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路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冷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7220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路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冷冻设备。该油路结构包括:静涡旋盘回油通道,与高压室储油腔相连通;吸油沉槽,开设于动涡旋盘上,且与所述静涡旋盘回油通道相连通;动涡旋盘回油通道,一端与所述吸油沉槽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动涡旋盘轴承相连通;工作时,润滑油首先经由静涡旋盘回油通道的入油端进入,此时在压差的作用下,经由静涡旋盘回油通道的出油端进入吸油沉槽内,之后进入动涡旋盘回油通道内,最后经由动涡旋盘回油通道的出油端进入动涡旋盘轴承内,上述操作过程实现对动涡旋盘轴承进行定向润滑,减小动涡旋盘轴承的磨损,提高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最终提高压缩机寿命。最终提高压缩机寿命。最终提高压缩机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路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冷冻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油路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冷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卧式涡旋压缩机具有零部件少,容积效率高、能效比高、振动小、噪音小等优点。新能源汽车空调用压缩机一般为铝壳涡旋压缩机,常用R134a或R407C,其运行压力较低,制热能力或能效差,采用R410A或CO2高压冷媒,可有效提升制热能力或能效;
[0003]但对于使用高压制冷剂的涡旋压缩机,其在运行过程中,由动、静涡旋盘的组成的压缩腔工作压力高,负载大,从而加剧动涡旋盘轴承的磨损,降低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损害压缩机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路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冷冻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涡旋盘轴承磨损严重的问题。
[0005](一)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路结构,应用于卧式涡旋压缩机中,包括:
[0007]静涡旋盘回油通道,与高压室储油腔相连通;
[0008]吸油沉槽,开设于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卧式涡旋压缩机中,包括:静涡旋盘回油通道(1),与高压室储油腔(16)相连通;吸油沉槽(2),开设于动涡旋盘(3)上,且与所述静涡旋盘回油通道(1)相连通;动涡旋盘回油通道(5),一端与所述吸油沉槽(2)相连通,另一端与动涡旋盘轴承(36)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沉槽(2)设置于动涡旋盘(3)远离动涡旋盘轴承(36)的壁面上,所述静涡旋盘回油通道(1)与吸油沉槽(2)之间,以及所述动涡旋盘回油通道(5)与吸油沉槽(2)之间均呈预设角度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沉槽(2)设置于动涡旋盘(3)靠近动涡旋盘轴承(36)的壁面上,所述静涡旋盘回油通道(1)竖直贯穿于静涡旋盘(4),且所述静涡旋盘回油通道(1)与吸油沉槽(2)之间通过辅助回油通道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回油通道包括:第一油孔(6),开设于耐磨片(7)上与所述静涡旋盘回油通道(1)的出油口相对应的位置;第二油孔(8),开设于耐磨片(7)上与所述吸油沉槽(2)相对应的位置;第一油槽(10),开设于支架(9)上与所述第一油孔(6)位置相对应;第二油槽(11),开设于支架(9)上与所述第二油孔(8)位置相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余生康小丽叶天志单彩侠刘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