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593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膨胀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第一半部内设置主腔室,第二半部内设置副腔室,第一半部上设置与主腔室连通的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第二半部上设置与副腔室连通的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膨胀壶,为一个单独的大壶总成,只需要机舱提供一个固定支持点结构即可,这样有效的降低了机舱的布置设计难度,减少布置时占用的机舱内空间,同时也减小了膨胀壶的模具开发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辆。辆。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膨胀壶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膨胀壶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汽车的驱使动力形式多种多样: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带增压(水

空中冷结构)的纯燃油汽车等。在这几种动力驱动的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中,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热管理子系统结构存在,但是每个热管理子系统之间的限值温度或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存在较大的温度差异,为保证每个热管理子系统的性能要求以及相互之间的温差干扰,且每个热管理子系统必须为独立的循环系统。所以在这几种动力驱动的汽车上经常会见到2个、甚至3个单独的膨胀壶。
[0003]综上所述,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带增压(水

空中冷结构)的纯燃油汽车热管理系统会存在以下问题:
[0004]1、机舱布置2个甚至3个膨胀壶,需要机舱提供多个固定支持点以及布置空间,大大增加了机舱的布置设计难度;
[0005]2、由于多个膨胀壶在机舱的布置设计难度高,多数车型上的每个膨胀壶结构形式都不一致,导致需要开发多套膨胀壶模具,模具开发费高;
[0006]3、单车采用多个膨胀壶,不利于整车的成本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膨胀壶,目的是减少布置时占用的机舱内空间。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膨胀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第一半部内设置主腔室,第二半部内设置副腔室,第一半部上设置与主腔室连通的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第二半部上设置与副腔室连通的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
[0009]所述主腔室内设置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半部连接。
[0010]所述第一加强板设置多个。
[0011]所述副腔室内设置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半部连接。
[0012]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多个。
[0013]所述第一半部和所述第二半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形成空气间隙。
[0014]所述第一半部和所述第二半部之间设置除气孔。
[0015]所述第一半部包括第一上壳体和第一下壳体,所述第一进液管与第一上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出液管与第一下壳体连接。
[0016]所述第二半部包括第二上壳体和第二下壳体,所述第二进液管与第二上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出液管与第二下壳体连接。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膨胀壶。
[0018]本技术的膨胀壶,为一个单独的大壶总成,只需要机舱提供一个固定支持点结构即可,这样有效的降低了机舱的布置设计难度,减少布置时占用的机舱内空间,同时也减小了膨胀壶的模具开发费。
附图说明
[0019]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20]图1是本技术膨胀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膨胀壶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记为:1、第一上壳体;2、第一下壳体;3、第二上壳体;4、第二下壳体;5、第一进液管;6、第一出液管;7、第二进液管;8、第二出液管;9、空气间隙;10、除气孔;11、第一加强板;12、第二加强板;13、主腔室;14、副腔室;15、中间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膨胀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第一半部内设置主腔室13,第二半部内设置副腔室14,第一半部上设置与主腔室13连通的第一进液管5和第一出液管6,第二半部上设置与副腔室14连通的第二进液管7和第二出液管8。
[0026]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均为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通过中间连接部15相连接,中间连接部15位于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中间,中间连接部15与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固定连接。主腔室13为第一半部的内腔体,副腔室14为第二半部的内腔体,主腔室13的容积大于副腔室14的容积。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上都设置有MAX、MIN线结构,且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上的MAX、MIN线结构在Z方向的高度都是一致的,方便生产和售后加注时观察和判断液面的高度。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主腔室13内设置第一加强板11,第一加强板11与第一半部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板11设置多个,多个第一加强板11将主腔室13分隔成多个小腔室,第一加强板11的底部设置第一过液孔,第一过液孔将所有小腔室连通。设置第一加强板11,保证第一半部的结构强度和热变形满足使用环境的要求。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副腔室14内设置第二加强板12,第二加强板12与第二半部固定连接。第二加强板12设置多个,多个第二加强板12将副腔室14分隔成多个小腔室,第二加强板12的底部设置第二过液孔,第二过液孔将所有小腔室连通。设置第二加强板12,保证第二半部的结构强度和热变形满足使用环境的要求。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主腔室13和副腔室14都是独立的存在,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形成空气间隙9,目的是避免主腔室13、副腔室14内液体温度出现较大
温差时而导致相互之间的干扰。中间连接部15为加强筋结构,保证整个双腔集成膨胀壶的整体结构强度高。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之间设置除气孔10,除气孔10的作用是保证双腔壶上、下壳体热合工艺时主、副腔室14壳体之间还保留的空间间隙的气压平衡,同时也保证主、副腔室14内液体温度具有较大温差时主、副腔室14壳体之间还保留的空间间隙的气压平衡。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半部包括第一上壳体1和第一下壳体2,第一进液管5与第一上壳体1连接,第一出液管6与第一下壳体2连接。第二半部包括第二上壳体3和第二下壳体4,第二进液管7与第二上壳体3连接,第二出液管8与第二下壳体4连接。第一上壳体1位于第一下壳体2的上方且第一上壳体1与第一下壳体2固定连接,第二上壳体3位于第二下壳体4的上方且第二上壳体3与第二下壳体4固定连接,中间连接部15也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第一上壳体1、上连接部和第二上壳体3为一体注塑成型,上连接部位于第一上壳体1和第二上壳体3之间,第一下壳体2、下连接部和第二下壳体4为一体注塑成型,下连接部位于第一下壳体2和第二下壳体4之间。第一上壳体1和第二上壳体3上均设置有MAX线,第一下壳体2和第二下壳体4上均设置有MIN线。
[003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结构的膨胀壶。此副仪表杯托装置的具体结构可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膨胀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第一半部内设置主腔室,第二半部内设置副腔室,第一半部上设置与主腔室连通的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第二半部上设置与副腔室连通的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室内设置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半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膨胀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设置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腔室内设置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半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膨胀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多个。6.根据权利要求1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