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电能表换装尾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6947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电能表换装尾线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容放槽;第二固定座与第一固定座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座顶部开设有与若干第一容放槽相对的若干第二容放槽;第一容放槽和第二容放槽配合时,共同形成用于容放电能表尾线的容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带电进行电能表拆卸及安装时,尾线间能够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相间或相对地短路伤人。电能表可以直接取下和安装,无需在空间有限的表箱内将电能表尾线逐一拔出并缠裹绝缘。当UVW三相及CT进出线相对位置被固定,可以从根本上防止错接线事故发生,电能表安装准确率提升至10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轻便可携带、易于推广。制作简单,成本低,循环利用性好。循环利用性好。循环利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相电能表换装尾线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供电工具
,涉及一种三相电能表换装尾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三相电能表所在位置空间狭小且要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工作环境恶略,计量箱老旧、过高等问题不胜枚举,工作人员在换表拆接线时手指不好用力、不易捋清线路,不仅提高了错接线的几率,安全风险也伴随而来。若只从加快施工速度的角度去缩短工作时间,不仅错接线的几率会提升,安全风险也不能把控。
[0003]更换故障、超有效期电能表,是专业工作人员经常进行的工作,在计量工作中占比在80%以上。据统计,现场更换一块三相电能表平均用时25分钟,其中电能表更换时间为14分钟,占总用时的56%。在更换故障电能表工作时,因受供电方式或客户用电性质等和现场实际情况影响,常常不能在采取停电措施后进行更换,需要带电更换,更换三相四线直入式电表操作时,需要先将UVW三相的进线和中性线从左至右依次拆除,每拆除一个随即用绝缘胶布包裹缠绕进行绝缘处理,再将旧电能表取下。将新电能表在计量箱内固定好后,按照拆除电表操作时相反的顺序将每根线拆除绝缘包裹,接入正确的接线端子内安装牢固。在实际带电换表工作中,计量箱内操作空间有限,相线与相线之间距离非常近,手指不能充分发力,此时进行绝缘包裹和拆除胶布都比较麻烦,也易诱发工作人员不进行绝缘包裹进行换表工作的违规情况,或因绝缘包裹操作不当引发的人身触电或短路电弧灼伤,严重的还可能造成人员触电死亡,具有重大人身风险。而且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错接线操作失误概率,加之工作结束后拆掉的胶布散落一地,额外增加了现场清理工作时间。
[0004]三相电能表主要分为两种,三相直入式电能表和三相带互感器式电能表,两种表由于接线方式的不同,接线使用线的规格和数量不同,直入式电表线的数量少但多为16平方毫米或者25平方毫米的电源线,较粗硬。缠绕拆除绝缘包裹时操作空间有限手指不容易发力,很难扳动电源线且容易破坏绝缘,操作完成肌肉酸痛,不仅费时费力,安全风险也非常高。三相带互感器式电能表线的数量多但较细软,多为2.5平方毫米或者4平方毫米,易弯折但也易晃动,很容易发生相间短路事故和错接线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三相电能表换装尾线固定装置,本技术针对直进直出型电能表和带互感器型电能表,分别设计了表尾线固定工具,可以实现三相电能表换装过程中的高效性、安全性、正确率提升。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三相电能表换装尾线固定装置,包括:
[0008]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容放槽;
[0009]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第一固定座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座顶部开设有与若干第一容放槽相对的若干第二容放槽;所述第一容放槽和第二容放槽配合时,共同形
成用于容放电能表尾线的容腔。
[0010]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0011]所述第一固定座为绝缘压块,所述绝缘压块的下底面上均匀开设7个位置与直进直出型电能表接线端子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容放槽;所述第二固定座为绝缘底座,所述绝缘底座上均匀开设7个与第一容放槽相对应的第二容放槽,所述第一容放槽和第二容放槽均为通槽,二者扣合时形成7个容腔;所述7个容腔依次排布,前六个容腔两个为一组,分别用于固定A相尾线、B相尾线和C相尾线,最后一个容腔用于固定N线尾线。
[0012]所述绝缘压块和绝缘底座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所述绝缘压块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母预埋于绝缘底座中;螺栓由绝缘压块上的螺栓孔伸入与绝缘底座中的螺母配合。
[0013]所述螺栓设置在绝缘压块和绝缘底座的第三个通槽和第四个通槽之间。
[0014]所述绝缘压块和绝缘底座均为长方体结构,且均由绝缘塑料制成。
[0015]所述第一固定座为矩形压板,所述矩形压板的一侧长边上开设10个位置与带互感器型电能表接线端子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容放槽;第二固定座为矩形底板,所述矩形底板的一侧长边上开设10个与第一容放槽相对应的第二容放槽,所述第一容放槽和第二容放槽扣合时形成10个容腔;所述10个容腔依次排布,前九个容腔三个为一组,分别用于固定A相尾线、B相尾线和C相尾线,最后一个容腔用于固定N线尾线。
[0016]所述矩形压板和矩行底板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
[0017]所述矩形压板和矩行底板两端均开设有通孔,一端通过在同侧的通孔内设置转轴铰接,另一端在通孔内设置螺栓固定。
[0018]所述矩形压板和矩行底板均为矩形片状结构,且均由绝缘塑料制成。
[0019]所述绝缘塑料为透明塑料。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在带电进行电能表拆卸及安装时,电能表尾线间能够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相间或相对地短路伤人,换表操作人身伤亡率降至0%。电能表尾线被固定,电能表可以直接取下和安装,无需在空间有限的表箱内将电能表尾线逐一拔出并缠裹绝缘,换表平均用时可由25分钟降至12分钟内。当UVW三相及CT进出线相对位置被固定,可以从根本上防止错接线事故发生,电能表安装准确率提升至100%。本技术轻便可携带、易于推广。制作简单,成本低,循环利用性好。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绝缘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绝缘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螺栓和螺母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矩形压板和矩形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矩形压板和矩形底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9]其中:1

绝缘压块;2

绝缘底座;3

第一容放槽;4

第二容放槽;5

螺栓;6

螺母;7

矩形压板;8

矩形底板;9

第一容放槽;10

第二容放槽;11

转轴;12

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电能表换装尾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容放槽;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第一固定座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座顶部开设有与若干第一容放槽相对的若干第二容放槽;所述第一容放槽和第二容放槽配合时,共同形成用于容放电能表尾线的容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电能表换装尾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为绝缘压块(1),所述绝缘压块(1)的下底面上均匀开设7个位置与直进直出型电能表接线端子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容放槽(3);所述第二固定座为绝缘底座(2),所述绝缘底座(2)上均匀开设7个与第一容放槽(3)相对应的第二容放槽(4),所述第一容放槽(3)和第二容放槽(4)均为通槽,二者扣合时形成7个容腔;所述7个容腔依次排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明韩江雪王凌飞田帅牛垣绗董浩郭琦张海涛姜姗孟晨旭程序陈光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