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联网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6484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智能物联网头盔,属于头盔技术领域。该智能物联网头盔,包括控制装置、通讯装置电源组件和充电座,通过设置控制装置、通讯装置、电源组件和充电座,用户通过客户端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云端服务器通信验证客户端的授权,授权通过后充电座解锁,头盔可以取出使用,通讯装置通过与控制装置通信可以与其他人语音通信和发送求救信号,控制装置采集当前所在地的视频画面,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保存,便于后期事故回溯,解决了目前安全头盔存在的不能与其他人进行通信,及时将发生的险情的消息通知到其他人,导致错过最佳救援时间,造成损失,同时没有资产管理的功能,经常出现头盔丢失或被错拿的情况,不便于头盔的管理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物联网头盔


[0001]本技术涉及头盔
,具体而言,涉及智能物联网头盔。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安全头盔只具有基础的防护功能,不具备通信和求救功能,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身边又无通信工具时不能及时将发生的险情的消息通知到其他人,导致错过最佳救援时间,造成损失,同时现有的安全头盔没有资产管理的功能,经常出现头盔丢失或被错拿的情况,不便于头盔的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智能物联网头盔,通过设置控制装置、通讯装置、电源组件和充电座,用户通过客户端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云端服务器通信验证客户端的授权,授权通过后充电座解锁,头盔可以取出使用,通讯装置通过与控制装置通信可以与其他人语音通信和发送求救信号,控制装置采集当前所在地的视频画面,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保存,便于后期回溯,解决了目前安全头盔存在的不能与其他人进行通信,及时将发生的险情的消息通知到其他人,导致错过最佳救援时间,造成损失,同时没有资产管理的功能,经常出现头盔丢失或被错拿的情况,不便于头盔的管理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智能物联网头盔,包括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装置电源组件和充电座。
[0006]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壳体、控制器、NB

IOT通信模块、摄像头、照明灯、控制开关和挂钩,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头盔的前侧,所述控制器、所述 NB

IOT通信模块、所述摄像头、所述照明灯和所述控制开关依次设置于所述控制装置壳体的内部,所述挂钩设置于所述控制装置壳体的底部,所述挂钩用于与所述头盔的前侧下沿接触固定所述控制装置的位置,所述NB

IOT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有客户端和云端服务器;
[0007]所述通讯装置包括通讯装置壳体、喇叭、麦克风、呼救按钮、音量调节按钮、对讲按钮和红外传感器,所述通讯装置设置于所述头盔的两侧,所述喇叭和所述麦克风依次设置于所述通讯装置壳体的内部,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通讯装置壳体的一侧,所述呼救按钮、所述音量调节按钮和所述对讲按钮依次设置于所述通讯装置壳体的另一侧;
[0008]所述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头盔的后侧,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电池的底部,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弯折与所述固定架本体垂直,所述固定架弯折的一侧用于与所述头盔的后侧下沿接触固定所述电源组件的位置;
[0009]所述充电座用于给所述电池充电,所述充电座设置于所述电源组件的下方,所述充电座包括上盖、卡板、下盖、电磁铁、伸缩杆、连接板、滑块、第一弹簧、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滑轨、锁定板和第二弹簧,所述上盖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卡板安装于所述上盖的顶部,所述电磁铁设置于所述下盖的内部一侧,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安装于
所述电磁铁的输出端,所述连接板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板的中部通过转轴与所述下盖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贯通所述滑块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三限位块依次设置于所述下盖的内部,所述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三限位块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滑块的一侧表面,所述滑块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与所述锁定板的底部接触,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锁定板的两侧,所述滑轨安装于所述下盖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安装于所述锁定板的顶部,所述锁定板的顶部外壁与所述第二通槽的内壁接触。
[00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卡板用于自下而上穿过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固定架接触固定所述电源组件的位置。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三限位块分别用于限制所述滑块的位置,所述连接板用于带动所述滑块分别在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三限位块的内部滑动。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滑轨用于限制所述锁定板的位置。
[00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板的顶部外壁与所述第二通槽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所述锁定板的顶部用于在所述第二通槽的内部滑动与所述卡板的顶部接触锁定所述电源组件的位置。
[00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客户端为手机。
[00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通过硅胶连接件与所述通讯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通讯装置通过涤纶织带与所述电源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涤纶织带上设置有松紧扣锁,所述松紧扣锁用于调节涤纶织带的松紧度。
[00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NB

