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河子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式穴盘苗取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6622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式穴盘苗取苗取苗机构,包括:传动和夹取两个部分。所述的传动部分由步进电机、联轴器、丝杠、丝杠螺母、中间杆件、电机承重板、固定板、上轴承座、下轴承座、上轴承、下轴承组成。夹取部分由旋转杆件、旋转杆、旋转杆固定件、取苗针、苗夹、苗夹连接件组成。通过控制电机的旋转速度及方向,进一步控制与之相连接的丝杠旋转速度及方向,从而带动与之相配合的丝杠螺母做平移运动,进一步控制旋转杆做开合运动,最终达到控制取投苗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旋转运动来达到取投苗的目的,代替人工取投苗作业,改善工作条件,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移栽效率,由于采用的是苗针插入钵苗以及苗夹夹取钵苗茎秆的取苗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插入式取苗机构由于其采用的苗针插入苗钵的方式,降低了对苗钵的损伤,提高了钵苗的成活率,相对于传统的夹钵式取苗机构,其不需要与之搭配一个顶苗装置,故其控制系统更加的简单。此外,此取苗机构具有对多种不同尺寸的苗盘的适用性等特点。不同尺寸的苗盘的适用性等特点。不同尺寸的苗盘的适用性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式穴盘苗取苗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式穴盘苗取苗机构,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钵苗移栽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有效避免季节及天气带来的不利自然灾害,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一般大田多采用钵苗移栽的方式,目前国内多以人工及半自动移栽机移栽为主,耗时耗力,且工作效率低,劳动环境差。因此急需采用自动移栽机移栽代替人工移栽的方式,而取苗机构是自动移栽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对其有工作稳定、取苗成功率高、便于维护等要求,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是一种混合式取苗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插入式取苗机构由于其采用的苗针插入苗钵的方式,降低了对苗钵的损伤,提高了钵苗的成活率,相对于传统的夹钵式取苗机构,其不需要与之搭配一个顶苗装置,故其控制系统更加的简单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式穴盘苗取苗机构,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苗钵损伤率低的取苗机构。
[0004]一种混合式穴盘苗取苗机构,包括:步进电机(1)、电机承重板(2)、联轴器(3)、丝杠(4)、丝杠螺母(5)、固定板(6)、下轴承座(7)、旋转件(8)、旋转杆固定件(9)、旋转杆件(10)、取苗针(11)、苗夹(12)、苗夹连接件(13)、下轴承(14)、中间杆件(15)、上轴承(16)、上轴承座(17)。其特征在于:步进电机(1)与电机承重板(2)固定连接,步进电机(1)与连轴器(3)固定连接,电机承重板(2)与固定板(6)固定连接,联轴器(3)与丝杠(4)固定连接,丝杠螺母(5)与丝杠(4)配合连接,下轴承座(7)与下轴承(14)配合连接,下轴承(14)与丝杠(4)配合连接,旋转件(8)与固定板(6)旋转连接,旋转件(8)与旋转件固定件(9)固定连接,旋转件固定件(9)与旋转杆件(10)固定连接,旋转杆件(10)与取苗针(11)固定连接,旋转杆件(10)与苗夹连接件(13)固定连接,苗夹(12)与苗夹连接件(13)固定连接,上轴承座(17)与上轴承(16)配合连接,固定板(6)与上轴承座(17)、下轴承座(7)固定连接取苗针(11)与苗夹连接件(13)配合连接中间杆件(15)与丝杠螺母(5)、旋转杆件(10)旋转连接。
[0005]所述的一种混合式穴盘苗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步进电机(1)做旋转运动时带动丝杠(4)作旋转运动,此时与丝杠(4)配合的丝杠螺母(5)做平移运动,与之相连接的中间杆件(15)随之做平移加旋转的复合运动,带动与中间杆件(15)相连接的旋转杆件(10)做旋转运动,此时与旋转杆件(10)相连接的取苗针(11)及苗夹(12)做投取苗运动,最终实现对钵苗的取作业。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07]图2旋转杆件结构图。
