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7180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包括位于基坑外围的止水结构,止水结构内至少预埋一不超过止水结构深度的空管Ⅰ;空管Ⅰ内向下成孔并埋入一空管Ⅱ,空管Ⅱ的深度大于空管Ⅰ;向下成孔的孔壁及空管Ⅰ内壁,与空管Ⅱ外壁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填入透水填料和不透水填料;空管Ⅱ侧壁与透水填料对应的区域至少一部分上开设孔洞;空管Ⅱ向上延伸出地面,并通过水管Ⅰ与压力水源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回灌井与止水结构结合为一体,减少了施工工序,方便快捷,回灌井上部质量有保证;回灌井设置于止水结构底部,形成“回灌帷幕”,减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回灌井位于止水帷幕中,节省了施工空间,适用于对无条件额外设置回灌井的情况。用于对无条件额外设置回灌井的情况。用于对无条件额外设置回灌井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基坑工程


技术介绍

[0002]基坑工程中降水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土体产生沉降和水平位移。
[0003]实际工程中,为了减小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常会在坑外(止水帷幕外侧)设置回灌井对周边环境进行回灌。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另外施工回灌井,一方面,占用施工空间,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回灌井施工质量欠佳,可能造成目标土层无法得到有效回灌,而非目标土层形成回灌,形成“次生沉降”。
[0004]公开号为CN109914427,公开日为2019年6月21日,名称为“具有抽水回灌功能的基坑支护复核挡墙及其施工方法”的中国专利文献;以及公开号为2020年2月7日,名称为“具有抽水回灌功能的基坑支护复核挡墙”的中国专利文献,均采用管桩作为支护结构,在管壁上开洞进行降水和回灌。该技术中,在管桩管壁开洞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局部开洞可能对管桩的受力有一定的影响;其次,该方法仅适用于管桩支护,使用受到局限,例如,大块石分布区域管桩施工难度较大;此外,管桩施工对长度也有一定的限制,基坑插入比较大的情况下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将回灌井与止水结构结合为一体,减少了施工工序,方便快捷,回灌井上部质量有保证;回灌井设置于止水结构底部,形成“回灌帷幕”,减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回灌井位于止水帷幕中,节省施工空间。
[0006]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包括位于基坑外围的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内至少预埋一不超过止水结构深度的空管Ⅰ2;所述空管Ⅰ2内向下成孔并埋入一空管Ⅱ,所述空管Ⅱ的深度大于所述空管Ⅰ2;所述向下成孔的孔壁及所述空管Ⅰ2内壁,与所述空管Ⅱ外壁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填入透水填料5和不透水填料3;所述空管Ⅱ侧壁与透水填料5对应的区域至少一部分上开设孔洞;所述空管Ⅱ向上延伸出地面,并通过水管Ⅰ8与压力水源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空管Ⅱ自上而下分为上段4、中段6、下端7,所述上段4余下段7不开洞,所述中段6开洞。
[0009]优选的,所述中段6外部包裹滤网。
[0010]优选的,所述止水结构为地下连接墙1。
[0011]进一步的,所述地下连接墙1沿长度方向间隔式埋入多根所述空管Ⅰ2。
[0012]优选的,所述压力水源为加压泵10,加压泵10的吸入口通过水管Ⅱ11与降水井12
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水管Ⅱ11上开设一用于泄压的支路。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支路与另一加压泵的吸入口连接。
[0015]一种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进行挖土成槽,形成所述止水结构的预留空间;
[0017]S2、在所述预留空间内放入空管Ⅰ2;
[0018]S3、浇筑混凝土形成止水结构;
[0019]S4、在空管Ⅰ2中向下成孔至设计深度;
[0020]S5、在所述空管Ⅰ2及向下成孔中放入空管Ⅱ;
[0021]S6、在空管Ⅱ和空管Ⅰ2及孔壁间自下而上依次填入透水填料5和不透水填料3;所述空管Ⅱ侧壁与透水填料5对应的区域至少一部分上开设孔洞;
[0022]S7、空管Ⅱ顶部通过水管Ⅰ8与压力水源相连;
[0023]S8、利用水管Ⅱ11将基坑内部的降水井12和压力水源相连,将基坑中抽出的水循环利用;
[0024]S9、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降水井中抽出的水通过水管Ⅱ11进入压力水源,再通过水管Ⅰ8注入回灌井中,对周边地层进行回灌,维持周边水头。
[0025]优选的,所述压力水源为加压泵10,水管Ⅰ8上接有压力表9。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7]1)将回灌井与止水结构结合为一体,减少了施工工序,方便快捷,回灌井上部质量有保证;
[0028]2)回灌井设置于止水结构底部,形成“回灌帷幕”,减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0029]3)回灌井位于止水帷幕中,节省了施工空间,适用于对无条件额外设置回灌井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的侧视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的正视图。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的俯视图。
[0033]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的施工工序图a。
[0034]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的施工工序图b。
[0035]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的施工工序图c。
[0036]图7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的施工工序图d。
[0037]图8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的施工工序图e。
[0038]图9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的施工工序图f。
[0039]图10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的施工工序图g。
[0040]图中,1.地下连接墙,2.空管Ⅰ,3.不透水填料,4.空管Ⅱ的上段,5.透水填料,6.空管Ⅱ的中段,7.空管Ⅱ的下段,8.水管Ⅰ,9.压力表,10.加压泵,11.水管Ⅱ,12.降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42]实施例1:
[0043]参见图1

