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下穿河道施工河床超浅覆土的加固防渗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706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下穿河道施工河床超浅覆土的加固防渗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00、对所需施工的河道区域进行清淤,形成四周带有坡度且低于河床高度的清淤区域,并在清淤区域下层埋入横跨河道的顶管;步骤200、使用装置对清淤区域依次铺设防水层和覆盖层,并向覆盖层的膜袋混凝土内注入混凝土待凝固后,形成贴合下方防水层的膜袋混凝土覆盖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装置形成横跨河道的钢索轨道,并在钢索轨道上设置沿其滑动的滑座用于铺设覆盖河道宽度的防水层和覆盖层,并在钢索滑座上设置利用自身重力和扭力弹性压合铺设防水层和覆盖层的滚压机构,随着钢索滑座沿钢索轨道移动会连带滚压机构将防水层和覆盖层滚压贴合在河床以及清淤区域。淤区域。淤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下穿河道施工河床超浅覆土的加固防渗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床预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下穿河道施工河床超浅覆土的加固防渗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发展的日益拥挤,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改造项目中,出于对古城区的保护,并减少对城市原有交通的影响,非开挖大截面顶管施工方式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占地面积小、不影响地面交通的优点,是老城区地下工程施工的重要方法,在采用大截面顶管过河顶进施工时,一般均需要对河床进行预处理。
[0003]传统的河床预处理方法一般包括清淤、防渗油布铺设、膜袋混凝土浇灌、装袋土压载等步骤,但对于超浅覆土下的河床处理,当顶管需在河床下穿越时,由于上覆土层很浅,河水容易穿透泥浆保护套,顶管施工的风险系数增大,此时需要对河床进行特殊的防渗和加固处理。
[0004]现有技术中,参考公告号为:CN112343003A的一种隧道下穿河道施工河床超浅覆土的加固防渗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预先在河道施工位置清淤并埋设顶管,之后在清淤区域依次铺设多层防水层和膜覆盖层,并在膜覆盖层内泵入混合土,待凝固后铺设一圈覆盖清淤区域的石坝,并在石坝内浇注混泥土,最后填充袋装土找平,有效延长了河水在顶管或盾构上部的渗透路径,有效控制河床的不均匀沉降。
[0005]但是,现有技术中铺设膜过程仍需要人工施工且施工过程复杂,现有技术中铺设贴合河道的膜,需要工作人员在河道的船上施工,由操作人员在施工船上用绳子拉入河中相应位置,并对膜的各个位置进行压合,保障膜能贴合清淤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下穿河道施工河床超浅覆土的加固防渗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铺设膜施工过程复杂且工作量大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8]一种隧道下穿河道施工河床超浅覆土的加固防渗处理方法,包括:
[0009]步骤100、对所需施工的河道区域进行清淤,形成四周带有坡度且低于河床高度的清淤区域,并在清淤区域下层埋入横跨河道的顶管;
[0010]步骤200、使用装置对清淤区域依次铺设防水层和覆盖层,并向覆盖层的膜袋混凝土内注入混凝土待凝固后,形成贴合下方防水层的膜袋混凝土覆盖层;
[0011]步骤300、填堆块石在覆盖层上沿清淤区域填堆形成一圈石坝,并在石坝内浇筑混凝土待凝固后,形成处于清淤区域正上方的压重层;
[0012]步骤400、回填袋装土,覆盖清淤区域上方的覆盖层、石坝和压重层,直至与河道的河床平齐。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200中,所述装置包括:
[0014]拼接轨道,根据河道施工宽度选择拼接两组任意长度的轨道,并将两组所述轨道并沿河道两侧河岸方向放置,形成供铺设装置滑动的轨道;
[0015]河道滑架机构,包括分别沿河道两侧所述轨道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一滑座配合所述第二滑座配合安装有横跨河道的河道悬空轨道;
[0016]滚压铺设机构滚压铺设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河道悬空轨道上的轨道滑座,所述轨道滑座上安装有弹性下压河道的弹性滚压机构,所述轨道滑座通过沿所述河道悬空轨道移动连带所述弹性滚压机构沿河床滚压。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座的底端通过设有轨道滑座沿所述拼接轨道限位滑动,所述第一滑座的内侧设有用于安装防水层料辊的料辊安装架,所述第一滑座上安装有回拉所述轨道滑座单侧的牵拉机构;
[0018]所述第二滑座和所述第一滑座结构相同,并且所述第二滑座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料辊安装架和所述牵拉机构结构相同并用于分别安装覆盖层料辊和回拉所述轨道滑座相对侧。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料辊安装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座上的单侧连接架,所述单侧连接架上转动连接有横向水平分布的承重转轴,所述承重转轴通过伸入所述料辊内部通孔水平支撑;
