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CR催化剂再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6321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CR催化剂再生装置,包括再生炉和除尘间,所述再生炉表面设有自动进出风系统,所述再生炉侧面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有废气管,所述废气管末端连接有半干法塔,所述废气管内设有CEMS检测机构,本再生系统拟新建一套离线再生系统,离线再生系统是为解决催化剂由于硫酸氢氨(ABS)造成的催化剂中毒的设施。所谓离线再生是将原更换下的催化剂通过电动台车等设备装至离线再生反应器中。离线催化剂再生系统采用循环再生方式。抽取洁净空气经加热后对催化剂模块进行再生,高温烟气在反应器中循环流动,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其中一定量的烟气连续排出至半干法塔入口烟道进行处理,以免反应器内烟气污染物不断累积。气污染物不断累积。气污染物不断累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CR催化剂再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打印催化剂再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SCR催化剂再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使催化作用效率已经衰退的催化剂重新恢复其效率的过程。再生过程不涉及催化剂整体结构的解体,仅仅是用适当的方法消除那些导致催化效能衰退的因素。
[0003]催化剂再生炉为解决催化剂由于硫酸氢氨(ABS)造成的催化剂中毒的设施,加热炉装置采用密封循环加热对失活催化剂进行热风再生处理,将催化剂加热到300度到400度的区间,使聚集于催化剂微孔内的硫酸氢铵升华分解。
[0004]本再生系统拟新建一套离线再生系统,离线再生系统是为解决催化剂由于硫酸氢氨(ABS)造成的催化剂中毒的设施。所谓离线再生是将原更换下的催化剂通过电动台车等设备装至离线再生反应器中。离线催化剂再生系统采用循环再生方式。抽取洁净空气经加热后对催化剂模块进行再生,高温烟气在反应器中循环流动,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其中一定量的烟气连续排出至半干法塔入口烟道进行处理,以免反应器内烟气污染物不断累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SCR催化剂再生装置,该装置不仅能自动检查风机运行情况并在出现故障时切换,还能维持再生炉内温度在400℃
±
5℃内,且能利用废气热能,并将废气处理完成后再排放。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SCR催化剂再生装置,包括再生炉和除尘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炉表面设有自动进出风系统,所述再生炉侧面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有废气管,所述废气管末端连接有半干法塔,所述废气管内设有CEMS检测机构。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催化剂在除尘间内除尘后进入到再生炉内进行再生,自动进出风系统控制再生炉内温度和气压,废气从出风口内排出到废气管内,再从废气管内进入到半干法塔内,直到废气管内CEMS检测机构检测到废气内没有有毒物质时再将气体排放。
[0008]作为优选,所述再生炉包括炉主体、炉门,进料底板、内衬层和加热管,所述炉门与炉主体旋转连接,所述炉主体两侧设有连接槽,所述进料底板与连接槽配合,所述进料底板底部设有电动台车,所述进料底板受到电动台车驱动,所述内衬层与炉主体固定连接于炉主体内部,所述加热管与内衬层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呈螺旋形。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台车驱动进料底板在连接槽内滑动进料,炉门用于密封再生炉,内衬层内的加热管用于加热再生炉,使得再生炉保持在400℃
±
5℃内。
[0010]作为优选,所述除尘间包括箱体、除尘器和置物板,所述箱体前后呈开口状,所述置物板与箱体两侧底部滑动连接,所述除尘器位于箱体后方,所述除尘器与箱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折叠篷布。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置物板在箱体内滑动进料,除尘器用于在箱体后方对催化剂进行除尘,折叠篷布能防止在除尘过程中灰尘飞溅。
[0012]作为优选,所述折叠篷布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一端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架另一端与除尘器固定连接。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架用于调整箱体到除尘器之间的距离,使得除尘架能除尘不同大小和数量的催化剂,便于日常作业。
[0014]作为优选,所述自动进出风系统包括进风风机、备用进风机、主进气管、备用进气管、排气机、备用排气机、主排气管、备用排气管、电流检测装置和气压检测装置,所述进风风机与主进气管固定连接,所述主进气管末端位于内衬层,所述备用进风机与备用进气管固定连接,所述进风风机、备用进风机、备用排气机和排气机受到电流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备用进气管与备用进风机固定连接,所述备用进气管末端位于内衬层,所述排气机与主排气管固定连接,所述主排气管末端位于内衬层,所述备用排气机与备用排气管固定连接,所述备用排气管末端位于内衬层,所述气压检测装置位于内衬层。