IOT通信模块、摄像头、喇叭、麦克风、呼救按钮、音量调节按钮、对讲按钮、红外传感器和电磁铁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照明灯开启和关闭,所述NB

IOT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客户端和所述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
[001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用于提供所述通讯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所需的电能。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智能物联网头盔,通过设置控制装置、通讯装置、电源组件和充电座,用户通过客户端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云端服务器通信验证客户端的授权,授权通过后充电座解锁,头盔可以取出使用,通讯装置通过与控制装置通信可以与其他人语音通信和发送求救信号,控制装置采集当前所在地的视频画面,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保存,便于后期事故回溯,解决了目前安全头盔存在的不能与其他人进行通信,及时将发生的险情的消息通知到其他人,导致错过最佳救援时间,造成损失,同时没有资产管理的功能,经常出现头盔丢失或被错拿的情况,不便于头盔的管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
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智能物联网头盔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智能物联网头盔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装置俯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通讯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通讯装置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组件与充电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座结构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物联网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200),所述控制装置(200)包括控制装置壳体(201)、控制器(202)、NB

IOT通信模块(203)、摄像头(204)、照明灯(205)、控制开关(206)和挂钩(207),所述控制装置(200)设置于头盔(100)的前侧,所述控制器(202)、所述NB

IOT通信模块(203)、所述摄像头(204)、所述照明灯(205)和所述控制开关(206)依次设置于所述控制装置壳体(201)的内部,所述挂钩(207)设置于所述控制装置壳体(201)的底部,所述挂钩(207)用于与所述头盔(100)的前侧下沿接触固定所述控制装置(200)的位置,所述NB

IOT通信模块(203)通信连接有客户端(900)和云端服务器(1000);通讯装置(300),所述通讯装置(300)包括通讯装置壳体(301)、喇叭(302)、麦克风(303)、呼救按钮(304)、音量调节按钮(305)、对讲按钮(306)和红外传感器(307),所述通讯装置(300)设置于所述头盔(100)的两侧,所述喇叭(302)和所述麦克风(303)依次设置于所述通讯装置壳体(301)的内部,所述红外传感器(307)设置于所述通讯装置壳体(301)的一侧,所述呼救按钮(304)、所述音量调节按钮(305)和所述对讲按钮(306)依次设置于所述通讯装置壳体(301)的另一侧;电源组件(400),所述电源组件(400)设置于所述头盔(100)的后侧,所述电源组件(400)包括电池(401)和固定架(402),所述固定架(402)设置于所述电池(401)的底部,所述固定架(40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槽(403),所述固定架(402)的一侧弯折与所述固定架(402)本体垂直,所述固定架(402)弯折的一侧用于与所述头盔(100)的后侧下沿接触固定所述电源组件(400)的位置;充电座(500),所述充电座(500)用于给所述电池(401)充电,所述充电座(500)设置于所述电源组件(400)的下方,所述充电座(500)包括上盖(501)、卡板(502)、下盖(504)、电磁铁(505)、伸缩杆(506)、连接板(507)、滑块(508)、第一弹簧(509)、第一限位块(5010)、第二限位块(5011)、第三限位块(5012)、滑轨(5013)、锁定板(5014)和第二弹簧(5015),所述上盖(50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槽(503),所述卡板(502)安装于所述上盖(501)的顶部,所述电磁铁(505)设置于所述下盖(504)的内部一侧,所述伸缩杆(506)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电磁铁(505)的输出端,所述连接板(507)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506)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板(507)的中部通过转轴与所述下盖(504)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507)的另一端贯通所述滑块(508)的一侧,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冲王文杰陈钧王浩吴冬怡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懒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