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行车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5170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停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自行车停车装置,包括竖直布置的立柱,立柱的顶部装有顶棚,立柱的下部装有下层停车架,下层停车架内设多个下辅助车架,立柱的上部装有上层停车架,上层停车架内设有多个上辅助车架,当需要停车时,按下停车按钮,若上层有停车位,上层停车架下降,自行车置于上层停车架内,通过上锁止块将自行车锁死,自行车定位后上升至指定位置;若上层停车架停满后,直接将自行车停放在下层停车架上,通过下锁止块将自行车锁死,通过控制系统可智能控制自行车的停放,停车方便,降低了整体装置的制作成本。置的制作成本。置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行车停车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自行车停放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自行车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作为短距离交通工具,具有方便个人出行、节约购置保养费用、不损耗能源以及方便停放等优点。现代城市道路交通堵塞,能源损耗严重,随之带来了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自行车交通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是城市内部短距离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0003]可随着自行车使用量的增加,也给自行车停放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停放点监管不严,盗窃频率高,停放空间狭小,乱停乱放的现象影响市容市貌,立体停放设施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无法和城市环境相协调等。
[0004]我国的自行车数量很多,但自行车停放设施和场所还相对紧缺,布局比较混乱。部分停车场过于简陋,缺乏基本的自行车固定设施,很容易造成车辆的无序停放,也容易导致大面积倒车现象,堵塞交通。
[0005]优秀、便利的自行车停放装置的设计可以引导更多的城市民众使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从而减小城市车流量和交通拥堵现象,减轻城市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自行车停车装置,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车位停放,每个车位可以自动把自行车直立停放,产品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灵活方便,能够充分利用零碎空间,实现自行车的立体停放。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自行车停车装置,包括竖直布置的立柱,立柱的顶部装有顶棚,顶棚分为上遮雨棚和下遮雨棚,为了增加顶棚的结构强度,上遮雨棚与下遮雨棚之间通过第一过渡段相连,上遮雨棚的顶部通过第二过渡段相连。
[0008]立柱的下部装有下层停车架,下层停车架内设多个下辅助车架,为了保证整个下层停车架的受力稳定性,多个下辅助车架围绕立柱的中心轴线等角度间隔布置,每个下辅助车架上设有下前轮定位槽和下后轮定位槽,立柱内设有下锁止块,自行车的前轮停在下前轮定位槽内,自行车的后轮停在下后轮定位槽内,自行车的前轮通过下锁止块锁死,防止自行车晃动,同时,也可防止自行车被盗。下层停车架在下旋转电机的驱动下绕立柱中心轴线旋转,以实现对应自行车的停放。
[0009]立柱的上部装有上层停车架,上层停车架内设有多个上辅助车架,为了保证整个上层停车架的受力稳定性,多个上辅助车架围绕立柱的中心轴线等角度间隔布置,每个上辅助车架上设有上前轮定位槽和上后轮定位槽,立柱内设有上锁止块,自行车的前轮停在前轮定位槽内,自行车的后轮停在后轮定位槽内,自行车的前轮通过上锁止块锁死,防止自行车晃动,同时,也可防止自行车被盗。上层停车架在上旋转电机的驱动下绕立柱中心轴线
旋转,以实现对应自行车的停放。
