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及装置、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623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及装置、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中的多种地形数据;提取多种地形数据中的地形特征,其中地形特征包括多种地形数据各自的地形物理特征和/或视觉特征;将多种地形数据中的地形特征输入多通道地形特征融合网络,以通过多通道地形特征融合网络对多种地形数据各自的地形物理特征和/或视觉特征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区域的联合特征;基于目标区域的联合特征生成目标区域的地形特征线,从而,通过融合有多维度地形特点的联合特征,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特征线误提、漏提及伪特征线等问题,提高地形特征线的提取效率以及准确性。提高地形特征线的提取效率以及准确性。提高地形特征线的提取效率以及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及装置、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尤其涉及一种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及装置、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地形形态特征中的线状要素能够反映地面形态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线状元素可以描述地形的骨架特征,并决定最终的地貌形态。
[0003]山脊线与山谷线是地形中最为重要的地形特征线,对地形分析、水文分析、地形三维重建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相关技术中,提取山脊线与山谷线时往往难以避免特征线误提、漏提及伪特征线问题。
[0004]因此,如何从地形数据中提取山脊线与山谷线,成为地形地貌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及装置、设备,用以提高地形特征线的提取效率以及准确性。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7]获取目标区域中的多种地形数据;
[0008]提取所述多种地形数据中的地形特征,所述地形特征包括所述多种地形数据各自的地形物理特征和/或视觉特征;
[0009]将所述地形特征输入多通道地形特征融合网络,以通过所述多通道地形特征融合网络对所述多种地形数据各自的地形物理特征和/或视觉特征进行融合,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联合特征;
[0010]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联合特征,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地形特征线。
[001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形特征线提取装置,该装置包括:
[0012]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中的多种地形数据;
[0013]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多种地形数据中的地形特征,所述地形特征包括所述多种地形数据各自的地形物理特征和/或视觉特征;
[0014]特征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地形特征输入多通道地形特征融合网络,以通过所述多通道地形特征融合网络对所述多种地形数据各自的地形物理特征和/或视觉特征进行融合,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联合特征;
[0015]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联合特征,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地形特征线。
[001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至少可以实现第一方面中的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
[0017]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
至少可以实现第一方面中的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可以获取目标区域中的多种地形数据,从而,提取多种地形数据中的地形特征,其中地形特征包括多种地形数据各自的地形物理特征和/或视觉特征。进而,将多种地形数据中的地形特征输入多通道地形特征融合网络,以通过多通道地形特征融合网络对多种地形数据各自的地形物理特征和/或视觉特征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区域的联合特征,使得目标区域中各种地形地貌特征相互融合,以保留地形地貌中的细节信息。最终,基于目标区域的联合特征生成目标区域的地形特征线,从而,通过融合有多维度地形特点的联合特征,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基于单一地形数据提取地形特征线时存在的特征线误提、漏提及伪特征线等问题,大大提高地形特征线的提取效率以及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形特征线提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与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地形特征线提取装置对应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0027]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0028]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
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9]另外,下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时序仅为一种举例,而非严格限定。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可以由一电子设备来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是诸如PC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是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也可以为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或者也可以为云服务器。
[003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地形特征线提取场景。例如,针对西北干旱荒漠地区的地形特征线提取场景,针对丘陵地区的地形特征线提取场景。
[0032]实际应用中,需要提取的区域可能包含单一地形,也可能包含多种地形。比如,A区域位于沙漠的边缘地带,该地区地势整体上较为平缓,从地貌类型上看,该地区为低缓剥蚀残丘地貌。比如,B区域则位于宁蒙交界处,东临银川平原,处于干旱半干旱交界处,为石质山区。
[0033]下面结合以下实施例对该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的执行过程进行说明。
[0034]山脊线与山谷线是地形中最为重要的地形特征线,对地形分析、水文分析、地形三维重建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相关技术中,提取山脊线与山谷线时往往难以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目标区域中的多种地形数据;提取所述多种地形数据中的地形特征,所述地形特征包括所述多种地形数据各自的地形物理特征和/或视觉特征;将所述地形特征输入多通道地形特征融合网络,以通过所述多通道地形特征融合网络对所述多种地形数据各自的地形物理特征和/或视觉特征进行融合,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联合特征;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联合特征,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地形特征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所述多种地形数据中的地形特征,包括:将所述多种地形数据输入多通道地形特征提取网络中,以通过所述多通道地形特征提取网络分别对所述多种地形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多种地形数据各自对应的地形物理特征向量和/或视觉特征向量;其中,所述多通道地形特征提取网络包括多个特征提取通道,所述多种地形数据与所述多个特征提取通道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任一个特征提取通道的地形数据量不符合预设条件,则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地形数据中边界区域的上下文信息,并基于所述上下文信息对所述地形数据进行镜像填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地形特征融合网络包括残差学习模型;所述将所述地形特征输入多通道地形特征融合网络,以通过所述多通道地形特征融合网络对所述多种地形数据各自的地形物理特征和/或视觉特征进行融合,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联合特征,包括:将所述多种地形数据各自对应的地形物理特征向量和/或视觉特征向量拼接为合并特征向量;将拼接得到的合并特征向量输入所述残差学习模型,以通过所述残差学习模型对所述合并特征向量进行特征融合,得到联合特征向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的联合特征,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地形特征线,包括:将所述联合特征输入上采样模块,以通过所述上采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刚蔡懿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