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5186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包括:驱动轴、泵体、双面叶轮、泵盖,泵体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通道和一个第一进出气通道,泵盖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通道和一个第二进出气通道,双面叶轮与泵体底面之间形成非封闭的第一圆形流道,双面叶轮与泵盖之间形成非封闭的第二圆形流道,第一阻挡构件位于第一圆形流道的两端之间,第二阻挡构件位于第二圆形流道的两端之间,根据泵体和泵盖上的连接通道和进出气通道的设计可以实现串联泵的特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能够双向工作,且在泵停止工作时能够作为常通通道使用。为常通通道使用。为常通通道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


[0001]本技术属于循环泵
,具体涉及一种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是一种电化学反应装置,以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的反应气体,经过催化反应产生电能。燃料电池反应后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氢气,若将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由于氢气易燃易爆,容易发生危险。现有技术中,都是将反应后的气体中氢气分离后,用氢气循环泵将分离出的氢气再次打入反应堆里。
[0003]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氢气循环泵体积大,噪声大,摩擦大,单向工作,若进出气口接反则会影响整个系统,并且在泵停止工作时同时将气路切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双向工作、效率高、具有低速高压比的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轴,安装在电机上;
[0006]泵体,所述泵体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泵体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泵体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通道和一个第一进出气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为设置在所述泵体侧壁上且与所述泵体内部连通的凸槽,所述泵体底面朝向内部的一侧在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一进出气通道之间的扇形区域设置有第一阻挡构件;
[0007]双面叶轮,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且位于所述泵体内,所述双面叶轮与所述泵体相匹配,所述双面叶轮将所述泵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所述双面叶轮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侧面上的多个叶片;
[0008]泵盖,与所述泵体的开口相匹配,安装在所述泵体的开口上,所述泵盖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通道和一个第二进出气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为设置在所述泵盖边缘上且与所述泵盖的内部连通的凸槽,所述泵盖朝向所述泵体内部的一侧面在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进出气通道之间的扇形区域内设置有第二阻挡构件;
[0009]其中,所述双面叶轮与所述泵体的底面之间形成非封闭的第一圆形流道,所述第一圆形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泵体上的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一进出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阻挡构件位于所述第一圆形流道的两端之间,所述双面叶轮与所述泵盖之间形成非封闭的第二圆形流道,所述第二圆形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泵盖上的第二连接通道和第二进出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阻挡构件位于所述第二圆形流道的两端之间,
[0010]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组成连通所述双面叶轮两侧空间的第一
流道,所述双面叶轮转动后,气体从所述第一进出气通道或所述第二进出气通道进入所述泵体内,所述双面叶轮将气体在所述第一圆形流道或所述第二圆形流道加压后,从所述第一流道进入所述双面叶轮的另一侧,再被所述双面叶轮另一侧的圆形流道加压后,从另一个进出气通道流出所述泵体。
[0011]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泵体的底面朝向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非封闭的第一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圆形凹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一进出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阻挡构件位于所述第一圆形凹槽的两端之间且所述第一阻挡构件的两侧面分别为所述第一圆形凹槽两端的端面,所述第一圆形凹槽与所述双面叶轮形成第一圆形流道,
[0012]所述泵盖朝向所述泵体的一侧设置有非封闭的第二圆形凹槽,所述第二圆形凹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进出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阻挡构件位于所述第二圆形凹槽的两端之间且所述第二阻挡构件的两侧面分别为所述第二圆形凹槽两端的端面,所述第二圆形凹槽与所述双面叶轮形成第一圆形流道。
[0013]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双面叶轮朝向所述泵体底面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形凹槽相匹配的第三圆形凹槽,所述双面叶轮朝向所述泵盖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圆形凹槽相匹配的第四圆形凹槽,所述双面叶轮两侧面上的叶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圆形凹槽和所述第四圆形凹槽内,所述第三圆形凹槽与所述第一圆形凹槽组成所述第一圆形流道,所述第四圆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圆形凹槽组成所述第二圆形流道。
[0014]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环圆形凹槽和所述第三圆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径相同的半圆形,所述第二圆形凹槽、所述第四圆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径相同的半圆形。
[0015]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叶片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圆形凹槽和所述第四圆形凹槽内。
[0016]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进出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圆形流道上,所述第二进出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圆形流道上。
[0017]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泵体和所述驱动轴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上。
[0018]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泵体和所述驱动轴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0019]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泵体和所述双面叶轮之间间隙配合,所述泵盖和所述双面叶轮之间间隙配合。
[0020]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1]根据本技术所涉及的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叶轮为双面叶轮,根据泵体和泵盖上连接通道和进出气通道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得泵实现串联泵的低速高压比的特性,而且可以双向工作;并且泵体积小,结构简单,效率高,在泵停止工作时,可以作为常通通道使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的剖视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泵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双面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双面叶轮的剖视图。
[0028]其中,图2中虚线箭头和实线箭头为气体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作具体阐述。
[0030]如图1、图2所示,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100包括:驱动轴10、泵体20、泵盖30和双面叶轮40。
[0031]驱动轴10安装在电机上,由电机驱动驱动轴10转动。
[0032]泵体2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轴,安装在电机上;泵体,所述泵体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泵体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泵体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通道和一个第一进出气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为设置在所述泵体侧壁上且与所述泵体内部连通的凸槽,所述泵体底面朝向内部的一侧在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一进出气通道之间的扇形区域设置有第一阻挡构件;双面叶轮,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且位于所述泵体内,所述双面叶轮与所述泵体相匹配,所述双面叶轮将所述泵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所述双面叶轮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侧面上的多个叶片;泵盖,与所述泵体的开口相匹配,安装在所述泵体的开口上,所述泵盖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通道和一个第二进出气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为设置在所述泵盖边缘上且与所述泵盖的内部连通的凸槽,所述泵盖朝向所述泵体内部的一侧面在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进出气通道之间的扇形区域内设置有第二阻挡构件;其中,所述双面叶轮与所述泵体的底面之间形成非封闭的第一圆形流道,所述第一圆形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泵体上的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一进出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阻挡构件位于所述第一圆形流道的两端之间,所述双面叶轮与所述泵盖之间形成非封闭的第二圆形流道,所述第二圆形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泵盖上的第二连接通道和第二进出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阻挡构件位于所述第二圆形流道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组成连通所述双面叶轮两侧空间的第一流道,所述双面叶轮转动后,气体从所述第一进出气通道或所述第二进出气通道进入所述泵体内,所述双面叶轮将气体在所述第一圆形流道或所述第二圆形流道加压后,从所述第一流道进入所述双面叶轮的另一侧,再被所述双面叶轮另一侧的圆形流道加压后,从另一个进出气通道流出所述泵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型单转子双面叶片氢气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的底面朝向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非封闭的第一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圆形凹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一进出气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明沈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引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