[0010]立柱内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相连,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第一从动齿轮通过辅助轴与第二从动齿轮相连,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同步转动,第二从动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通过下离合器与下层停车架相连,齿条通过上离合器与上层停车架相连。当需要控制下层停车架的升降时,启动升降电机,主动齿轮依次带动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齿条传动,齿条与下层停车架上的离合器配合,齿条带动下层停车架运动;当需要控制上层停车架的升降时,启动升降电机,主动齿轮依次带动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齿条传动,齿条与上层停车架上的离合器配合,齿条带动上层停车架运动。
[0011]本停车装置还包括减速电机和传动丝杠,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丝杠的一端相连,传动丝杠的另一端与主动刹车片相连,第一从动齿轮的外侧面通过刹车架与从动刹车片相连。在升降的过程中,减速电机启动,传动丝杠带动主动刹车片运动,主动刹车片与从动刹车片分离,升降电机可带动停车架运动;当需要停车架停止运动时,减速电机启动,传动丝杠带动主动刹车片运动,主动刹车片与从动刹车片咬合,实现齿条减速,并能够保证停车架停止后,停车架不会反向运动。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3]一、本技术的动力装置可智能控制自行车的停放,降低了装置的制作成本。
[0014]二、本技术通过红外传感器来控制自行车停放,通过齿轮齿条控制自行车的停放,既保证了停放车的稳定性,又可控制车架升降,更便于人工存放。
[0015]三、本技术的顶棚采用双层拼接结构,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3为升降装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下层停车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上层停车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为立柱,2为顶棚,21为上遮雨棚,22为下遮雨棚,23为第一过渡段,24为第二过渡段,3为下层停车架,31为下辅助车架,32为下前轮定位槽,33为下后轮定位槽,4为上层停车架,41为上辅助车架,42为上前轮定位槽,43为上后轮定位槽,5为升降装置,51为升降电机,52为主动齿轮,53为第一从动齿轮,54为齿条,55为减速电机,56为传动丝杠,57为主动刹车片,58为从动刹车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如图1

5所示,一种新型自行车停车装置,包括竖直布置的立柱1,立柱1的顶部装有顶棚2,顶棚2分为上遮雨棚21和下遮雨棚22,为了增加顶棚2的结构强度,上遮雨棚21与
下遮雨棚22之间通过第一过渡段23相连,上遮雨棚21的顶部通过第二过渡段24相连。
[0024]立柱1的下部装有下层停车架3,下层停车架3内设多个下辅助车架31,为了保证整个下层停车架3的受力稳定性,多个下辅助车架31围绕立柱1的中心轴线等角度间隔布置,每个下辅助车架上设有下前轮定位槽32和下后轮定位槽33,立柱1内设有下锁止块,自行车的前轮停在下前轮定位槽32内,自行车的后轮停在下后轮定位槽33内,自行车的前轮通过下锁止块锁死,防止自行车晃动,同时,也可防止自行车被盗。下层停车架3在下旋转电机的驱动下绕立柱1中心轴线旋转,以实现对应自行车的停放。
[0025]立柱1的上部装有上层停车架4,上层停车架4内设有多个上辅助车架41,为了保证整个上层停车架4的受力稳定性,多个上辅助车架41围绕立柱1的中心轴线等角度间隔布置,每个上辅助车架上设有上前轮定位槽42和上后轮定位槽43,立柱1内设有上锁止块,自行车的前轮停在上前轮定位槽42内,自行车的后轮停在上后轮定位槽43内,自行车的前轮通过上锁止块锁死,防止自行车晃动,同时,也可防止自行车被盗。上层停车架4在上旋转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布置的立柱(1),所述立柱(1)的顶部装有顶棚(2),所述顶棚(2)分为上遮雨棚(21)和下遮雨棚(22),所述上遮雨棚(21)与下遮雨棚(22)之间通过第一过渡段(23)相连,所述上遮雨棚(21)的顶部通过第二过渡段(24)相连;所述立柱(1)的下部装有下层停车架(3),所述下层停车架(3)在下旋转电机的驱动下绕立柱(1)中心轴线旋转,所述下层停车架(3)内设多个下辅助车架(31),多个下辅助车架(31)围绕立柱(1)的中心轴线等角度间隔布置,每个下辅助车架(31)上设有下前轮定位槽(32)和下后轮定位槽(33),所述立柱(1)内设有下锁止块;所述立柱(1)的上部装有上层停车架(4),所述上层停车架(4)在上旋转电机的驱动下绕立柱(1)中心轴线旋转,所述上层停车架(4)内设有多个上辅助车架(41),多个上辅助车架(41)围绕立柱(1)的中心轴线等角度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彦博周戈李琰君刘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