包装线。

技术介绍

[0002]排水板主要由板芯和膜组成,现有的排水板制作方法通常是利用整体板热熔机将膜直接粘接于板芯的表面,市面上亦出现了一些一体式的排水板,直接将膜包裹在板芯的外侧,但在制造时则较为麻烦,需要人工将膜紧密地包绕在板芯上,并将膜的两个侧边相互搭接,然后再人工将包好膜的排水板往超声波缝合机处推送,利用超声波缝合机将侧边搭接部分进行缝合,然后再卷绕下料,超声波缝合机又称超声波花边机、超声波压花机,是一种高效的缝合、压花设备。一些厂家利用现有的收卷设备直接对生产好的排水板进行收卷,由于整个生产过程既使用人工包装推送又使用机械收卷,整个生产节奏难以把控,产品质量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包装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板材包装线,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向左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料机构,其包括第一导料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料架上的第一导料滚筒、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料架上的第二导料滚筒,所述第一导料滚筒位于所述第二导料滚筒的上方,所述第一导料滚筒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导料滚筒的旋转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导料机构,其包括第二导料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料架上的第三导料滚筒、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料架上的连接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上的第四导料滚筒,所述第三导料滚筒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四导料滚筒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导料滚筒的前端设置有前限位肩,所述第四导料滚筒的后端设置有后限位肩,所述第四导料滚筒位于所述第三导料滚筒的上方,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压段,所述下压段位于所述第四导料滚筒的左方;限位模,其内部沿左右方向设置有限位通道,所述限位通道包括平整段、向上延伸于所述平整段前侧的前翻折段、向上延伸于所述平整段后侧的后翻折段;成型机构,其包括承托板、支撑架、成型模柱、第一成型座、第二成型座,所述承托板、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成型座与所述第二成型座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成型模柱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成型模柱的形状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所述成型模柱位于所述承托板的上方,所述成型模柱的外侧壁与所述承托板之间形成第一成型间隙,所述第一成型座上设置有成型模板,所述成型模板的形状为弧形,所述成型模板的弧心与所述成型模柱的中心线相互重合,所述成型模板与所述成型模柱的前侧之间形成第二成型间隙,所述第二成型座上转动连接有锣轮,所述锣轮位于所述成型模板的左方,所述锣轮的外侧壁与所述成型模柱的后侧之间形成第三成型间隙;缝合装置,其位于所述成型模柱的左端;收料结构,其
包括收料架、连接于所述收料架上的驱动电机、转动连接于所述收料架上的收料卷筒,所述驱动电机可带动所述收料卷筒转动,所述收料卷筒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
[000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作为原料的条形的膜与条形的板芯可分别搭在第一导料架的第一导料滚筒与第二导料滚筒上,利用第一导料滚筒与第二导料滚筒分别对膜与板芯进行转折导向,提高张紧力,然后膜与板芯再绕过第二导料架的第三导料滚筒与第四导料滚筒,利用第三导料滚筒与第四导料滚筒分别对膜与板芯进行导向并进一步提高其张紧力,并且压杆上的下压段可对正对板芯上的膜部分下压,使该部分的膜保持平整状态,避免在后续的弯折成型中产生皱褶、弯折等问题,膜可平铺在板芯的底侧,再将板芯放在膜上并穿过限位模内的平整段,限位模内的前翻折段与后翻折段则可将膜的前后两侧向上弯折,使得膜形成一个可容纳排水板的槽空间,然后膜包裹着板芯一起进入到第一成型间隙,板芯在膜与成型模柱之间被外力向左推送,当经过第一成型座时,膜的前弯折边进入到第二成型间隙内,先翻折搭在成型模柱上,然后经过第二成型座时,膜的后弯折边进入到第二成型间隙内,并翻折搭在成型模柱上,后弯折边的边缘会与前弯折边的边缘搭接重合,然后再继续向缝合装置方向推送,由缝合装置对后弯折边与前弯折边的搭接部分缝合,缝合完成后,膜与板芯脱离出成型模柱,由于没有第一成型间隙的限位,板芯由弯折恢复至平板状态,将膜撑开张紧,成型后的产品卷绕在收料卷筒上,由驱动电机带动收料卷筒转动,在对完成产品进行收料卷绕的同时,还可为整条包装线提供物料的推送力,因此,本技术可实现自动对排水板的包装生产,减少了人工的操作干预,极大地提高了排水板的生产效率,并提高生产质量的稳定性。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料架与所述连接轴之间设置有调节臂,所述调节臂通过第一螺栓压紧于所述第二导料架上。松开第一螺栓,调节臂可在第二导料架上摆动,以调节板芯的张力,调节完成后,将第二螺栓拧紧并将调节臂压紧至第二导料架上即可。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杆远离所述下压段的一端设置有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套接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外套筒的侧壁设置有安装螺孔,所述安装螺孔内配合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压紧于所述连接轴上。松开第二螺栓,外套筒可在连接轴上转动,以调节下压段对膜的压力,调节完成后,将第二螺栓拧紧并将外套筒压紧至连接轴上即可。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料机构沿左右方向排列有不少于两个。膜与板芯在放出并搭在第一导料滚筒与第二导料滚筒时,通常稳定性较差,容易震动,因此,利用多个第一导料机构对膜与板芯进行过渡,可提高在成型时的稳定性。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连接柱、连接套筒、第一调节螺杆与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承托板的前方,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承托板的后方,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后侧面设置有第一竖直槽,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竖直槽相互连通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二竖直槽,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竖直槽相互连通的第二螺孔,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竖直槽与所述第二竖直槽内,所述第一调节螺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螺孔内,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成型模柱上,所述第二调节螺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所述