[0015]作为优选,所述进风风机和备用进风机上固定连接有进气开关,所述排气机和备用进风机上固定连接有排气开关,所述进气开关和排气开关受到电流检测装置控制,所述进气开关和排气开关受到气压检测装置控制。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动进出风系统维持内衬层内气压平衡与温度平衡,当气压检测装置检测到气压变化时,根据电流检测装置检测数据通过开关更换备用进风机、备用排气机进行调整,若电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数据正常,则通过尝试切换备用排气机和备用进风机来尝试调节气压。
[0017]作为优选,所述内衬层内设有移动开口。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开口用于将内衬层内加热到400℃
±
5℃的洁净空气送到再生炉被内衬层包裹的再生区内。
[0019]作为优选,所述CEMS检测机构内设有气体分析仪。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分析仪用于分析气体成分,在气体中不含氨气和硫氧化合物后可将尾气排放。
[0021]作为优选,所述电动台车包括驱动机构、链轮、链条和铸钢走轮,所述铸钢走轮位于底板底部,所述链条受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链轮与链条配合,所述链轮与铸钢走轮固定连接。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驱动链条转动,链条传动到铸钢走轮,使得驱动机构通过正反转控制铸钢走轮在固定轨上前进或后退。
[0023]作为优选,所述主进气管、备用进气管、排气管和备用排气管内设有控制阀门,所述半干法塔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另一端分别与进气管和备用进气管固定连接与控制阀门上方。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阀门用于调节进气量和排气量,从而维持再生炉内气压平衡,回流管将洁净尾气运输回再生炉,重复利用尾气内的热能,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0025]图1 为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除尘架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再生炉剖视图;图4为自动进出风系统的立体图;图5为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6]附图标记:1、再生炉;2、除尘间;3、自动进出风系统;4、出风口;5、废气管;6、半干法塔;7、CEMS检测机构;8、炉主体;9、炉门;10、进料底板;11、内衬层;12、加热管;13、连接槽;14、电动台车;15、箱体;16、除尘器;17、置物板;18、折叠篷布;19、移动架;20、进风风机;21、备用进风机;22、主进气管;23、备用进气管;24、排气机;25、备用排气机;26、主排气管;27、备用排气管;28、电流检测装置;29、气压检测装置;30、进气开关;31、排气开关;32、移动开口;33、驱动机构;34、链轮;35、链条;36、铸钢走轮;37、控制阀门;38、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如图1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CR催化剂再生装置,包括再生炉(1)和除尘间(2),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炉(1)表面设有自动进出风系统(3),所述再生炉(1)侧面底部设有出风口(4),所述出风口(4)连接有废气管(5),所述废气管(5)末端连接有半干法塔(6),所述废气管(5)内设有CEMS检测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催化剂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炉(1)包括炉主体(8)、炉门(9),进料底板(10)、内衬层(11)和加热管(12),所述炉门(9)与炉主体(8)旋转连接,所述炉主体(8)两侧设有连接槽(13),所述进料底板(10)与连接槽(13)配合,所述进料底板(10)底部设有电动台车(14),所述进料底板(10)受到电动台车(14)驱动,所述内衬层(11)与炉主体(8)固定连接于炉主体(8)内部,所述加热管(12)与内衬层(11)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12)呈螺旋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CR催化剂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间(2)包括箱体(15)、除尘器(16)和置物板(17),所述箱体(15)前后呈开口状,所述置物板(17)与箱体(15)两侧底部滑动连接,所述除尘器(16)位于箱体(15)后方,所述除尘器(16)与箱体(15)之间固定连接有折叠篷布(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SCR催化剂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篷布(18)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架(19),所述移动架(19)一端与箱体(15)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架(19)另一端与除尘器(16)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SCR催化剂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进出风系统(3)包括进风风机(20)、备用进风机(21)、主进气管(22)、备用进气管(23)、排气机(24)、备用排气机(25)、主排气管(26)、备用排气管(27)、电流检测装置(28)和气压检测装置(29),所述进风风机(20)与主进气管(22)固定连接,所述主进气管(22)末端位于内衬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坤嵛庞伟杨美抱唐超赵坚张加鹏盖旭光王亚飞曹金房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环保能源海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