[0020]所述牵拉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座转动连接的线盘,所述第一滑座上安装有驱动所述线盘旋转的步进电机,所述线盘的内部绕制有与所述轨道滑座连接的牵拉绳,所述步进电机通过控制所述线盘转动连带所述牵拉绳收卷并回拉所述轨道滑座。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河道悬空轨道由两组分别分布在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两侧的钢索轨道组成,所述钢索轨道的两端皆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连接的钢索紧固器。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轨道滑座的两侧皆安装有多个供所述钢索轨道穿过的钢索滑动器,所述轨道滑座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弹性滚压机构的安装转槽,所述轨道滑座的两端皆设有用于夹持防水层或是覆盖层的膜夹板。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滚压机构包括分布在所述安装转槽内侧中心位置的扭力调节器,所述扭力调节器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用于调节长度的长度调节连杆,所述长度调节连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水平滚压的压辊机构。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扭力调节器的两侧通过设有转轴与所述轨道滑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与所述轨道滑座弹性卡合的扭簧,所述扭力调节器的内部开设有垂直的杆滑槽用于安装所述长度调节连杆,并且所述扭力调节器上设有通过伸入所述杆滑槽内部限制所述长度调节连杆位置的限位斜插杆。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长度调节连杆通过所述杆滑槽穿过所述扭力调节器,并且所述长度调节连杆靠近所述杆滑槽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限位斜插杆配合卡扣的卡合齿槽,所述长度调节连杆的外侧沿其轴向设置有刻度。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辊机构包括处于水平状态并通过中间部位与所述长度调节连杆底端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皆转动连接有用于滚压的膜压辊。
[002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8](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顶管施工前,对河道浅覆土环境下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控,采用对
河床的防渗和加固处理,有效控制了河床的不均匀沉降;
[0029](2)本专利技术通过装置形成横跨河道的钢索轨道,并在钢索轨道上设置沿其滑动的滑座用于铺设覆盖河道宽度的防水层和覆盖层,并在钢索滑座上设置利用自身重力和扭力弹性压合铺设防水层和覆盖层的滚压机构,随着钢索滑座沿钢索轨道移动会连带滚压机构将防水层和覆盖层滚压贴合在河床以及清淤区域,简化了铺设膜的施工过程并降低了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步骤300施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下穿河道施工河床超浅覆土的加固防渗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00、对所需施工的河道区域进行清淤,形成四周带有坡度且低于河床高度的清淤区域,并在清淤区域下层埋入横跨河道的顶管;步骤200、使用装置对清淤区域依次铺设防水层和覆盖层,并向覆盖层的膜袋混凝土内注入混凝土待凝固后,形成贴合下方防水层的膜袋混凝土覆盖层;步骤300、填堆块石在覆盖层上沿清淤区域填堆形成一圈石坝,并在石坝内浇筑混凝土待凝固后,形成处于清淤区域正上方的压重层;步骤400、回填袋装土,覆盖清淤区域上方的覆盖层、石坝和压重层,直至与河道的河床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下穿河道施工河床超浅覆土的加固防渗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00中,所述装置包括:拼接轨道(1),根据河道施工宽度选择拼接两组任意长度的轨道,并将两组所述轨道并沿河道两侧河岸方向放置,形成供铺设装置滑动的轨道;河道滑架机构(2),包括分别沿河道两侧所述轨道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座(21)和第二滑座(22),所述第一滑座(21)配合所述第二滑座(22)配合安装有横跨河道的河道悬空轨道(23);滚压铺设机构滚压铺设机构(3),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河道悬空轨道(23)上的轨道滑座(31),所述轨道滑座(31)上安装有弹性下压河道的弹性滚压机构(32),所述轨道滑座(31)通过沿所述河道悬空轨道(23)移动连带所述弹性滚压机构(32)沿河床滚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下穿河道施工河床超浅覆土的加固防渗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座(21)的底端通过设有轨道滑座(211)沿所述拼接轨道(1)限位滑动,所述第一滑座(21)的内侧设有用于安装防水层料辊的料辊安装架(212),所述第一滑座(21)上安装有回拉所述轨道滑座(31)单侧的牵拉机构(213);所述第二滑座(22)和所述第一滑座(21)结构相同,并且所述第二滑座(2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料辊安装架(212)和所述牵拉机构(213)结构相同并用于分别安装覆盖层料辊和回拉所述轨道滑座(31)相对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下穿河道施工河床超浅覆土的加固防渗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辊安装架(212)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座(21)上的单侧连接架(2121),所述单侧连接架(2121)上转动连接有横向水平分布的承重转轴(2122),所述承重转轴(2122)通过伸入所述料辊内部通孔水平支撑;所述牵拉机构(213)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座(21)转动连接的线盘(2131),所述第一滑座(21)上安装有驱动所述线盘(2131)旋转的步进电机(2132),所述线盘(2131)的内部绕制有与所述轨道滑座(31)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有锁董道武陈利恒闫志生高艳超刘元卿赵丽娜姚炳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苏州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