第二螺孔内,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成型模柱上,所述连接套筒套接于所述连接柱上,所述成型模柱连接于所述连接套筒上。分别转动第一调节螺杆与第二调节螺杆,可带动连接柱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成型模柱的高度,可对成型模柱与承托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调节第一成型间隙的大小,以于适应不同厚度的板芯通过。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螺孔,所述第三螺孔内配合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三螺孔内并抵压在所述连接柱上。可对成型模柱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进行微调,具体的,先松开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远离连接柱,再转动连接套筒,调至合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包装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向左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料机构,其包括第一导料架(71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料架(710)上的第一导料滚筒(72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料架(710)上的第二导料滚筒(730),所述第一导料滚筒(720)位于所述第二导料滚筒(730)的上方,所述第一导料滚筒(720)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导料滚筒(730)的旋转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导料机构,其包括第二导料架(81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料架(810)上的第三导料滚筒(820)、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料架(810)上的连接轴(830)、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830)上的第四导料滚筒(840),所述第三导料滚筒(820)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四导料滚筒(840)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导料滚筒(840)的前端设置有前限位肩,所述第四导料滚筒(840)的后端设置有后限位肩,所述第四导料滚筒(840)位于所述第三导料滚筒(820)的上方,所述连接轴(830)上设置有压杆(850),所述压杆(85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压段(851),所述下压段(851)位于所述第四导料滚筒(840)的左方;限位模(200),其内部沿左右方向设置有限位通道,所述限位通道包括平整段(210)、向上延伸于所述平整段(210)前侧的前翻折段(220)、向上延伸于所述平整段(210)后侧的后翻折段(230);成型机构,其包括承托板(310)、支撑架、成型模柱(330)、第一成型座(340)、第二成型座(350),所述承托板(310)、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成型座(340)与所述第二成型座(350)连接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成型模柱(330)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成型模柱(330)的形状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所述成型模柱(330)位于所述承托板(310)的上方,所述成型模柱(330)的外侧壁与所述承托板(310)之间形成第一成型间隙,所述第一成型座(340)上设置有成型模板(341),所述成型模板(341)的形状为弧形,所述成型模板(341)的弧心与所述成型模柱(330)的中心线相互重合,所述成型模板(341)与所述成型模柱(330)的前侧之间形成第二成型间隙,所述第二成型座(350)上转动连接有锣轮(351),所述锣轮(351)位于所述成型模板(341)的左方,所述锣轮(351)的外侧壁与所述成型模柱(330)的后侧之间形成第三成型间隙;缝合装置(400),其位于所述成型模柱(330)的左端;收料结构,其包括收料架(910)、连接于所述收料架(910)上的驱动电机(920)、转动连接于所述收料架(910)上的收料卷筒(930),所述驱动电机(920)可带动所述收料卷筒(930)转动,所述收料卷筒(930)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包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料架(810)与所述连接轴(830)之间设置有调节臂,所述调节臂通过第一螺栓压紧于所述第二导料架(810)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包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850)远离所述下压段(851)的一端设置有外套筒(860),所述外套筒(860)套接于所述连接轴(830)上,所述外套筒(8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祥吴铭昌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东谷兴盛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