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623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具体为:使用第一类金属离子编码微球,编码后的微球与捕获抗体结合,形成微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胞外游离蛋白检测,特别涉及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细胞外蛋白是由细胞合成后分泌出去的蛋白,比如蛋白质激素、抗体、酶类等,这些细胞外游离蛋白的含量,通常随着人体生理、病理的情况而转变,因此检测某些特定的细胞外游离蛋白,在人体的健康检测、疾病筛查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0003]比如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就是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异常产生和(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等,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此外,感染病毒、疾病后,血清中也可以检测到对应抗体,心衰疾病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等蛋白的含量也显著异于常人。因此检测这些特定胞外蛋白的含量,对于临床上疾病诊断、病情监控、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0004]目前检测胞外游离蛋白的方法有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液相芯片技术等。酶联免疫法检测方便快捷,检测成本较低,但是检测的线性范围较小;化学发光法是目前体外诊断常用的检测方法,但是其缺点在于发光不稳定,多为间断、闪烁性发光,发光峰值很快衰减,导致反应结果不稳定;液相芯片技术是以磁性微球作为载体,根据两种染料的不同比例编码100种不同的微球,一般情况下,分辨这些不同荧光的微球并不难实现,但是将其交联上抗体并最终形成免疫复合物之后,仪器对微球的检出效率会大幅度下降,不同微球的光谱也会产生相互干扰和拖带,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0005]质谱流式细胞技术(Mass Cytometry)是利用质谱原理对单细胞进行多参数检测的流式技术,主要使用各种金属离子作为待测物的标签,检测手段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飞行时间质谱。用于质谱流式标记的金属离子标签是通过金属螯合聚合物实现与抗体的共价偶联,这种金属螯合聚合物与细胞组分的非特异性结合极低,同时选择作为标记的金属大部分为稀有金属,在细胞中含量基本为零,因此检测背景极低,目前发现的金属元素已超过100种,可以用于标记的金属元素超过40种。质谱流式细胞技术一次可以同时检测上百个不同的参数,且相邻通道之间干扰较小,解决了流式细胞检测时荧光串色的问题,不需要再额外调节荧光补偿,同一样品不同时间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较小,检测结果稳定可靠。目前,质谱流式细胞技术只能基于细胞作为载体,去检测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蛋白,并不能检测细胞外游离的蛋白,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所述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为:
[0009]使用第一类金属离子编码微球,编码后的微球与捕获抗体结合,形成微球

第一类金属离子

捕获抗体结构的微球免疫复合物;
[0010]使用第二类金属离子标记检测抗体;
[0011]分别将所述微球免疫复合物和标记过的检测抗体加入待测样本中,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微球

第一类金属离子

捕获抗体

待测物

检测抗体

第二类金属离子的结构;
[0012]使用质谱技术检测样本悬液,获得第一类金属离子和/或第二类金属离子的含量;
[0013]利用获得的金属离子含量及映射关系得到待测样本的信息,所述映射关系是金属离子含量与样本信息间的对应关系。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5]1.检测准确度高、分辨率高;
[0016]形成了微球

第一类金属离子

捕获抗体

待测物

检测抗体

第二类金属离子的结构,从而能够检测胞外游离蛋白,如肿瘤标记物的检测;
[0017]在调试中,精准地同步调节竖直炬管和线圈的空间位置,达到每个工况下的最佳位置,获得最准确的检测数据;
[0018]实现炬管在三个维度上微调,三个方向的位置精度和重复精度可以达到0.01mm,实现炬管火焰与锥口达到最佳位置;
[0019]本专利技术的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可对更宽的离子初始位置分散实现二阶时间聚焦,质量分辨率显著提升;
[0020]2.灵敏度高;
[0021]采用双脉冲推斥技术可以减小对高压脉冲的技术要求;本专利技术专利采用正脉冲推(推斥电极)和负脉冲拉(牵引电极)的双推斥方式,高压的需求会降低一半,故上升沿较陡和脉冲波形均可得到改善;
[0022]在双脉冲推斥中间增加等电势的第一栅网和第二栅网,可减小加速区对离子调制区的电场渗透效应;
[0023]第一栅网和第二栅网直接接地,没有额外增加电压,调节难度小;
[0024]可实现对较宽的调制区,提高离子通量与灵敏度;
[0025]3.可靠性好;
[0026]炬管为竖直设置,且和线圈保持相对静止,炬管和线圈同步移动,防止炬管移动时与线圈靠的过近而烧坏炬管,解决了采样锥被烧变形的问题;
[0027]利用转换模块和转换件,使得马达的转动可靠地转换为转换件的竖直移动,多个导向件的使用,使得承载件及转换件仅有竖直方向移动,有效地防止了承载件倾斜,确保了炬管定位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8]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002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0030]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质谱仪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图1

5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专利技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变型。由此,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0035]实施例1:
[0036]图1给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基于金属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所述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为:使用第一类金属离子编码微球,编码后的微球与捕获抗体结合,形成微球

第一类金属离子

捕获抗体结构的微球免疫复合物;使用第二类金属离子标记检测抗体;分别将所述微球免疫复合物和标记过的检测抗体加入待测样本中,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微球

第一类金属离子

捕获抗体

待测物

检测抗体

第二类金属离子的结构;使用质谱技术检测样本悬液,获得第一类金属离子和/或第二类金属离子的含量;利用获得的金属离子含量及映射关系得到待测样本的信息,所述映射关系是金属离子含量与样本信息间的对应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码微球的方式为:在化学活化试剂作用下,活化磁性微球表面的羧基或氨基,之后加入金属螯合剂反应;加入金属盐并反应,去除过量的金属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标记检测抗体的方式为:在交联剂作用下,第二类金属离子和金属螯合剂结合;使用TCEP对检测抗体进行巯基修饰;在缓冲液作用下,结合了金属螯合剂的第二类金属离子与巯基修饰后的检测抗体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方式为:在待测样本中加入微球免疫复合物,孵育,去除未结合的抗原和杂质;加入标记过的检测抗体,孵育,去除多余的标记过的检测抗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的获得方式为:制备具有梯度浓度的抗原标准品;使用所述检测方法检测所述抗原标准品,获得金属离子含量,从而得到金属离子含量和抗原浓度间的对应关系。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金属编码技术的胞外游离蛋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样本悬液的质谱检测中,离子化的具体方式为:马达转动,转换模块将马达的转动转换为滑动件的直线移动;将所述滑动件的直线移动转换为转换件的竖直移动,从而带动与所述转换件连接的承载件沿着多个导向件竖直移动,设置在所述承载件上的承载单元随着所述承载件竖直移动;炬管竖直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单元上,线圈固定在所述承载单元上,并与所述炬管保持相对静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宁宁俞晓峰李锐吕聪李艳晓卓王涛韩双来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