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球阀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620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球阀的控制系统,包括接触器KM1、KM2、现场控制回路,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串接设置在电源与电动球阀的正转供电输入端之间;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串接设置在电源与电动球阀的反转供电输入端之间;现场控制回路包括正转控制支路、反转控制支路,所述正转控制支路用于控制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的闭合断开;所述反转控制支路用于控制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的闭合断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对电动球阀的有效可靠控制,包括现场控制按钮进行控制以及通过DCS控制,从而丰富控制方式,接入DCS进行远程的可控控制;而且实现了可以正转反转的控制,并进行连锁,保证了安全可靠。保证了安全可靠。保证了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球阀的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泥厂水泥库底、生料库地及固废等工矿企业用的新式电动球阀的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球阀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执行机构。电动球阀是根据阀瓣的这种移动形式绕阀杆的轴线作旋转运动的阀门。阀座通口的变化是与阀瓣行程成正比例关系。主要用于截断或接通管路中的介质,亦可用于流体的调节与控制,是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的一种管道压元件。在水泥工厂智能化的大背景下,自动的控制电动球阀,打通水泥发运的最后一到关卡,继而准确的控制水泥库底各个仓的下料变的极为重要。
[0003]水泥库底等下料区域气动阀门受供气量制约,且气动阀门电磁阀开闭膜片及机器零件易损的不足,目前国内水泥企业已大规模的运用电动球阀来进行控制管路进行水泥的下料工作。但是电动球阀的控制系统还不够完善,无法做到有效可靠的控制并提供远程驱动控制等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球阀的控制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至少一个缺陷,实现对电动球阀的启动控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球阀的控制系统,包括接触器KM1、KM2、现场控制回路,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串接设置在电源与电动球阀的正转供电输入端之间;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串接设置在电源与电动球阀的反转供电输入端之间;现场控制回路包括正转控制支路、反转控制支路,所述正转控制支路用于控制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的闭合断开;所述反转控制支路用于控制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的闭合断开。
[0006]正转控制支路包括启动按钮S2以及接触器KM1的线圈,启动按钮S2与接触器KM1的线圈串联后形成第一串联支路,所述第一串联支路两端分别连接电源正负端。
[0007]所述正转控制支路包括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所述KM2的常闭触点串接设置在启动按钮S2和接触器KM线圈之间。
[0008]所述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2一端连接在KM1线圈与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之间,另一端设置在启动按钮S2与电源之间。
[0009]所述正转控制支路还包括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串接设置在接触器KM1的线圈和电源之间;所述电动球阀的开限位开关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经继电器K2的线圈接电源负极。
[0010]所述反转控制支路包括启动按钮S3以及接触器KM2的线圈,启动按钮S3与接触器KM2的线圈串联后形成第二串联支路,所述第二串联支路两端分别连接电源。
[0011]所述反转控制支路还包括接触器KM1的常闭触点,所述KM1的常闭触点串接设置在
启动按钮S3和接触器KM2的线圈之间。
[0012]所述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2一端连接在KM2线圈与接触器KM1的常闭触点之间,另一端设置在启动按钮S2与电源之间。
[0013]所述正转控制支路还包括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串接设置在接触器KM2的线圈和电源之间;所述电动球阀的关限位开关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经继电器K3的线圈接电源负极。
[0014]所述系统还包括转换开关、停止按钮S1、继电器K4、K5,电源正极或负极经停止按钮S1后与转换按钮S4连接,转换按钮S4用于选择接通回路,其两个输出端中一个连接继电器K4的常开触点,另一个分别连接S2、S3;K4的常开触点另一端连接在按钮S2与KM1线圈之间;K5的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在S3和KM2线圈之间,另一端连接在K4常开触点与S4之间;所述继电器K4的线圈由DCS模块驱动控制;所述继电器K5的线圈由DCS驱动控制。
[0015]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对电动球阀的有效可靠控制,包括现场控制按钮进行控制以及通过DCS控制,从而丰富控制方式,接入DCS进行远程的可控控制;而且实现了可以正转反转的控制,并进行连锁,保证了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电动球阀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电动球阀的控制电路,其具体电路结构为:
[0020]一种电动球阀的控制系统,包括接触器KM1、KM2、现场控制回路,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串接设置在电源与电动球阀的正转供电输入端之间;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串接设置在电源与电动球阀的反转供电输入端之间;现场控制回路包括正转控制支路、反转控制支路,正转控制支路用于控制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的闭合断开;反转控制支路用于控制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的闭合断开。
[0021]正转控制支路包括启动按钮S2以及接触器KM1的线圈、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KM1的常开触点KM12,反转控制支路包括按钮S3、KM1的常闭触点、KM2的线圈、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2。
[0022]停止按钮S1用于进行停止、急停,转换开关S4为选择开关,用于选择一路与开关的输入端接通,其可以为LW38D

164D00083/1CY。电源正极采用交流电,L相线连接SB1的一端,SB1的另一端连接S4的输入端,S4的两个输出端中一个输出端连接继电器K4常开触点以及K5的常开触点的一端,零一个输出端连接S2的一端以及S3的一端。S4用于转换L相线供电连接至S2S3或K4K5常开触点。
[0023]S2的另一端依次串接连接KM2的常闭触点、KM1的线圈、K2的常闭触点后连接至负极或N极;KM1的常开触点KM12一端在KM1的线圈和KM2的常闭触点之间,另一端设置在S2与S4之间的连线上;指示灯HL2一端连接KM1的线圈和KM2常闭触点之间,另一端接地或N极。
[0024]S3的一端连接S4,S3的另一端依次串接连接KM1常闭触点、KM2线圈、K3从常闭触点,KM2常开触点KM22一端连接在KM2线圈和KM1常闭触点之间,另一端连接在S3和S4之间连线上;指示灯HL3一端接N极,另一端连接在KM2线圈与KM1常闭触点之间。
[0025]继电器K4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在KM2常闭触点和S2之间,继电器K5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在KM1的常闭触点和S3之间。
[0026]L相线连接电动球阀的4号引脚,该引脚为开关限位输入,输出端5、6分别对应位开限位开关、关限位开关,开限位开关对应引脚5号引脚经K2线圈接N极,关限位开关对应引脚6号引脚经K3线圈接N极。
[0027]继电器K1的线圈一端接地N,另一端接K4常开触点和S4之间。
[0028]DCS系统的各个端口设置有开驱动、管驱动接口,DCS系统的开驱动接口经K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球阀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器KM1、KM2、现场控制回路,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串接设置在电源与电动球阀的正转供电输入端之间;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串接设置在电源与电动球阀的反转供电输入端之间;现场控制回路包括正转控制支路、反转控制支路,所述正转控制支路用于控制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的闭合断开;所述反转控制支路用于控制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的闭合断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球阀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正转控制支路包括启动按钮S2以及接触器KM1的线圈,启动按钮S2与接触器KM1的线圈串联后形成第一串联支路,所述第一串联支路两端分别连接电源正负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球阀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转控制支路包括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所述KM2的常闭触点串接设置在启动按钮S2和接触器KM线圈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球阀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2一端连接在KM1线圈与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之间,另一端设置在启动按钮S2与电源之间。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一种电动球阀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转控制支路还包括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串接设置在接触器KM1的线圈和电源之间;所述电动球阀的开限位开关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经继电器K2的线圈接电源负极。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刚王礼龙黄恒文翔薛鑫刚王湛储菲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