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流量计的电导率测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557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流量计的电导率测量系统,包括供电电源、流量计量模块、传感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微控制器,传感器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导管,所述导管的内壁设置有衬底,所述导管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导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与所述导管之间设置有绝缘组件;还包括电导率测量模块,所述电导率测量模块包括继电器U1和比较器U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电导率测量功能,且避免在测量管上安装电导率测试仪,降低使用成本、便于安装。便于安装。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流量计的电导率测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磁流量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流量计的电导率测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磁流量计性能优越、零压损、测量精度高,自从20世纪50年代电磁流量计进入工业实用阶段以来,广泛应用于市政、冶金、化工、能源等行业。特别是市政用水领域,电磁流量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当水受到杂质离子的污染时,水的电导率会增加,电导率越大,污染越严重。水的电导率是水质检测中的一项重要参考,可以通过测试水的电导率来判定水质。但是,现有的带电导率测试功能的电磁流量计是将电导率测试仪安装在测量管上,采用的是电磁流量计+电导率测试仪的方案,增加了使用成本、不便于安装。
[0003]所以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流量计的电导率测量系统。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流量计的电导率测量系统,包括供电电源、流量计量模块、传感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微控制器,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导管,所述导管的内壁设置有衬底,所述导管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导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头部均穿透所述衬底到达导管内侧,且身部伸出至所述导管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与所述导管之间设置有绝缘组件;还包括电导率测量模块,所述电导率测量模块包括继电器U1和比较器U2,继电器U1的引脚1通过电阻R2连接电源VCC,继电器U1的引脚12连接MOS管Q1的漏极,并通过电阻R1连接电源VCC,MOS管Q1的源极接地,MOS管Q1的的栅极通过电阻R3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Contr端,继电器U1的引脚4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并通过电阻R4连接MOS管Q2的漏极,MOS管Q2的源极接地,MOS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Disc端,继电器U1的引脚5通过电阻R5连接比较器U2的输出端,比较器U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Pulse端,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6连接+3.3V电源,并通过电阻R7接地,继电器U1的引脚9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继电器U1的阴极8与所述第三电极接地。
[0006]优选的,所述绝缘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导管壁上的电极座,所述电极座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套管。
[0007]优选的,还包括均通过数据总线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的显示和按键电路、蓝牙通讯电路、电流/脉冲输出电路和485通讯电路。
[000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电导率测量模块实现电导率测量功能,避免在测量管上安装电导率测试仪,降低使用成本、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
[0010]图2为本技术传感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电导率测量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2]图4为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图。
[0013]图中:1

壳体,2

导管,3

衬底,4

第一电极,5

第二电极,6

第三电极,7

电极座,8

绝缘套管,9

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4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15]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0016]如图1所示,一种电磁流量计的电导率测量系统,包括供电电源、流量计量模块、传感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微控制器。其中,供电电源为系统供电,主要包括继电器专用VCC电源、+5V电源和+3.3V电源。还包括均通过数据总线与微控制器连接的显示和按键电路、蓝牙通讯电路、电流/脉冲输出电路和485通讯电路。
[0017]如图2所示,传感器模块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设置导管2,导管2的内壁设置有衬底3,导管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导管2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电极6,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5和第三电极6的头部均穿透衬底3到达导管2内侧,且身部伸出至导管2和壳体1之间,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均与导管2之间设置有绝缘组件。具体设置时,绝缘组件包括固定在导管壁上的电极座7,电极座7与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套管8,从而使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分别与导管2形成绝缘。
[0018]进一步的,本系统还包括电导率测量模块,如图3所示,电导率测量模块包括继电器U1和比较器U2,继电器U1的引脚1通过电阻R2连接电源VCC,继电器U1的引脚12连接MOS管Q1的漏极,并通过电阻R1连接电源VCC,MOS管Q1的源极接地,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3连接微控制器的Contr端,继电器U1的引脚4通过导线9连接第一电极,并通过电阻R4连接MOS管Q2的漏极,MOS管Q2的源极接地,MOS管Q2的栅极连接微控制器的Disc端,继电器U1的引脚5通过电阻R5连接比较器U2的输出端,比较器U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的Pulse端,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6连接+3.3V电源,并通过电阻R7接地,继电器U1的引脚9连接第二电极,继电器U1的阴极8与第三电极接地。
[0019]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流量计量模块和电导率测量电模块同时采集传感器模块的输出信号。本技术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电磁流量计每60秒采集一次电导率,在采集电导率时,首先给继电器U1的引脚1和12供电,让继电器U1工作,继电器U1开关会发生切换,也就是会切换到电导率采集模式;第二步,微控制器给比较器U2的反相输入端加载高低电平,这样继电器U2的输出端会输出正负矩形波;第三步,采集第一电极Pole1和第二电极Pole2上的电压信号;第四步,微控制器停止给比较器U2的反相输入端加载高低电平,使比较器U2停止输出正负矩形波,继电器U1切换到流量测量模式;泄压MOS管Q2打开1mS后关闭;最后返回。本技术增加电导率测量功能,且避免在测量管上安装电导率测试
仪,降低使用成本、便于安装。
[0020]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技术所属及相关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技术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流量计的电导率测量系统,包括供电电源、流量计量模块、传感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导管,所述导管的内壁设置有衬底,所述导管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导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头部均穿透所述衬底到达导管内侧,且身部伸出至所述导管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与所述导管之间设置有绝缘组件;还包括电导率测量模块,所述电导率测量模块包括继电器U1和比较器U2,继电器U1的引脚1通过电阻R2连接电源VCC,继电器U1的引脚12连接MOS管Q1的漏极,并通过电阻R1连接电源VCC,MOS管Q1的源极接地,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3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Contr端,继电器U1的引脚4通过导线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玲赵贺李小松王兰婷李超阮增辉许杰魏芳芳陈秀根吕莎莎李建伟邢亚龙苗海龙张盛海朱克建
申请(专利权)人:青天伟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