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525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底座上端面靠近前侧处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靠近第一支撑板一侧固定设置有利器收集盒,所述底座上端面中部处转动设置有主转轴,所述主转轴靠近下端面外壁上固定套接有装瓶板,所述装瓶板上端面开设有三个置瓶槽,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上端面一侧壁上开设有调节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医护人员直接接触安剖瓶,导致的人体划伤现象,且可以同时对多个安剖瓶进行开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安剖瓶是用于盛装药液小型玻璃容器,容量一般为1~25ml,常用于存放注射用的药物以及疫苗、血清等,也用于口服液的包装。
[0003]传统安剖瓶是用砂轮割完安剖颈部后用无菌纱布包裹使其折断,由于纱布较薄易发生手指割伤,而且用纱布的成本较高,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底座上端面靠近前侧处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靠近第一支撑板一侧固定设置有利器收集盒,所述底座上端面中部处转动设置有主转轴,所述主转轴靠近下端面外壁上固定套接有装瓶板,所述装瓶板上端面开设有三个置瓶槽,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上端面一侧壁上开设有调节滑槽,所述调节滑槽内壁上下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外壁螺纹套接有调节滑块,所述调节滑块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下端面两侧均开设有T型槽,两个所述T型槽内端均转动设置有T型转块,两个所述T型转块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从动转筒,两个所述从动转筒靠近下端面外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调节板中部处转动连接有主动转筒,所述主动转筒靠近下端面外壁上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转筒和主动齿轮靠近下端面内壁上均固定套设有砂轮,所述调节板远离调节滑块一端转动连接有开瓶杆,所述开瓶杆上开设有三个开瓶口,三个所述开瓶口内壁上均固定套接有缓冲垫,所述开瓶杆远离调节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开瓶转帽。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三个所述置瓶槽呈一字排开设置。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调节丝杆上端贯穿第二支撑板上端板身并固定连接有调节转帽。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开瓶杆滑动设置在卡槽内端。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主动转筒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转帽。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调节板远离调节滑块一端滑动套接在主转轴外壁上。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主动齿轮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啮合。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三个所述置瓶槽与三个开瓶口和三个砂轮对应设置。
[002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置瓶槽将安剖瓶放在内部,然后通过调节转帽带动调节丝杆转动,进而带动调节滑块下移,进而带动调节板下移,进而带动砂轮套在安剖瓶的颈部处,然后通过主动转帽带动主动转筒转动,进而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两侧的从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共三个砂轮对安剖瓶进行划口,结束后再按照上述步骤反向转动调节转帽,带动调节板和其上相关连接结构上升,然后转动主转轴带动与其固定套接的装瓶板旋转到相对一侧,然后按照上述步骤转动调节转帽实现带动调节板下移,进而实现带动开瓶杆下移将开瓶口套在安剖瓶划口处,然后通过开瓶转帽带动开瓶杆转动,实现开瓶,同时瓶帽顺势落进利器收集盒中,避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上述过程除了放置安剖瓶时,全程不存在手部接触安剖瓶的地方,能够有效避免安剖瓶因医护人员手部细菌而感染,同时尽量保证了人手不接触掰下来的安剖瓶上段,避免医护人员手部被划伤的可能性。
[002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该装置开瓶效率高,可同时对多个安剖瓶进行开帽,且操作便捷,方便实用,结构简单,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装置提出的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的主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装置提出的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的俯剖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装置提出的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的从动转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装置提出的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的从动齿轮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装置提出的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的开瓶杆处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8]图例说明:
[0029]1、底座;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卡槽;5、限位挡板;6、利器收集盒;7、主转轴;8、装瓶板;9、置瓶槽;10、调节滑槽;11、调节丝杆;12、调节滑块;13、调节转帽;14、调节板;15、T型槽;16、T型转块;17、从动转筒;18、从动齿轮;19、砂轮;20、主动转筒;21、主动转帽;22、主动齿轮;23、开瓶杆;24、开瓶口;25、缓冲垫;26、开瓶转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参照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端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2上开设有卡槽4,底座1上端面靠近前侧处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5,用来限制装瓶板8的旋转方向,限位挡板5靠近第一支撑板2一侧固定设置有利器收集盒6,用来收集瓶帽,底座1上端面中部处转动设置有主转轴7,主转轴7靠近下端面外壁上固定套接有装瓶板8,装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无接触防受伤型安剖瓶开启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2)上开设有卡槽(4),所述底座(1)上端面靠近前侧处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5),所述限位挡板(5)靠近第一支撑板(2)一侧固定设置有利器收集盒(6),所述底座(1)上端面中部处转动设置有主转轴(7),所述主转轴(7)靠近下端面外壁上固定套接有装瓶板(8),所述装瓶板(8)上端面开设有三个置瓶槽(9),所述第二支撑板(3)靠近上端面一侧壁上开设有调节滑槽(10),所述调节滑槽(10)内壁上下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11),所述调节丝杆(11)外壁螺纹套接有调节滑块(12),所述调节滑块(12)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板(14),所述调节板(14)下端面两侧均开设有T型槽(15),两个所述T型槽(15)内端均转动设置有T型转块(16),两个所述T型转块(16)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从动转筒(17),两个所述从动转筒(17)靠近下端面外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18),所述调节板(14)中部处转动连接有主动转筒(20),所述主动转筒(20)靠近下端面外壁上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22),两个所述从动转筒(17)和主动齿轮(22)靠近下端面内壁上均固定套设有砂轮(19),所述调节板(14)远离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霞王蒙杨荔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