3,一种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包括位于基坑外围的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内至少预埋一不超过止水结构深度的空管Ⅰ2;所述空管Ⅰ2内向下成孔并埋入一空管Ⅱ,所述空管Ⅱ的深度大于所述空管Ⅰ2;所述向下成孔的孔壁及所述空管Ⅰ2内壁,与所述空管Ⅱ外壁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填入透水填料5和不透水填料3;所述空管Ⅱ侧壁与透水填料5对应的区域至少一部分上开设孔洞;所述空管Ⅱ向上延伸出地面,并通过水管Ⅰ8与压力水源连接。
[0044]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

3,所述空管Ⅱ自上而下分为上段4、中段6、下端7,所述上段4余下段7不开洞,所述中段6开洞。
[0045]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

3,所述中段6外部包裹滤网。
[0046]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

3,所述止水结构为地下连接墙1。
[0047]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

3,所述地下连接墙1沿长度方向间隔式埋入多根所述空管Ⅰ2。
[0048]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

2,所述压力水源为加压泵10,加压泵10的吸入口通过水管Ⅱ11与降水井12连接。
[0049]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水管Ⅱ11上开设一用于泄压的支路。
[005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路与另一加压泵的吸入口连接。附图未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基坑外围的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内至少预埋一不超过止水结构深度的空管Ⅰ(2);所述空管Ⅰ(2)内向下成孔并埋入一空管Ⅱ,所述空管Ⅱ的深度大于所述空管Ⅰ(2);所述向下成孔的孔壁及所述空管Ⅰ(2)内壁,与所述空管Ⅱ外壁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填入透水填料(5)和不透水填料(3);所述空管Ⅱ侧壁与透水填料(5)对应的区域至少一部分上开设孔洞;所述空管Ⅱ向上延伸出地面,并通过水管Ⅰ(8)与压力水源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管Ⅱ自上而下分为上段(4)、中段(6)、下端(7),所述上段(4)余下段(7)不开洞,所述中段(6)开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6)外部包裹滤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结构为地下连接墙(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连接墙(1)沿长度方向间隔式埋入多根所述空管Ⅰ(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回灌功能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水源为加压泵(10),加压泵(10)的吸入口通过水管Ⅱ(11)与降水井(12)连接。7.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飞邵晨晨魏妍孙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