[0008]图3丝杠部件图。
[0009]图4下轴承座结构图。
[0010]图5取苗针结构图。
[0011]图6苗夹结构图。
[0012]图7苗夹连接件结构图。
[0013]图8旋转杆固定件结构图。
[0014]各图标号:步进电机(1)、电机承重板(2)、联轴器(3)、丝杠(4)、丝杠螺母(5)、固定板(6)、下轴承座(7)、旋转件(8)、旋转杆固定件(9)、旋转杆件(10)、取苗针(11)、苗夹(12)、苗夹连接件(13)、下轴承(14)、中间杆件(15)、上轴承(16)、上轴承座(17)、旋转杆件旋转连接孔(18)、旋转杆固定件定位孔(19)、苗夹连接件定位孔(20)、取苗针安装孔(21)、丝杠螺母左连接孔(22)、丝杠配合孔(23)、丝杠螺母右连接孔(24)、下轴承座定位孔(25)、轴承安装孔(26)、取苗针定位孔(27)、夹苗孔(28)、苗夹安装孔(29)、旋转杆固定件定位孔(30)、旋转杆定位孔(31)。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结构及功能有进一步的阐述,以下结合附图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混合式穴盘苗取苗机构,包括:步进电机(1)、电机承重板(2)、联轴器(3)、丝杠(4)、丝杠螺母(5)、固定板(6)、下轴承座(7)、旋转件(8)、旋转杆固定件(9)、旋转杆件(10)、取苗针(11)、苗夹(12)、苗夹连接件(13)、下轴承(14)、中间杆件(15)、上轴承(16)、上轴承座(17)。
[0016]所述的一种混合式穴盘苗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步进电机(1)、电机承重板(2)、联轴器(3)、丝杠(4)、丝杠螺母(5)、固定板(6)、下轴承座(7)、旋转件(8)、旋转杆固定件(9)、旋转杆件(10)、取苗针(11)、苗夹(12)、苗夹连接件(13)、下轴承(14)、中间杆件(15)、上轴承(16)、上轴承座(17)。其特征在于:步进电机(1)与电机承重板(2)固定连接,步进电机(1)与连轴器(3)固定连接,电机承重板(2)与固定板(6)固定连接,联轴器(3)与丝杠(4)固定连接,丝杠螺母(5)与丝杠(4)配合连接,下轴承座(7)与下轴承(14)配合连接,下轴承(14)与丝杠(4)配合连接,旋转件(8)与固定板(6)旋转连接,旋转件(8)与旋转件固定件(9)固定连接,旋转件固定件(9)与旋转杆件(10)固定连接,旋转杆件(10)与取苗针(11)固定连接,旋转杆件(10)与苗夹连接件(13)固定连接,苗夹(12)与苗夹连接件(13)固定连接,上轴承座(17)与上轴承(16)配合连接,固定板(6)与上轴承座(17)、下轴承座(7)固定连接取苗针(11)与苗夹连接件(13)配合连接中间杆件(15)与丝杠螺母(5)、旋转杆件(10)旋转连接。
[0017]所述的一种混合式穴盘苗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步进电机(1)做旋转运动时带动丝杠(4)作旋转运动,此时与丝杠(4)配合的丝杠螺母(5)做平移运动,与之相连接的中间杆件(15)随之做平移加旋转的复合运动,带动与中间杆件(15)相连接的旋转杆件(10)做旋转运动,此时与旋转杆件(10)相连接的取苗针(11)及苗夹(12)做投取苗运动,最终实现对钵苗的取作业。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直接控制步进电机(1)的正反转的旋转速度以及圈数,达到控制丝杠螺母下上的频率和位移大小的目的,从而间接控制取苗针(11)插入苗钵深度以及苗夹(12)夹取钵苗茎秆的位置的目的,最终达到控制取苗速率的目的。
[001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式穴盘苗取苗机构,包括:步进电机(1)、电机承重板(2)、联轴器(3)、丝杠(4)、丝杠螺母(5)、固定板(6)、下轴承座(7)、旋转件(8)、旋转杆固定件(9)、旋转杆件(10)、取苗针(11)、苗夹(12)、苗夹连接件(13)、下轴承(14)、中间杆件(15)、上轴承(16)、上轴承座(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式穴盘苗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步进电机(1)与电机承重板(2)固定连接,步进电机(1)与连轴器(3)固定连接,电机承重板(2)与固定板(6)固定连接,联轴器(3)与丝杠(4)固定连接,丝杠螺母(5)与丝杠(4)配合连接,下轴承座(7)与下轴承(14)配合连接,下轴承(14)与丝杠(4)配合连接,旋转件(8)与固定板(6)旋转连接,旋转件(8)与旋转件固定件(9)固定连接,旋转件固定件(9)与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兵韩帅鲁丁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